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上学读书,一读就是十几年,关于怎么学习,你真的知道吗?
现在有学习热情的人很多,会学习的人依然很少。因为方法不对,钱都白费。
无论听课还是买书,其实完整过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购买载体,二是消化、收获。
比如买一本书,你以为买回来就完成知识的交接了吗?当然不是!你只完成了第一步,而重点是第二步消化吸收,这个过程是你自己的,谁也无法代劳。
今天我就讲讲这个过程。怎样为自己打造一个自动的知识消化系统,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舒服?
其实,我们大脑在进化过程中有一个“懒惰”机制,也就是,大脑犯懒是天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尽可能的节省能量消耗。
但为了获得高品质的人生体验,你又必须去学习,甚至说,你不进步、不进化,就会挨生活的打。
先了解一下你的大脑。你可以把大脑当成你的“客户”,有方法有步骤的引导它,既不放纵它也不压迫它。
从大脑对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太多、太杂乱容易引起大脑罢工。所以,对复杂信息进行分类、对繁多的信息进行拆分打包,这种“整理“和”“打包”的动作,可以方便大脑对信息进行“储存”和“调用”。
比如把知识框架搭好,做个“标签”,再填要点。还要弄得漂亮些,让大脑调用时更方便。还要常提醒它,哪里放了什么。经常拿出来用用,用熟了,大脑就会把这部分转到自动运行部。实现自动运行,才是减轻大脑负担的最好解决方案。
接下来就是讲一下,让大脑自动学习的小程序,它包括以下六点:
常听有人说,自己购买的一个音频课程,断断续续听了好几遍,没听懂。
为什么不懂?因为思想没跟上讲师的节奏。就好像你开车一样,每次熄火,再打着启动。一段路程上,中断了很多次,经过几次熄火重启的干扰,要去哪里,忘记了,破坏了路程的完整性,自己还感觉吃力。
看书也一样。可以先通读一遍,再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分开看。也就是在休息站才好休息一下。
听课或看书时,强调的是专注。专注是最节省时间的做法。最好一口气专注地听完。如果有预习,可以提前看一下,这样有助于你有重点的专注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节省你宝贵的“注意力”。
第一遍时,一定要认真认真地听。因为很可能,你再也没时间听第二遍。所以,一想到这辈子只看这一遍,只听这一会,还是珍惜这一次吧。
读书时听一个学霸讲他看书的方法,至今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就是看一本书撕一本书,边看边撕。一想到看过这一遍,就再也没机会看第二遍了,就会非常专注认真的去读它。其实也是利用这个原理逼自己专心认真。书,我还是舍不得撕的。
边看边记笔记,我一般喜欢用思维导图把整本书或整节课的框架画出来。画的过程就是在分类,这样大脑里有了“格子”,就容易放内容了。
一些特别有趣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思维导图打印出来,黏贴在笔记旁边。
毕竟,对我来说,看纸质的,还能勾勾画画更有感觉。多买些彩笔、荧光笔。打印图和笔记,一定不要追求干净。要花俏,鲜艳,色彩丰富。勾画的过程,又是一遍记忆。
我自己的习惯是,第一遍看书时,用铅笔划。第二遍,用黄色荧光笔划,第三遍看时用蓝色或粉色荧光笔。总归,每次划时,都有占地盘的成就感。而且,动眼加动手,通过调用不同感官刺激来提高接受信息的效率。
好句子做摘抄笔记,写文章用上。好方法能用的也即刻去用。不能马上用的,可以思考一下,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可以用,怎么用?在脑袋里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画面,这样效果最好。
如果是课程有作业,趁着听课脑子的余热,立马把作业给做了,先别管做的好不好、对不对,架子先搭好。这样,第二天,你可以再来修改。越是难的事,越要想办法把头开了,有了第一步,后面就容易些。
当你用起来时,你会有不同的感触和经验,这些感触和经验又会刺激你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学得东西就是为了用,所以当你能用了,会用了,知识转移才算做到了。
把学到的、用上的,和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关联。只有关联,才能让这部分新的东西,“固定”在你的原有知识体系上或去替换掉旧的信息。不然,零碎的知识会被你的记忆塞到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里去了。想找的时候,定是想不起。
常用的几种关联方法:相同的,进行优化替代。相反的,两个都想一想,建立对比,提出疑问。类似的、相关的、互补的等等,无论如何一定要和一个已知的人、事、知识点等挂钩。
当然,替换一个旧知,或了解一个新领域,有时并不那么容易。所以还需要以下两步。
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部分,准备好讲给别人听。给家人、朋友、同学….但凡可以用上的,就去交流,去分享。自己可以讲述一遍,去讲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知道和表达差别这么大!有时候你不得不为了解释清楚而再去翻书,或者继续研究探讨。
除了口头说,还可以去网上交流。现在网上交流的平台特别多,随便哪里,现学现卖,通过交流分享,不但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增进思考,说不定也能混个“专家”的感觉,至少激发了你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用不了多久,这知识就真的成你的了。
经典的书和课程一定要多看。前面那些笔记和思维导图,隔上几个月,再去读再去看,你会发现,有些你可能已经淡忘,有些你的体会又不一样了。有一种感觉叫,常读常新。
通过回顾,你也会发现,有些观念早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了你的一部分。新鲜知识已经不多了,这本书这知识才算学透了。
要知道,有了笔记和思维导图,你回顾一本书,绝对超不过5分钟。有的只需要几秒钟。但效果确是你不回顾的10倍!
我们的记忆就是这样的规律,好像一张钉在那里的纸,松动了,快要掉落下来时,你轻轻一按,它就重新嵌入脑海中。深深的嵌入脑海中,因为脑海里本来就有一个预留的小孔给它。
用正确的姿势学习,让学习成为一件舒服的事。至于快乐不快乐则因人而异,至少没白费力气,白花钱,也算是看得见的收获。
而用对了方法,把知识消化后,那种神清气爽、自信而胸有成竹的感觉则是十几块、几十块、几百块的学费换不来的快乐!
如果把通过自己反复实践积累下来好的学习方法,再教给孩子,这样的快乐岂不又增加了百倍!想到这儿,我赶快去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