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这次世界杯伊朗和葡萄牙的比赛文章,其中C罗在争抢位置时击中了伊朗后卫普拉利甘吉的脸的那次犯规,文章里提及C罗似乎是个惯犯,而他具有攻击性的状态来自于他的小时候。C罗在里斯本青训营时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塞梅多,他说:“因为C罗的乡下口音被队友嘲笑,而教练组也未曾加以阻止,他就拿起一把椅子砸向了教练”。C罗他自己曾经回忆起这段被人嘲笑的经历:“我一开口说话,他们(教练和队友)立刻就会嘲笑我。我感到非常沮丧,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小丑,我羞愧地哭了”。而不服输的C罗从此变得非常的自律,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比如每天做3000个仰卧起坐。这一部分偏执般的自律,其实来自于他对那部分给予他愧疚信念的反抗。而具有这种信念状态的C罗,在球场上具有攻击性。这里不仅仅是他作为一个球员所进的球,还有他比较野蛮的犯规。一个执拗的要显示自己能力的人,有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这才是C罗一直带有愧疚底层心态的一种表现模式,因为被羞辱而需要证明自己的优秀,因为需要优秀而极端的自律,C罗的自律不仅仅表现在锻炼和饮食习惯上,他甚至要求自己每天睡觉10个小时,而且从来不逛夜店。极端的自律又会产生对别人的苛刻,这会表现在对队友和教练的不满。还有一部分就是对对方球员的攻击。C罗所有的成绩都是靠他极端的刻苦获得,而经常被提及与之相对应的球员里奥.梅西,却是个极具天赋而灵动的球员。荷兰名宿戴维斯曾比较C罗和梅西说:“如果你十分努力,能成为梅西吗?不会,这不可能,那你能成为C罗吗?理论上是有可能实现的”。
我们不去点评C罗和梅西哪个更强,关注点还是C罗因为小时候的遭遇所造就的行为模式(不仅仅那次被嘲笑的经历,这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你知道C罗还有个对自己心里补偿的模式体现在哪里吗?那就是买各种超跑和豪车。也许大家认为有钱人爱车无可非议,但是你会在买了一辆黑色的兰博基尼--埃文塔多没几天就撞坏了,转身又做为自己又买了一辆白色的。非理性的消费,很多时候是因为觉得我需要它,它可以给我价值感,没有它我就不够有价值。消费的产品是自己价值的一部分,而并不一定我真的需要它。
这里我们所说的算是一个正向的典型案例(毕竟意识底层有创伤的C罗没有沉溺在对自我的攻击中),一个在对抗被羞辱而要证明给你们看的C罗,或许带着某些不自觉的爆发的燃点,可是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每个人都是C罗。即便是,一个极端自律,又缺少生活乐趣的孩子。估计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孩子的生命状态。
内疚和羞愧是意识能量层级里面最低的层级(它接近于死亡)。
这里所说的意识能量层级不是我杜撰的,是大卫.霍金斯博士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获得了几百万组的科学研究数据,在他所著述的《意念力》那本书里有深刻的阐述。你可能会说,愧疚,我经常也会有啊!比如你说:对不起,这件事情我没有办好,我觉得很愧疚。可是,你知道吗?你这只是表达愧疚,而你的内心却在说:我已经尽力了。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们给予孩子的是什么样的意识模式呢?C罗在青训营里的遭遇“似乎”是他收获的精神财富。但是那部分创伤并没有被疗愈。不然他不会提及那一部分时候,还是觉得被羞辱,所以也一直保持着对抗的模式而活得不轻松。
我们大部分的家长在“望子成龙”的信念驱使下,却经常不自觉的给予孩子太多的否定: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又考砸了、你怎么这么不开窍、我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好好的读书,吧啦吧啦……当我们只关注孩子没有做到的那一部分,就像永远装不满的水瓶,你的欲望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外部的事物很难填满你对孩子的期待。你对孩子偏执的负面关注,将会给孩子累积成一个很坚固的信念系统:“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是不值得被爱的”。孩子如果经过多次的挫折失败,就会认同并放大那一部分负面的无价值感(这一部分就是那些对C罗的嘲笑,如果C罗认同的话),(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像C罗一样砸出那把椅子......)认同你对他的否定,而进行自我攻击的话。那就会是一个得不到支持的孩子,就是一个好像没有被爱的孩子。这种不值得被爱的感受比皮夹里没有一分钱的感受有过之而无不及。轻易放弃的生命都是因为生无可恋才会走向绝路。“恋”于生命最真实的感受是“恋”己,没有什么爱能超越对自己的爱。周梵老师的《当你开始爱自己,这个世界才会来爱你》这本书,非常深刻的阐述了这一点。当你对自己都没有具足的爱,苛刻对待自己的时候,你所给予的爱,其实都是匮乏、牺牲和某种层面上的交易。“孩子,我给了你爱,你必须来满足我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知道爱迪生一生的创造发明有1328种,但是这样的一个天才在小时候也经历了被学校退学的事。而爱迪生的妈妈是怎么做的?那天放学回家,爱迪生把一张纸条交给妈说:“妈,老师将这纸条给我,并说只有你能看”。妈妈边看边流泪,并大声读给孩子听:“你的孩子是天才,这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没有好老师可以训练他,请你自己教导他。”母亲过世很多年后。有一天,爱廸生无意中在衣柜里,看到当年老师写给妈妈的那张纸条。他打开,原來纸条上这样写着:“你的孩子精神有缺陷,我们决定不让他继续就读,他被正式退学了”。如果爱迪生的母亲当时就加入学校的姿态和情绪,因为大凡人等都会碍于被外部的否定而迁怒于孩子,因为自我的底层觉得自己很失败。但是爱迪生的妈妈用爱撑住了对孩子的价值否认,保护了爱迪生不被愧疚所伤害。
爱不是一种行为,爱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我们经常用漂白过的匮乏去表述爱,那只不过是一种牵强的对白。爱需要用我们满心溢出来的能量去拥抱,去进入孩子内心的世界。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去托底
而且,爱是永不枯竭的生命能源。向内觉知自己的匮乏体验,尽量去关注正向的生命体验,当一个人关注哪个层面,他的体验和践行的也是那方面的模式。当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的意识就会指引我们做美好的事情。
爱自己、肯定自己,进而尊重和引导孩子正向的意识形态。孩子也会自动复制你的生命形态。请不要再把自我匮乏的恐惧嫁祸于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那一部分是孩子终身的生命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