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信息】
书目:《爱弥儿》
作者:[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版次:1978年6月第1版
【作者介绍】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其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内容提要】
卢梭从自然主义教学的观点出发,在他想象的学生爱弥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先后对其施行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爱情教育,系统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书中卢梭对政治、风俗、宗教、法律等的看法同样占据一定篇幅,见解深刻,可以说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核心观点】
第一卷
1.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第8页
2.我们要真正研究的是人的地位。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第15页
3.我们必须一般地观察问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看做抽象的人,看做无时不受人生的偶然事件影响的人。第16页
4.一个孩子的老师应该是年轻的,而且,一个聪慧的人能够多么年轻就多么年轻。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希望他能成为他的学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欢乐的过程中赢得他的信任。第34页
5.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学生的关心。第51页
6.在生命开始的时候,记忆力和想象力尚处在静止的状态,这时候,孩子所注意的只是在目前对它感官起影响的东西;由于他的感觉是他的知识的原料,所以要按照适当的次序让他产生感觉,这就要培养他的记忆力,使他有一天能按同样的次序把这些原料供给他的智力;不过,由于他只知道注意他的感觉,所以先给他清楚地指出这些感觉和造成这些感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够了。第57页
7.孩子们不仅没有多余的力量,甚至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满足大自然对他们的要求;因此,必须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他们是不至于随便滥用的。这是第一个准则。一切身体的需要,不论是在智慧方面或体力方面,都必须对他们进行帮助,弥补他们的不足。这是第二个准则。在给他们帮助的时候,应当只限制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绝不能依从他们胡乱的想法和没有道理的欲望,因为,胡乱的想法是不自然的,所以即使不使它实现,也不会使孩子们感到难过。这是第三个准则。应当仔细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动作,以便在他们还不知道装模作样的年岁时,辨别他们哪些欲望是直接由自然产生的,哪些是由心里想出来的。这是第四个准则。这些准则的精神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第65页
8.一个孩子,在最初差不多是同时全面发展的。他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时候学说话、学吃东西和学走路的。这正是他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在此之前,他同他在母亲怀中的样子没有什么差别;他没有任何心情,没有任何思想,几乎连感觉也是没有的;他甚至觉察不到他本身的存在:他活着,但意识不到他自己的生命。第75-76页
第二卷
9.大自然总是向最好的方面去做的,所以它首先才这样地安排人。最初,它只赋予他维持他生存所必需的欲望和满足这种欲望的足够的能力。它把其余的能力通通都储藏在人的心灵的深处,在需要的时候才加以发挥。第83-84页
10.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如果你放任孩子不管,就会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遭到危险,使他们在眼前受到许多苦楚;但是,如果你过分关心,一点苦都不让他们受,就会使他们在将来遭到更大的苦难,使他们长得十分娇嫩、多愁善感,从而使他们脱离成人的地位。但是,这种地位,不管你愿不愿意,他们终有一天会达到的。你为了不让他们受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一些痛苦,结果反而给他们制造了许多它不让他们遭遇的灾难。第94页
11.我在这里可不可以把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大胆地提出来呢?这个法则就是: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第106页
12.在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当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在辽阔的思想的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路的痕迹是这样的模糊,就连最好的眼睛也难于辨认出来。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第107页
13.你必须使自己受到人人尊敬,你必须从使别人爱你着手做起,才能使每一个人处处都想满足你的心意。如果你不能控制孩子周围的人,你就不能做孩子的老师;这种权威,如果不以别人尊敬你的道德为基础,就永远不能充分地行使。第110页
14.不要把你自己的过失推诿给别人:孩子们固然要受到他们耳濡目染的坏事的败坏,但同他们受你的教育不善的败坏相比,在程度上还轻一些的。第111页
15热情的老师,你要保持纯朴,谨言慎行。只有在防止别人对你的学生施加影响的时候,你才能采取行动。我以后还要不断地重复这一点;如果可能的话,就连有益的教育也加以抛弃,以免把有害的教育授予他们。第112页
16.在任何事情上,你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因为孩子们是最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对他们说的话的,但是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就不容易忘记了。第118页
17.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第120页
18.我们只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去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的学问;我们并不勉强他们老老实实,以免他们弄虚作假;我们并不硬要他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诺言,以免他们不打算遵守他们的诺言。第123页
19.你们为人要公正和善良,要把你们的榜样刻画在你们学生的记忆里,使它们深入到他们的心。第126页
20.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让特异的征象经过一再地显示和确实证明之后,才对它们采取特殊的方法。第131页
21.尽管记忆和理解是两种在本质上不同的本能,然而两者只有互相结合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但是,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区别:形象只不过是可以感知的事物的绝对的图形,而观念是对事物的看法,是由一定的关系确定的。一个形象可以单独地存在于重现形象的心灵中,可是一个观念则要引起其他的观念。当你在心中想象的时候,你只不过是在看,而你思索的时候,你就要加以比较。我们的感觉纯粹是被动的;反之,我们所有的理解或观念都是产生于能进行判断的主动的本原。所以我认为,孩子们因为没有判断的能力,因此也就没有真正的记忆。第133页
22.孩子的头脑之有可塑性,是为了让那些能够为他所理解和对他有用处的观念,这些观念关系到他的幸福和日后指导他履行天职,早已以不可磨灭的印象记在他心中,使他一生当中能按照适合于他的天性和才能的方式过他的生活。第141页
23.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使他健壮起来,以便他长得既聪慧又有理性,能干活,能办事,能跑,能叫,能不停地活动,能凭他的精力做人,能凭他的理性做人。第153页
24.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用书本来替代这些东西,那就不是在教我们自己推理,而是在教我们利用别人的推理,在教我们老是相信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去学习。第166页
25.所有那些研究过古人生活方式的人都认为,正因为他们有了体育锻炼,所以才有那样的体力和智力,使他们和现代的人有明显的区别。第167页
26.在我们身上首先成熟的官能是感官,因此,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然而,唯独为人们所遗忘的,而且最易于为人们所忽略的,也是感官。锻炼感官,并不仅仅是使用感官,而是要通过它们学习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要学会怎样去感受;因为我们只有经过学习之后才懂得应该怎样摸、怎样看和怎样听。第178页
第三卷
27.一个教师考虑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比考虑他学生的利益的时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样证明他没有浪费时间,证明别人给他的薪水他是受之无愧的;他把一套易于表现的本领教给他的学生,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夸赞于人;他不管他教学生的东西是不是有用处,只要能显示于人就行了。他要他的学生毫无分别和选择地在脑子里乱七八糟地记住一大堆东西。在考试孩子的时候,老师就叫他把那些货色摆出来。炫耀一番,而大家也就感到满意,此后,他把他的东西收拾起来就走了。第231页
28.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仅不能知道所有一切的事物,甚至连别人已知的那一点点事物他也不可能完全都知道。既然每一个错误的命题的反对面都是一个真理,所以真理的数目也同谬误的数目一样,是没有穷尽的。因此,我们对施教的内容和适当的学习时间不能不进行选择。第236页
29.一个人的无知并没有什么坏处,而唯有谬误才是极其有害的;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第237页
30.在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中,还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的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第238页
31.孩子读书并不等于就是在运用思想,他只晓得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文句。第239页
32.绝不能向一个孩子讲一番他听不懂的话。不要描绘形容,不要滔滔论辩,不要咬文嚼字,不要吟咏诗句。第241页
33.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第244页
34.要提早学习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一个人只有根据他所处的关系才能清楚地觉察哪些东西是适合于他的。一个小孩子是知道他要变为成人的;他对成人的状况可能具有的种种观念,对他来说,就是教育的理由;但是,他对这种状况不能理解的地方,就不能让他知道。第259页
35.所有的老师对自己的错误都是一概不承认的;而我则要订下这样一条规则,即:当我不能使他明白我讲的理由时,即使我没有什么错误,我也要说我错了:由于我的行为在他看来始终是很坦率的,所以不至于使他对我产生任何怀疑;我承认错误,远比那些掩盖错误的人更能保持我的威信。第260-261页
36.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习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第261页
37.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是不知道的东西。第269页
38.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硬是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第275页
39.当老师喜欢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难免不错误地认为孩子也同样喜欢做那种事情,所以,在你津津有味地工作时,必须注意看孩子是不是感到厌烦而不敢向你表示出来。孩子应该把全神贯注在他做的事情上,而你则应该把全神贯注在他的身上,不断地留心观察他,但又不要让他发现你在暗中注意他;你要预先料到他心中的感想;要防止他产生不正确的看法;要使他专心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不仅觉得他能够做那件事情,而且,由于他非常明白他所做的事情有什么用处,所以做起来心里也感到喜欢。第278页
40.教师的艺术是:绝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地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恶。同学生交谈的时候,必须善于启发你在他心灵中所培养的思想。第280页
41.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第287页
第四卷
42.成年人如果意识不到对孩子撒谎的危害,就不能教育孩子知道对大人撒谎的危害。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第325页
43.要使他乖乖地听你的话,你就要让他享受完全的自由;你悄悄地躲开,使得他来寻找你;你采取始终只谈他的利益的办法,就可以在他的心灵中培养一种高贵的感人之恩的情操。第358页
44.只要学生有了自然的禀赋,即使老师没有那么慎重地选择他所读的书籍,即使老师没有使他在读书之后对书中的东西进行一番思考,他这样学来的东西也可以变成一种实用的哲学,它同你们用来把学校中的青年的头脑弄得一团混乱的种种空泛的理论相比,还是踏实得多和有用得多。第372页
45.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认,就不应该使他除了听你说话以外,便无事可做。第384页
46.当我看到青年人在最活泼的年岁只学习纯理论的东西,而在他们还没有一点实际的经验的时候一下就投入社会和担当事情,我认为,这种做法的违反理性,一如它的违反自然。第386页
47.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他们在书本中是学不到他们从经验中学到的那些东西的。第390页
48.由于爱弥儿的童年是在你们的学生要到青年时期才能享受的自由中度过的,所以到青年时期才开始遵守你们的学生在童年时期就已经遵守的那些规矩;这些规矩变成了你们学生的桎梏,他们很恨它们,认为它们完全是老师之所以一贯暴戾的原因;他们认为,只有摆脱这种束缚以后,才能脱离儿童的境地;他们要想办法弥补他们在你的长期管束之下所受的损失,正如一个囚徒解脱了锁链之后,要伸一伸腰,活动一下他的四肢。第504-505页
49.我叫他思考的那些问题之所以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是因为那些问题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对他来说是很新鲜的,而且也是他的能力可以理解的。反之,你们的孩子由于已经被你们那些枯燥的功课、啰嗦的教训和无止无休的问答弄得及其厌腻和疲惫,因而心情也变得十分忧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能不拒绝把他们的心思用去思考你们压在他们身上的那一堆教条,怎能不拒绝把他们的心思用去思考他们的创造者,何况你们还把他们的创造者说成是他们的欢乐的敌人呢?第506页
50.不聪明的教育方法既不能达到良好的目的,而且还要使接受这种教育的人的想象力受到败坏,使他们易于沾染施行这种教育的人的恶习。第510页
51.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听众在禀赋、思想、性情、年龄、性别、职业和见解上既然是这样千差万别,我们怎能认为同一个说教对他们全部都是适合的呢?第512页
52.由于我们忽视了影响想象力的表象的语言,我们便失去了语言之中最有力的语言。说话的印象总是很淡然的,我们通过眼睛比通过耳朵更能说动一个人的心。由于我们只讲一番道理,结果遂使我们的教训流为空谈,不能实践。单单凭理性,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它有时候可以约束一个人,但很少能够鼓励人,它不能培养任何伟大的心灵。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做出行动。第515页
53.把一个东西呈现在人的眼前,就能燃起他的想象,引起他的好奇,使他一心等着你要说些什么话;单单这个东西往往就能说明全部的问题。第517页
54.你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第518页
55.我们不应当过早地拿一些空洞的教条取塞年轻人的耳朵,以免他长到正该使用这些教条的年岁时,反而对它们加以嘲笑;我们应当等待,等待他能够听懂我们话的时候,我们才向他如实地阐述自然的法则,向他指出这些法则对人们施加的制裁表现在违背它们的人就要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第521页
56.你对一个年轻人所施的一切教育之所以没有成效,那是由于你所施的这些教育还缺乏他那个年龄的人所能懂得的道理,而且重要的是,对任何年龄的人所讲的道理都要以一定的形式表述,才能得到他们的喜欢。第522页
57.树立了我的威信之后,我首先注意到的是:要怎样才能避免使用这种威信。我想方设法地渐渐得到他对我的信任,以便成为他在寻求快乐中的知心人和决定人。我不仅不打击他那样年纪的倾向的发展,我反而要熟悉他们的发展的情况,以便加以控制;我要了解他的观点,才能对他进行指导;我绝不牺牲他现在的快乐去寻求什么遥远的幸福。我不希望他有一时的快乐,但是,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他有永久的快乐。第525页
58.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甚至做坏事,老师都应该知道和加以监督;老师同意学生做一件坏事,或者自己做错一件事情,总比受学生的欺骗和学生做了坏事而自己一点都不知道好一百倍。第539页
59.做老师的人,经常在那里假装一副师长的尊严样子,企图让学生把他看作一个十全十美的完人。这个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他们怎么不明白,正是因为他们想树立他们的威信,他们才反而摧毁了他们的威信;怎么不明白要别人听他们所讲的话,他们就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听话的人想一想,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第539页
60.所有的人的心都是从同一点出发的,我们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就没有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学到的知识固然是多,但培养的智力却少。第556页
第五卷
61.当我们论证了男人和女人在体格和性情上不是而且也不应当是完全相同之后,我们便可由此得出结论说:他们所受的教育也必须有所不同。第588页
62.既然我不愿意强迫一个男孩子读书,所以我尤其不愿意在没有使女孩子们明白读书的用处之前就硬要他们去啃书本;何况我们平时向她们揭示读书的用处时,我们是按照我们的观念而不是按照她们的观念解释的哩。第598页
63.正如我们应当考虑什么东西适合于她们的性别一样,我们也要考虑什么东西适合于她们的年龄。第609页
64.要树立榜样,要树立榜样!不以身作则,你就不可能成功地教好孩子。第617页
65.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差不多完全要归因于教育。第675页
66.滥读书的结果是有害于科学研究的。当一个人自以为他已经晓得了他在书中读到的东西时,他就以为他可以不去研究它了。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的人。第757页
【教育研读】
一、教育应遵循自然的秩序
(一)按年龄、分阶段进行培养
卢梭提出每一个人都要受到自然、人和事物这三重教育,并指出儿童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孩子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时期,因此卢梭主张教育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发展程度,对其施行不同的教育。
两岁以前的婴儿由于记忆力和想象力尚处在静止的状态,孩子们只能注意到在目前对他的感官起影响的东西,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身体锻炼,即体育教育。此时应当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驾驭和使役别人的习惯;“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卢梭认为两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尚未觉醒,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因为没有判断能力,因此也就没有真正的记忆力,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能力增强,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心,身体的活力极度发达,此时精神的活力也要及时受到教育,本阶段适宜对其进行智育教育;十五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已开始和社会广泛接触,这时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为适应男女青年自然发展的需要,对他们的爱情教育必不可少。
(二)爱天性,轻成见
孩子们的童年是很短暂的,教师不能为了所谓的“遥远的幸福”剥夺他们当前快乐的权利,要根据他们爱玩的天性和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来实施教育。教师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如果你不首先培养活泼的儿童,你就绝不能教出聪明的人来。另外为孩子们的智力所不能理解的东西是决不能教于他们的,以免让儿童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这样的消极影响极有可能持续到青年时期。因此,宁愿他们一无所知,也不要使他们的心中填满谬误。
在孩子最初的生命阶段,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接触社会的偏见。人一生的行为习惯大部分是在孩童时期形成的,教师在给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不仅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天真和无知,还要注意为他们阻断一切偏见的侵扰,引导他们的品行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因为自然的教育不是放任孩童成为野蛮人,而是在大自然的关怀下,使他们免受偏见和谬误的毒害,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痛苦,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同时养成影响其一生的好习惯。
二、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
(一)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卢梭认为要想让学生乖乖地听老师的话,就要给学生享受完全的自由。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地告诉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是要由他自身产生学习和研究的愿望,教师只需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方法即可。这种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不加干涉,不进行灌输、压制,给儿童自由,让其遵循自然率性发展的观点被认为是一种消极教育。“在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心产生谬见。”为了不让学生受到恶习和社会偏见的侵害,卢梭允许学生存在自然状态下的无知。
(二)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
“一般地说,你不急于达到什么目的,反而可以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达到那个目的。”卢梭认为在孩子们的心灵还没有具备各种能力之前,所有的道德教育和知识灌输都是无用的,所以在儿童智力未觉醒之前,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和道义,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卢梭的“消极教育”是基于孩子在成长初期身体、智力发展的程度做出的一种相对合理的对策,教师在此阶段要时时关注儿童,为他们创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为其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在他们产生谬误时适时引导。此外,消极教育并不是要教师对学生完全撒手不管,反而要在他们犯错和撒谎时,让其得到自然的惩戒。也即是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他们,而是要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由学生“自食其果”,反而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过错认识得更加深刻,如此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一)单纯的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
卢梭认为说教是最没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他反对教师拿一些空洞的教条来取塞年轻人的耳朵。首先,所谓教条,看似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却恰恰暴露了它缺乏个体的针对性。因为它是普遍地向一切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教师无法保证同一个教条对不同的人都适用。其次,教师常忽略学生一定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的现实,当他自以为是地认定学生已经懂了时,他们往往是一知半解的,甚至等他们长到正该使用这些教条的年岁时,反而会对此加以嘲笑。另外,孩子们是最容易忘记他们自己说的和别人对他们说的话的,老师费劲心思说上半天,也无法阻挡学生转身即忘。
(二)老师应引导学生去实际行动
无用的教条只会让我们的教育沦为空谈。相反,孩子们对他们所做的和别人替他们做的事情,是记忆深刻的,这也是卢梭在书中多次强调行动胜于口训的原因。一方面,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实质、亲自验证问题的正误并承担做错的自然后果;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应该成为指导学生行动的榜样。老师首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以身作责教会他们真诚和坦荡。如此以来才能建立起在儿童心中的威信,才能使学生相信老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他们好的目的、都是充分为他们考虑的,从而更好地引导和说服他们去行动。另外,教师不能让孩子们养成使役别人的恶习,而要鼓励他们亲自去做、去感受,从实践获得经验和真知。
四、轻教材,重经验
(一)纯理论的东西不适合于孩子
“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他们在书本中是学不到他们从经验中学到的那些东西的。”卢梭认为即使孩子已接近于长成少年,纯理论性的东西也是不大适合于他们的,而且在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是不适宜学习理论知识的。因为书本上阐释的是别人总结好的经验,并不能教人以真正的推理方法,只会导致儿童懒于思考,一味地相信别人所说的话。另外,卢梭指出读书读得太多反而会造成一些自以为是的无知的人。他反对学生啃课本、背死书、滥读书,认为世界是唯一的书本,事实是唯一的教训。当前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勤于读书而怠于思考,导致大量“书呆子”的产生,此现状着实令人堪忧。可见,卢梭的很多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适用,并引发教育者的深思。
(二)儿童应在生活中积累经验
儿童的脚、手、眼睛是他们最初的哲学老师。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用自己的身体去力行,这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程度是单靠书本进行知识灌输的方法无法企及和代替不了的。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他在游戏中激发爱弥儿的好奇心,带他去工场获取对职业和劳动的认知,用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教给他推理的方法。这种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获取知识的形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有利于使他们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发,学会推理的一般方法,并养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延伸阅读】
《论教育学》康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第2版
《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斯宾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