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用在父母对孩子身上也是合适的。大人都知道陪孩子不就是给他做饭洗衣监督学习上兴趣班吗?可是有些时候父母的陪伴却让孩子反而生恨痛苦不堪。
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在妈妈的陪同下练钢琴琴,每天哭的跟泪人儿似的委屈极了,仔细一看才知道,女儿弹琴的时候妈妈就坐在专心致志地一边抠手机,听到女儿断断续续并不熟练的弹琴声叉着腰就开始数落了:“这不是以前学过考级也考过的吗?怎么啥都不会了?你以为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尽给我浪费钱!弹的是什么东西呀就不知道认真点!”小姑娘越弹哭的越伤心,恨不得这辈子再也不碰琴,更没有状态了。
另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每天来弹琴都高高兴兴的,练的时候妈妈也跟着学习认音,小姑娘弹错的时候妈妈就会微笑着说“这个是什么音呀,再仔细看看,没关系我们再试一遍宝贝”,母女俩有说有笑,一起克服困难,小姑娘也笑了:“恩,我就不信了今天这个烂曲子还弹不会了!”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生活环境,父母的举止都会都孩子产生影响,所以从古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你在客厅里打麻将催着孩子好好学习去和你在书房看书陪孩子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同。打麻将的家长孩子从那里学会了“凭什么我要学习你却在玩”,孩子成绩越来越差的时候又遭到家长的打骂孩子越来越厌学家长脾气也越来越暴躁,如此只能是恶性循环了。
曾经看过一篇网报道:岳阳县男子刘某在山上砍柴时,因嫌母亲唠叨,居然用柴刀对着六旬老母连砍十几刀,将其杀死后,准备坐火车外逃,被铁路警方抓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最能道出父母的心。无微不至的照顾、不求回报的付出,这难道不是爱吗?但为什么有时这样的爱,却无法换来孩子的理解和认同,甚至还会带来叛逆和抱怨,因为这是错爱。
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最好的爱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尊重、理解、包容。
爱需要耐心,而不是急躁。成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因此,孩子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胆怯、顽劣、叛逆等等,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思考,而应耐心细致地观察,并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试着用儿童的视角耐心地引导他成长,陪伴他成长。
只有用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信任的而不是将信将疑的,关爱的而不是漠不关心的态度,与孩子积极地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感受到父母的爱;仅仅是默默地守望,难以让他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学会怎样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