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作为一名自信的 QA,对于测试通过的项目,如果有人反馈有问题,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一定就是:不可能!一定是操作有问题。入职以来经手大大小小的项目也有 40 多个,一直没出过问题,也让我在年度的总结上自信地写到:所有项目按时按质发版,未出现线上问题。
但是,这种自信让我掉以轻心,使得微信小程序 SDK 的第一个线上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对于线上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把问题解决了就完事了,并不重视对问题的复盘。事实上,复盘的作用可能远大于解决问题本身。
在神策的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复盘,每一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通过对于问题的复盘,总结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成长。
下面我们来看下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进行复盘的。
2. 回顾目标
神策微信小程序 SDK 的目标是实现对于主流小程序开发框架的全埋点功能。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由于 Taro3.0 框架重新定义了标签点击行为的逻辑,使得一次点击行为会触发 SDK 的两次点击事件 $MPClick,造成了埋点数据重复。
因此,这次发布的 v1.14.3 版本旨在解决 Taro3.0 框架下点击事件重复触发的问题,实现神策微信小程序 SDK 真正意义上的无框架障碍全埋点采集。
3. 评估结果
3.1. 符合目标
- 解决了 Taro3.0 框架下点击事件重复触发的问题;
- 实现了神策微信小程序 SDK 真正意义上的无框架障碍全埋点采集。
3.2. 低于目标
- 本次发布的版本存在严重的线上问题。
4. 分析原因
4.1. 回顾过程
-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9 : 05 **微信小程序 SDK 发布了 v1.14.3 版本,新增了 $MPClick 事件可自定义属性,修复了 Taro3.0 框架下点击事件重复触发的问题;
-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6 : 27 **技术顾问收到客户反馈:微信小程序 SDK 更新到 v1.14.3 版本后,测试过程中发现 SDK 篡改了他们方法的返回值,属于破坏型 proxy;
-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6 : 30 **技术顾问查看代码发现这个问题以前在支付宝小程序出现过,并和 QA 一起复现了问题;
-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6 : 35 **问题同步给研发和 QA 组长,并分配下一步具体工作:QA 去 GitHub 上删除对应版本代码,研发组长协助删除 npm 上的版本,研发开始修复问题;
-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6 : 37 **研发组长和 QA 完成版本删除;
-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6 : 45 **研发修复完成,交由 QA 测试;
- **2020 年 12 月 18 日 18 : 05 **QA 测试完成,并发布了最新的修复版本 v1.14.4,完成了线上验证;
- 2020 年 12 月 19 日 11 : 31 技术顾问组长找出了所有使用问题版本 v1.14.3 的客户并同步给技术顾问;
- **2020 年 12 月 19 日 15 : 00 **技术顾问通知了所有使用 v1.14.3 的客户,告知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醒他们更新版本。
整个问题的生命周期从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9 : 05 发版,到 2020 年 ****12 月 19 日 15 : 00 所有客户通知完成,总共历时 44 个小时。可以分为如图 4-1 中的 6 个阶段:
图 4-1 线上问题生命周期
这次问题是我经历的第一个线上问题,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完整了解到线上问题的处理流程,更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各个环节上团队人员的密切配合。从问题开始到问题解决,小程序团队全员时刻处于待命状态,每个环节都争分夺秒,确保了此次问题的快速修复,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
回顾线上问题的整个过程之后,我们需要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
4.2. 原因分析
4.2.1. 自动采集点击事件
在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下神策微信小程序 SDK 自动采集点击事件的原理。
1、在重写 Page 函数时,先通过 _.getMethods 获取除 Page 钩子以外的自定义事件处理函数集合 methods:
2、对 methods 集合的每一个自定义事件处理函数进行重写,获取事件触发时的 type 类型,type 为 tap、longpress 或者 longtap 则触发 $MPClick 事件,将 wxml 文件标签中 dataset 定义的属性作为事件属性:
点击事件的自动采集不仅能采集到用户的点击行为,还能自动采集点击标签的相关属性。
只要在 wxml 文件的标签中通过 data- 定义的属性都可以采集到,可以自动采集的属性如表 4-1 所示:
建议在元素中定义 id 、data-content、data-name 这三个元素之一作为元素标识,若无这三个属性,则在神策分析平台无法进行标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自动采集点击事件的例子。
1、配置如下的 button 标签:
2、点击 button 后触发的事件内容如下所示: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采集了 button 的点击事件。
4.2.2. 具体原因
了解了微信小程序 SDK 是如何实现自动采集点击事件的原理,此次问题的原因就比较容易分析了,下面我们看下导致此次问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小程序的页面逻辑,每个页面都有一个单独的 JS 文件为页面组件添加执行逻辑,所有方法都写在 Page( { } ) 中,主要包含三个部分:页面的初始数据,小程序本身带有的生命周期函数和自定义的函数方法。例如下面示例中定义的两个方法 testA 和 testB:
2、根据上一节提到的点击事件自动采集原理,我们对客户小程序的所有自定义方法进行了重写代理,判断 type 类型为点击时触发 $MPClick 事件,但前提一定是不能影响客户自定义方法的执行;
3、小程序 SDK v1.14.3 版本在更新现有逻辑时,修改了代理方法的返回值,由返回客户方法的执行结果改成了直接返回 false,如图 4-2 所示:
- 这就使得上面代码中 Page 自定义的方法 testB(),原本客户业务逻辑是 “return '执行方法 B'”,但是经过我们 SDK 的方法重写,变成了 “return false”。
-
testA() 本来应该打印出 testB() 中定义的返回值,不过由于 SDK 代理使得 testB() 返回 false,导致 testA() 的执行结果不符合预期,如图 4-3 所示:
正确的业务逻辑执行结果应该如图 4-4 所示:
4.2.3. 解决方案
知道了问题的原因之后,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了。只需要在代理客户方法时修改返回值为客户原来方法的返回值,如图 4-5 所示:
5. 总结规律
5.1. 经验教训
虽然此次线上问题的原因比较简单,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之后,我总结了如下几点经验教训:
QA 对代码的改动需要具有敏锐的感知,要详尽追究每行代码改动的目的。对于代码的 diff,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QA 可能不需要编写很复杂的代码,但是一定要能看懂代码,否则测试覆盖率一定不高;
此次问题的发生主要在于 QA 的测试 case 未覆盖到方法的返回值,对于小程序基本原理理解的不够深入。因此,QA 需要对测试的业务非常熟悉,通过业务属性探索测试 case;
QA 没有遵守流程,在研发组长没有给出 code review 通过的回复之前,就直接开始测试。这样使得测试代码是未经过 double check 的,很容易出现问题;
此次问题属于再犯,之前在其他小程序上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这种再犯的问题是最可怕的,表明了没有对出现的问题做好总结。对于 QA 而言,需要将漏测的 case 加入回归测试的 case 中,定期对回归测试的 case 进行总结。
5.2. 问题
通过此次线上问题暴露了自己作为一名 QA 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 SDK 代码和小程序基本原理还不够熟悉;
对于代码的改动没有追根究底,相关逻辑的了解不够充分;
没有严格遵守测试流程;
没有及时总结已有的问题,导致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5.3. 改进
经过此次线上问题的复盘,有如下行动作为改进的方向:
QA 在 2021 年的 Q1 季度完成对微信小程序 SDK 代码的熟读,研发负责组织 2 次以上针对 QA 的小程序基本原理培训,从而让 QA 和研发在代码理解上达到水平一致;
研发在以后项目中需要详细评估改动,准确定位影响范围,并在相应的提测邮件上重点备注,让 QA 能更详尽的设计测试 case;
此次问题之后,QA 和研发都需要严格遵守开发测试流程,相互监督,绝不在任何一个流程环节中出现越界或者违规;
QA 在 2020 年 12 月底之前完成对此次问题的详细总结,并把漏测的 case 加入到回归测试 case 中,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一次线上问题的复盘,介绍了复盘的整体流程,希望通过本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复盘相关的参考。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神策技术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