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于公众号:哈罗生活(hallolives)
七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它真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西方传统的情人节是2月14日,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这也是世界普遍认知的情人节。
而其实,情人节有很多天,除了2月14日,还有白色情人节、黑色情人节、葡萄酒情人节……很多国家也有各自版本的情人节,韩国一年中有12个情人节,每个月的14日都是情人节。
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情人节呢?
有好几个节日都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一个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一个是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另一个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
这么多,到底哪个才堪称情人节呢?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元宵节自汉代“燃灯礼佛”,而到了唐代则“燃灯成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是一个充满祥和喜庆的美好节日。
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有些民族在元宵节有男女青年可以互表爱意的做法。未出嫁的少女可以特许在这一天晚上外出游玩。许多东南亚华人保留着过传统节日的习俗,马来西亚华人对元宵节和春节非常重视。他们从冬至到正月十五都算做过年,除了保持吃元宵、点灯笼的习俗之外,还有一项有趣的活动,那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未婚男女相互抛水果,男孩向女孩抛苹果,女孩则向男孩抛柑子,其中的含义是希望自己未来找到一个如意的伴侣。
这种习俗其实在我国内地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保留,如南方地区的白族、壮族和苗族等,在春节到元宵节男女互抛绣球。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著名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的“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等。
感觉这么美好的一个节日作为中国情人节确实也不错。
上巳节
上巳节,以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得名。三月的上巳是不固定的,但又都在三月三日前后,从魏晋开始就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禊祭,或者单称禊。此后则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有时仍以巳日为上巳节,不固定为三月三日。
据古老传说,上巳节这一天是伏羲、女娲交合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还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娲的习俗。周朝时在仪礼中规定了上巳会男女的仪礼内容,《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男女青年借这一节日,踏青赏春,结伴游乐,互相结识。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间,至今还保留着三月三赛歌会的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农历三月三这一天,许许多多的靓男少女成群结队对歌定情,互赠信物,幽会密林深处。
因此很多人主张三月三为中国的情人节。
但是,将“上巳节”作为“情人节”真的好吗?毕竟上巳节原本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在闽南一带农历三月初三是正宗的“清明节”(号称“古清明”,而节气上的清明节是为“新清明”),人们在这一天扫墓祭祖。
借扫墓之机,外出踏青赏春,我觉得还是很适宜的。偶尔艳遇上,也无不可。先人也希望后代延续香火。但是,明目张胆的作为情人节大张旗鼓起来,啪啪啪的时候,是否会有什么心理阴影呢?感觉似乎还是不妥。
七夕节
至于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感觉就是很可笑了。
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诸多习俗流传。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感觉世人也真是奇怪,织女自己婚姻都不美满,世人还向她求赐,莫不是在讽刺么?
一年一度相会,情人如此岂不是很悲戚,以此作为情人节岂不是很不吉利?
当然,如现今众多人也不在乎天长地久,如此良宵“啪啪啪”,商家自然不会放过。不信,你看,媒体一打开尽是此类广告打头阵。
其实,七夕还有很多其他崇拜寓意。而正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久而久之形成了七夕节。
2006年,七夕节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读来无限悲凉。此怎可为情人节乎?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费!
【END】
世情万象/生活千姿/人生百味——【哈罗生活】(hallolives)
一个关注并致力社会生活美好与趣味、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