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是大多数公司年后第一个工作日的必办事项。它意味着我们又该开始新一年的忙碌,但此时的你却心情复杂,因为你担心即将要开的会,跟大部分开过的会一样毫无意义。
要开的会又多又长,针对新年目标的策划一个接一个,即使你不需要在会上发言,会议的内容和你关系并不大,也被频频要求出席。领导装作在发言,大家装作在倾听,但最后却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本来就推挤如山的工作量,现在又因为冗长繁多的会议而更加拖延,看起来是重振旗鼓,实则雪上加霜,但是没办法,还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把会开下去。
很多人都会把这种状态归结于“年后综合症”,但也许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患上“年后综合症”的你效率低下,而是“开会”这件事本身就有问题。其实,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也这样,据统计,日本白领工作效率低下主要有三大原因:“众多管理层和领导部门人无法自己作出决定和推荐工作”、“部门内外反复无用功的协调”和“员工庞杂的资料制作”,这三个原因都与开会有关。
在日本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由于各部门领导人对于某问题无法独自做出决定,往往要与员工讨论,在考虑员工的想法的同时,又要在工作岗位和部门领导之间协调。然后再次与员工讨论,取得一致意见之后,再准备在社长面前作正式的报告,如此繁复的流程一直持续。这还是顺利的结果,如果某一个环节没有达成一致,或报告被驳回,那么所有流程又要再来一次。
随着企业越来越大,会议也越开越大,尽管当时多数企业的领导人每隔几年就会发出一次精简会议的要求,但没过多久会就再次增加,重蹈覆辙。在麦肯锡工作十余年的日本企业家赤羽雄二,在对比了日美企业之间的管理差别后,甚至把“无效会议”所代表的效率低下,当做日本企业衰落的原因。
1
既然开会这么重要,那如何高效地开会呢?对于策划会议,赤羽雄二介绍了三个原则。
原则一:给会议做减法,避免可有可无的讨论;
对于会议时间、参加会议的人数,推荐的方法是将其减半。比如,把平时2小时的会议减少到1小时,半小时的会议减到15分钟,并且将参加会议的人数缩减到最低程度。
你可能对这样的“大刀阔斧”感到惊讶,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会议效率都极其低下。发言少,发言间隔长,或者发言不够简洁反复叙述一个话题,或者和本次会议的议题产生偏差。
会议时间减半后,赤羽雄二发现,参会人员的发言次数反而增加了,就连平时不怎么发言的人也开始主动发言。更重要的是,比起平时能提早结束会议,让人倍感轻松。会议提前结束后,还会有一些参会人员主动交换意见。
同时,人数的减少有利于快速地推进工作。出席会议的人员越少,人员的紧张感会增加,更易形成一次有意义的会议。例如,如果一次会议只有3到5人参加,往往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参与讨论,对他人的发言也会专注聆听。而人数极多的大型会议,个人的精神往往松懈。
原则二:明确会议负责人,加快推进速度;
会议时间的缩短,必定要伴随着快速高效的会议流程。这时候就需要安排一位“会议高效推进负责人”,他可以是领导、项目负责人,或者表达清晰逻辑性强的人。总之,“会议高效推进负责人”的任务就是要明确每个人的发言内容是提问、意见还是个人感想,以及这样的发言内容与会议目的是否吻合,是否能推进进度。
开会前礼貌地通知对方需要在此次会议上发言,避免有些人不喜欢临时被点名的尴尬。如果起初讨论氛围不够热烈,可以由会议负责人来主动提出问题,活跃气氛。
每次发言之前都应确认发言内容,然后进一步推进讨论,这样做能有效地避免几个发言人的发言内容之间出现偏差,杜绝无效的争辩。
当然,意见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负责人可以将两者的意见整理归纳。如果意见发生冲突,那么首先确认共同点。这样一来,意见相反的两人就能较为冷静,再在这样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点以备下次推进。
原则三:正确使用“白板”。
虽然很多公司开会用”白板“记录会议内容,但最多只在会议结束后,挂在会议室或拍照存在手机里作为日后的提示,当再次看到白板的内容时,仍然难以清晰地归纳出当时讨论的内容,常常达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白板作为引导会议走向的工具,最好由会议负责人一个人书写,对于比较复杂的讨论,要让所有人员注意力都集中于白板上,确认每个人的发言,整理归纳议题。
毕竟能够清楚表达自己意见的人是少数,从语言学来说,人们的口头表达只能传达出实际内容的70%左右。这就需要负责人在记录后,主动指着白板上的内容来确认表达的含义是否准确,这几乎可以彻底避免记录上的遗漏,而且归纳出发言人的要点,降低沟通的成本。
对于观点上的偏差,白板也能通过图示的方式说明异同点。对于两种不同的观点,可以通过在白板上画表格的方式对观点本身进行拆解,写下共同点,再追加不同点,这样再针对具体细节,自然事半功倍。
2
对于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员,重要的是清除沟通上的障碍,也有三个原则。
原则一:学会聆听他人的发言;
很多人喜欢在对方话讲到一半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提出自己的意见,等到注意的时候,已经”反客为主“把话题引向了别的地方。此外,认真听完他人的发言还意味着可以获取对方的信赖,在会议中,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也让情感因素常常被忽视,毕竟从对方身上获取信息,认真聆听的感觉能让对方放松,毫无戒备、流畅地发言,快速的推进工作进度。
原则二:发言时,将所要表达的信息归纳重点;
先简单地归纳要点,再进行口头表达会比较稳妥地传达出含义。这里的归纳,只是针对你发言的核心要点总结出3~4个重点。
譬如,你要针对公司新开发的产品的计划书发言时,你可以总结以下4个要点:
1.目标顾客的年龄范围是20到30岁,大城市的成年男性;
2.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
3.选取其中10个顾客作为样本进行采访调查;
4.产品四个月后上市,要在此前完成调查。
每个重点你还可以围绕谈谈,为什么要这么做,期待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如此用这种方法反复发言几次,你的随机应变能力就会大大提升,从容应对的同时也让他人快速抓住重点。
原则三:通过书面形式达成一致。
不用说书面形式的确认,有的人甚至连口头的确认都会省略,这影响会后执行的速度。利用书面形式,可以在会议上记录对方的要求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理解以供对方确认。
要求书面形式的确认,一是因为两者在理解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细节繁多的时候;其次是在某些问题上达成一致后,一段时间记忆就会变得模糊,只会记住丢自己有利的事情。
高效的开会、推进工作进度,不用担心把时间都浪费在无效的会议上,能让你在年后的工作产生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