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看好声音第一季时,觉得这个综艺真好看,素人歌者唱的真好,不输很多专业歌手的演唱水平,尤其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有从小家境不好,凭借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热爱坚持要唱歌的;有幕后制作人,唱做俱佳但是缺少伯乐发现的;有被周围人质疑,但依然坚信自己适合走音乐道路的,种种故事,总有一款感动你,那时候看综艺也是真情实感,被他们的故事感动的稀里哗啦,总之就是一档音乐有质量、内容有深度的综艺。也许是当初好声音的大获成功,让“讲故事”成为吸引眼球的利器,彷佛没点故事连唱歌都没有了底气,于是”讲故事”就变成了很多综艺的保留节目,煽情必须搞起来,赚得眼泪越多,就越说明掌握了流量密码。
突然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最近在看东方卫视的爱乐之都,一档推音乐剧的音综。来参加比赛的很多都是非常成熟的音乐剧演员,甚至不乏行业大佬,很多剧目真的是唱得非常好。也有年轻的,看得出是东方卫视想要力捧的年轻艺人,比赛么,各类型的选手都有很正常,但这个节目最让我受不了的是故事太多了。对中国音乐剧市场有点了解的人肯定都知道近两年音乐剧开始火了起来,而那些经历过中国音乐剧市场由无人问津到一票难求的资深演员们肯定是这场繁荣发展之路的见证者,而他们也确实会有很多故事,但对于我一个关注中国音乐剧的观众来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好的演员演绎好的作品,而不是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听那些艰苦奋斗故事的,对讲故事的反感让我暂时弃了这综艺。
事后我想了想,为什么曾经被别人的故事感动到落泪,而如今却无动于衷甚至有点反感呢?从制作方来说,我现在感受不到诚意了,很多的故事是为了讲故事而讲的,有种生凹硬造之感;从我个人来说,也许人的成长就是会带走很多纯粹的东西,以前会被别人难过的经历感动,现在会首先质疑其经历中有多少演绎的成分,那些感人的故事好像也因此变得矫揉造作了起来。
作为观众,我现在很难被节目中的故事感动到了,因为无论它多么真实动人,我总会觉得这里有节目效果的加持,可能是如今各类媒体太发达,获得信息的途径太多,信息过载的后果就是对筛选的条件反射,我只希望看我想看的,对不想看的就只想屏蔽,也许不能引起共鸣的不是节目中所讲的故事,而是视频前的我不愿再将情绪投入到别人的经历中去,变得麻木又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