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受疫情影响被裁员。
那天他醉酒后红了眼,哽咽不已:“我30了,没房没车没存款不说,现在连工作也丢了,想要好好地活着太难了……”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寂寞无声的。
天黑可以矫情,天亮就得拼命。
深有体会。
工作这几年,周围朋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活需要抗风险”。
如何在风险来临时,稳住生活不崩盘,保持生活最后的体面,这已是成年人必备课题。
如何抵御风险,我想,必须认清几个问题。
1.小心能力陷阱
随着《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播出,黄晓明又上了热搜。
和之前“霸道总裁”人设不同,这一次,黄晓明的表演收敛了不少,演技可圈可点。
网友纷纷表示:不油的黄晓明,真香。
回望之前的黄晓明,他的表演有着迷之一样的用力过度。
擦嘴唇、双眼放电、咬耳朵,令观观众诸多不适,“邪魅狷狂我最拽”就是他的代名词。
观众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演员若是一直沉浸在一个角色设定里,戏路只会越走越窄。
突如其来的角色转换,打破以往常规,最能给人眼前一亮。
《能力陷阱》一书中指明:
“我们很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就使得我们会一直擅长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长,越擅长就越愿意去做。
这样的一个循环能让我们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经验,但却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无法突破,每个人都要特别警惕这种能力陷阱。”
的确如此。
陈道明在说起戏路时,也曾说:如果我演了两三部戏都是茄子,那观众看你都是紫色的。
仔细想想,有时生活不如意,看起来我们是受害者,但事情的背后都刻着当初的选择。
在现实中,无数人固守以往,不断复制黏贴自己的每一天,把自己演成了一辈子,一成不变的“茄子”。
在舒适区呆久了,一旦掉入能力陷阱,想要翻身,难上加难。
2.清楚角色定位
最近和朋友闲聊,他说有一些人注定难成大器。
他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朋友是公司销售部经理,他负责的两片车玻璃出了点瑕疵,走流程申报返车间调试的话要三天时间,而顾客那边又着急用。
朋友只好走捷径,他找到负责车间调试产品的一位同事,请求能不能帮忙应个急。
那位同事立刻就阴阳怪气地笑了起来。
“哎呦,没想到你们这些经理还有求我们车间工人的时候啊!你这忙我可不敢帮。”
朋友笑着递上红包。
那人又啧啧两声,“真是有钱啊,出手这么大方,都抵上我半个月工资了。”
很明显,这条捷径不好走。
最后不得不按照公司流程处理,最终,这两片玻璃还是落在了他头上去调试。
调试过程中又是一番不情不愿。
朋友感慨说,那位员工在公司里干了五年。车间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
这种“稳定”,让他焦虑,心生愤恨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他张口闭口就贬低自己的这种心态,以及早已扭曲,只剩逞一时口舌之快,来获得自我满足的廉价价值观,是注定在生活这片海域里,翻不出什么浪花来的。
有人说: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就会成为什么角色。
何尝不是呢?
穷人的思维造不出亿万富翁,老是呛水的人,总换游泳池也救不了他。
认定自己是最底层的车间工人,即便十年后,也做不成公司高管。
不满于现状又不肯自救,往往最可惜。
3.保持对梦想的渴望
2020年,3月8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UFC赛场。
张伟丽战胜了乔安娜,引亿万国民为之振奋。
而回望她的卫冕之路,无一不是艰辛异常。
张伟丽17岁时因腰伤不得不退役,家人都劝她不要打拳了,将来老老实实找个人嫁了。
她不为所动,19岁时背井离乡,孤身一人北漂。
为了能有场地练拳,她跑到一家健身房工作,不问工资多少只要能让她训练就行。
晚上十点,等健身房结束营业后,她借着跑步机上微弱的光,在那里打拳、踢沙包,埋头苦练。
有次训练中她被吴昊天一拳击中,她后退几步后又毫无顾忌地冲了上去。
她的教练蔡学军回忆说:“我印象很深,一般人肯定不敢冲了,她给人一种无所畏惧的感觉。”
这种“无所畏惧”,源自梦想的力量。
张伟丽曾与父母约定:三年,如果三年里我打不出成绩,就永远退出,再也不提打拳。
别人是打比赛,而她是在拼命。
最终,她用实力证明,在男性林立的八角笼,女性也可以创造传奇。
有梦想的人是伟大的。
梦想燃着希望,是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它指引我们在人生至暗时辨认方向。
也让我们热情澎湃,有血有肉得活在世上,而不只是一堆只会堕落的腐肉。
对梦想保持渴望,已经是一项难能可贵的能力。
4.目光要长远
知乎上有个问题: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是去稳定的大公司还是刚创立的小公司好?
答案不一而足。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起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书中写得自己一段经历。
当时桑德伯格按照当下流行的方式做了个表格,上面列着符合自己条件的几家公司。
谷歌在其中之列。
那时的谷歌还是个刚起步的创新公司,还没有成为全球第一搜索引擎。
桑德伯格面试时候对首席执行官提出谷歌并不太符合自己心中完美择业的标准。
那位首席执行官直接拍手盖住了她的表格,对她说:“选择一个工作时候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让你快速成长。”
对于这段话我特别认同。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选择稳定又熟悉的工作这无可厚非,因为是人性使然。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人是天生厌恶损失的,在判断重要事情的时候,更倾向于减少损失。
但,如果想要获得快速成长,能敏锐地嗅到湖面下的危机,勇于冒险和适当的取舍,无疑是更便捷的方法。
书中还提出一个职业观点是:职业生涯是方格架,而不是竖梯。
竖梯会限制人的行动,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而方格架能让一个人拥有更多探索的可能。
故而。
在职场选择上,目光长远,布局未来,不拘于眼前稳定的一亩三分地,将来才能大概率的展现自己的抱负。
5.结语
《黑天鹅》一书中有段话,令人印象深刻: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
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换而言之,风险,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选择在风险中消于无形还是逆风生长。
罗振宇说:“以前,变化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现在,变化就是生活本身。”
现实的确如此。
我想,成年人避免崩溃的第一步,是永远对生活做最坏的打算,但是也保留着对生活最真切的希望。
风险是把双面刃,我们要学会在不确定的险境中,自我更新、自我优化整合、不断升级迭代,适应新鲜土壤,凭借适者生存的万物删选机制,坐上生活链的顶端。
而不是把借口和困难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