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暗的灯光下,映衬着母亲劳累的脸庞,吱呀呀的纺车声在屋内飘散着。母亲坐在小凳上,手摇着纺车摇把,纺车轮子在一圈圈转动着,母亲娴熟地撵着不成形的麻绳和着纺车的节奏一根根成型的麻绳经过母亲的手生产出来,然后用麻绳给我们纳鞋底子做鞋。我们就是穿着母亲一针一线饱含辛苦做的鞋一天天长大。
有时我们也给母亲打个下手,帮个小忙,比如我们到垃圾箱里或者附近工厂捡擦机器扔掉的油布,回来把活好的黄泥抹在油布上,在太阳底下暴晒,干了后除掉黄泥,这时油布上的油腻随着黄泥脱离了油布,再用清水洗净,剪成大手闷子,用缝纫机扎起来,在卖给工厂换回几个手工钱贴补生活用。
小小的纺车能够在人工的操作下将散乱麻线编织成麻绳,不知这是谁发明的。关于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杨雄的《方言》,记有“繀车”和“道轨”。兽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它展示了一幅汉代纺织生产活动的情景。这就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因此也不难推测,纺车的出现应该是比这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