在书的开篇作者提出设计不是盲目创造,而是填补空白的概念。
谁不希望做出iphone4那样划时代的天才产品呢?每一个创意工作者都希望自己能灵光乍现,拿出振奋人心,夺人眼球的“全新产品”,我们试图找到那些谁也没见过,甚至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发明”。
这当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美丽梦想,可我们也需要警惕:有时,谁也没见过的东西与谁也不需要的东西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能见到许多无用的发明,最终只能在设计师的地下仓库里吃灰。
作者认为,设计产品的最佳状态是:
不需要去创造子虚乌有的东西,而是要用本来应该存在于那里的东西,将空白补充完整。
将这个概念运营到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中也同样有效。
当我们看到产品a和产品b,脑中应该想的,不是“那我设计一个产品c出来超越它们”,而是应该思考ab之间存在着多少空白,还有多少发挥的空间,也思考这二者之间到底还有多大的空隙没有填满。
比如腾讯做了qq和微信,已经非常好,这时再做一个易信想打败它很难。
可是微信隐藏的设计机会却仍有很多:
比如,将微信群和qq群对比一下,发现微信群的管理功能对比qq明显偏弱,于是有人开发了各种微信群管机器人,这就是对比后发现产品之间留下的可以填补的空白。
同样的,微信和qq做为社交工具和使用者虽然已经十分密切了,可是无法高度区分工作和私生活这点仍有可以填补的空隙,于是钉钉作为更专注职场使用的社交工具,也可以在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
以上,当下一次,轮到我们来设计新的方案、产品、思路时,希望也能仔细思考产品和用户的真正需求之间还有哪些差距,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空隙还有哪些可以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