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诗,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唐诗,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确实,唐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抚慰了无数人的心灵,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理支柱。从入学的《静夜思》到大学的名家著作,诗一直伴随着我。或开心时,或伤心处,诗像是老友,需要时总是静静地陪伴。而这其中,时常陪伴我的便是它(下图):
这本书是我在某天逛古旧书店偶然发现的,买回来之后便放在一旁。后来不经意间翻到,读来觉得甚是喜欢、有趣。
翻到这本书的出版说明可以看到:“《千家诗》是旧时广泛流传的一本带有启蒙性质的读物,选有唐、宋诗人的绝句、律诗二百多首。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注释文字,也较为简要浅显,不难读懂。”
既是带有启蒙性质的读物,读起来就自然不费力。所选的多是名家名篇,易学好懂,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牧的《清明》、孟浩然的《春晓》。所选题材十分多样:有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等等。每咏诵一首诗,就仿佛经由时空穿梭进入了那个时代,亲临其境,感受其境、其哀、其美。如这首宋代叶采的《暮春即事》
大概是诗人的书桌置于窗子边上,以至于方便瓦上的雀之影和杨花的到访。三两鸟儿在瓦上漫步闲谈,微微春风将杨柳之花絮抛进砚台之中,调皮呆萌。而闲坐小窗的少年一心沉读周易。此番光景甚是美矣。犹如高三那年沉浸的时光,亦是坐于窗边,楼下的池塘,边上的杨柳,三月春风吹在耳边,拂起些微发丝,跳上书面的阳光,让人沉醉。两个相隔甚远的时代,两个不一样的学子,两个不同的环境,却有着相似的感慨:不知春去几多时。未读于此诗前,我未必会相信有此事;读了此诗后,我觉得很是奇妙。仿佛千百年前的古人活生生站在了面前,不再存在于字里行间,而是真实可感,有血有肉。
还有这些:
作诗之人已经远去,诗里讲述的世界如今却依然存在。翻着这诗,隔着遥远的岁月,我看见了他们的寒窗苦读,或一朝高中,或失意,或穷困潦倒;看见了他们或因秀丽的山水风光而开心,诗兴大发,或因看见周遭的环境暗含自身而悲伤不已,或平静的记录所见所闻;看见了他们与友人之间难舍的别离,惊喜的重逢,与亲人之间遥遥的思念,永不能相见的沉重悼念,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对自己的期盼……
十分感谢机缘巧合下能遇到这本书,也十分感谢古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流传于世,让我可以了解到遥远时代的人们,看到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呢喃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