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是我24岁的生日,我打算写点蛊惑人心的东西,骗不了钱财,不知道能不能骗点人心。
我,93年出生,属鸡,去年毕业加入了“宁”漂一族,住在油坊桥,开始了屌丝追梦之路。
规规矩矩这么多年,没有太出过类,没上过奥数,没学过什么才艺,成不了天才,也就没跳过级,当然也不会有啥出格的地方,没有早恋,没有追星,不打架不说脏话,更没逃过学了。因为这,也经常被周遭好友嘲笑直接从儿童进阶到青年,没有少年可言,写小说都嫌弃素材贫瘠。不过也曾经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乖巧懂事,不用父母老师操心,同学出来玩打着“和某某在一起”的旗号说服父母也相当好使,也曾洋洋得意自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四好青年。
而正是这个规矩的我,前阵子辞了职下海创业,简直好多人不能接受,打趣我可能要开始写小说了。这段时间,有很多的想法,想写点东西,谈谈“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相看的问题”。
(一)首先,我想说说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别人”。
当我意识到自己被一档娱乐辩论节目《奇葩说》圈粉的时候,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是在第二季快要结束的时候从朋友圈里知道这个节目的,带着好奇心看完一集后就是药不能停的几天内刷完了一二两季所有的节目,这个节目的魅力很大,尤其对我这个大学里辩论爱好者而言。而更大的魅力,就是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引用制作人兼主持人马东的一句话就是:“这档节目传达年轻人的语言方式、内心世界和价值主张,并通过娱乐的形式来传递价值、沉淀文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社会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当大家都去追逐一样东西的时候,你不去,便成了异类,继而有可能遭遇口诛笔伐,严重者甚至被定义为离经叛道,受到排挤和打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一群人聚会,你推脱不去,大家便说你没意思不够义气下次不带你了;比如你身边大小好友都已经结婚生子,而你三十好几还孤单一人,旁人便会私下议论你是不是有啥毛病;又比如奇葩来了第三季超小米走上台,依稀可见他红唇上的胡须,他说到的当他走在大街上遭遇的世人的眼光,那些嘴上的不在乎大多因为早已被在乎伤过。
这群大家不受待见的人做错什么了?思考再三,如果说有错,那可能就是错在没有按照大众想要的样子去做事去生活。
我们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对社会无害,他们只是在认真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价值的实现。可是,正因为他们不一样,便遭到了指指点点也不一样的相待,也正因为此,他们选择沉默,甚至躲藏,挺让人难过的。
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个小细节,我从宝岛台湾回来的时候和朋友聊天,说起台湾男生修眉化妆的时候朋友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其实男生追求美也是正常,在娱乐圈已是常态了,只是还未普及到每一个人罢了,可就是因为这样,阻挡了很多爱美的男生羞羞的需求。
我知道,社会是在进步的,每一个不一样要想从罕见变为常见是需要时间的,也相信大多最后会被社会接受的。只是我想,到那个时候是不是还会有另外的不一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些不一样呢?是依然蜀犬吠日大惊小怪,还是从思想上去进步?我相信你们都懂我的意思。
我的愿景是像那首歌里唱的,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尊重”和“包容”,世界将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
毕竟,曾经你以为的不一样,其实,都是一样。
(二)其次,我想说说怎么看待“别人看我们”。
前面我在表达如何去尊重和包容别人,那么现在我想谈的是“别人看我们”,这点我会分成两小点,一个是由己发出对“别人看我们”的诉求,一个是自己如何面对由外发出的“别人看我们”。
1、“勿相忘”
想来每个人都是很在乎别人的评价了,要不然那么多款APP也不会那么容易火爆,朋友圈里那些流行的“我在你心里的印象”的评价游戏,利用的不过都是我们这些凡人渴望被关注渴望被认可的心理状态。我们每一天都在努力的刷着存在感,生怕一不小心被这个世界遗忘。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幼稚的谈到生死观,他问我怕不怕死,我咬咬牙凛然的说了一句“不怕啊,反正百年后,我们不过尘世间一粒尘埃而已”。后来一个人的时候又想起这个事,发觉总归还是怕的,那么怕什么呢?怕被人忘记啊。
一句“怕被人忘记啊”,已足够证明我是多么在乎,我甚至贪婪的希望遇见过的每一个人都能“勿相忘”。
不过,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更多的经历初见和离别,心态倒也渐近平和。不再贪婪,萍水相逢后,再道一声:后会无期,我以为,这就可以了。
但是在大三结束的时候,拿着酒瓶子喝着散伙酒,沧桑的老脸对着社团里那群相伴几年的搭档、学弟妹依然还是厚颜无耻的说出了那句“希望你们以后不要忘记我。”于此,我是明白了心中的执念是有多深。只是这个时候,我更多的是希望这些我在乎的人能够记住曾经我们共同拥有过的那些时光。
直到再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
在我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给我上了一课,而这一课改变了我很多想法。这一课就是那个“影响力”事件,身边大多人对此都有所耳闻了。课上,那些你以为可靠的东西突然间不可靠了,那些你曾经珍藏的美好被轻易遗弃了。人与人之间纵有丝丝缕缕千万般的牵扯,也还是太过脆弱,一扯即断。我终于明白,那些你怕别人忘记的可能他们真的已经忘记了,那些你在乎的也可能仅仅是你的在乎罢了,又或者人家记的不是你。
于己,又何尝不是只是记住了自己想记的呢?
当然,那堂课也不乏温暖的力量。如今回首,我感激那些完全信任帮我辩驳反击的朋友,感激那些好言安慰关心鼓励我的朋友,感激那些不明所以求证明理的朋友,也感激那些默默无语静观事态的朋友。
所以,总结一下:就像自己只记住了自己想要记住的,别人也一样。“勿相忘”只存在于两个具有同样心理诉求的人,这可遇不可求。欣喜的是多数人的“遇”已繁华似锦,应知足。希冀大多美好,允许自己仍然充满期待,只是再也不要去执念。
2、关于眼光
说到这里,前面说的都是以己发出对他人的心理诉求,那么当别人的眼光先发而来,我们又该如何?
首先我想说几句话,这世界,没有那么多人关心你,你的存在大多只是别人的谈资而已。你也不必强求每个人都喜欢你,调侃一下,秦桧还有三个朋友呢,记住啊你从来不缺好友。再者,你活的从来都只是你自己,与他人无关。
如果做一件事大多数人都喜欢,那当然很好。只是如果当一件事大多数人都不认可,那该如何?是放弃自己的选择迎合他人的眼光,还是坚持己见尊重自己的内心?
假如你放弃自己喜爱的东西选择迎合了,因为你在乎他人的眼光。我先不提你放弃自己的事情心里有多委屈的。按照发展的眼光来看,人生路上别人的指指点点从来不会少,若你此事放弃了,接下来你放弃的东西可能会更多,因为你一直在妥协。就这样,你会放弃一辈子,然后委屈一辈子,然后一边后悔一边发觉一辈子已经没了。
那如果是坚持己见呢,当然我不是说让你固执,如果别人说的有理,而你也认同了,那无可厚非。只是希望你能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内心。这里说的坚持的事情,是指对社会无害,你明知道是对的,是自己喜欢的,有条件去做的,却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举个例子,你从世界顶级高校毕业,一边是自己喜爱的幼教工作,你觉得这是一份有意义又有趣的工作,只是薪水偏低,一边是世界500强高薪企业,众人眼里成功人士的所在,然后你撇除世人的眼光,你去做了幼教。
事情一旦和物质挂钩,必然有人会跟我说要是幼教的薪水太低,无法养活自己的家庭该如何?是不是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事情呢?那么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他人眼光的事情了,是你与现实斗争的事情了,遵从内心后你发现你更应该保证目前的生存和生活,那么我倒也觉得没条件的时候也不必逞能,有条件的时候关注内心需求也会更加安妥。
说起来如此,道理大部分人也都懂,做起来确实很难。这里提一个故事。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聊到婚姻的问题,我问他“你怎么会闪婚?”他说了下面这句话。“父母老来得子,他们都已经60多岁了,他们想抱孙子了。”我们可以说他因为孝顺而放弃了自己真爱的选择权利。再者就像北大卖猪肉的那位,即使做成了企业,演讲的时候仍然是一个劲的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母校。人类是社群动物,很难不在意亲朋好友的眼光。这也算是他在坚持己见后对世人眼光的些微妥协吧。
只是再难,我都希望你能去坚持。我现在依然记得我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没有出去闯闯,而现在再也没有余力去完成”。我听得出语气里的不甘和遗憾。再也没有余力,是啊,人这一生,最根本的不是物质,也不是名誉,而是时间啊,以及时间维度里这一切的经历。对于我的工作,大家觉得我应该怎样怎样走,而我没有,选择出来创业了,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坚持己见吧。有人问我担心不担心失败,我想,于我而言,能够出来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吧。打破那些束缚人的条条框框远比物质来的可贵。
无论如何,撇开他人的的眼光,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验过程而非结果,去生活而非生存,这就足够令人坦然和心安。
因为,我们在认真的做自己。
那么,除却这些,剩下的还有那些不怀好意,背后议论纷纷的人了,这些恶意的眼光我们该如何相待?
我一向主张倘若狗咬你,我们不必咬回去,对于那些汪汪乱吠的恶犬,随它去吧,让它继续丑继续恶下去吧,毕竟我们不属同类。我们只管自在生活,美的一塌糊涂不是么。对于这些,最强而有力的反击便是忽视了,对方得不到回应,自觉无趣,兴许能停了叫唤。
但倘若不怀好意的人已经影响我们生活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宽容不纵容。给他们点颜色,否则,这厮不知该折腾到何时,又不知该咬伤多少人,权当为社会除害了。
到这,关于人与人如何相看的想法已经写完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并不是每个人说的关于你的事都是真的。
最最后,祝自己24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