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王阳明的阴阳心学我明白了许多,王阳明是明朝有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主张心即是理,心外无物,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给困顿的我指明方向,也给无法做到良知的人方向。
之前自己总是听人说你应该多心疼父母,他们做手术也应该去看看,毕竟是把你亲手拉扯大的亲生父母,供你吃穿不容易,然而自己不知为何在父母手术之日竟然没去过去看望,想去似乎被什么东西阻碍,父母心里愤怒难平,一个劲抱怨着。见个人说着埋怨这着。
然而我却似乎听了过多类似埋怨话,也跟着埋怨,平时不埋怨的我也跟着埋怨了,我心里似乎有鼓不满,一个劲儿往出倒,所有委屈似乎全发出来,虽发出来但似乎从在心里的一直存在,只等事情来时他会随着出来。
多少月来我一直带有不平的心里对待着世界,不明白为何他们当初要我不要心疼他们反而替我做事情,每次心疼他们他会不让你,反而刺激嘲笑你?为何其他子女不这样?这样想法一直深深的种在我心里。
几乎天天听到别人的指责,说我不是好的,我整天在伤害别人,我顿时心陷入崩溃境地,不知所错,然而在晚上冷静下来觉得自己不对,不应该有这种想法,父母的抚育理应该心疼。这大概向王阳明提倡孟子说的夜气,只有晚上睡时才冷静下来良知才会出现,这时的良知竟然是无私欲的。
开头书中说做不到心疼父母,孝敬父母,就在父母身上找原因事理,是不对的,做不到忠于皇帝在皇帝身上找原因事理,做不到亲于民,就在百姓身上找原因,心外没有事理,不能从心外探求事理,也没那个事理,我顿时明白,我仔细反思自己确实是这样的。
想心疼父母就得爱父母,不添加一点私欲,做不到的人是中间又加了什么,单纯的爱他们,要用诚恳的心来做,好比树爱父母是它的根,深沉的爱根才会牢固,然后才能长出枝叶,最后接出丰盛果实,自己也跟着思考反思自己,心里不止一次问自己是否爱他们呢?自己都不爱又如何爱他们呢。
知行合一也是他所提倡的,知和行不能分开,它们是一起的,有了知才会有行,不止一次提到,经常打比方如吃饭,看到饭你觉得饿了才会想起饭,看到饭就知道应该吃,这是知,然后过去行动。看到这是路,然后才会有想走冲动,是知,之后就行走,这是行,心疼父母也应当如此,如果不心疼他们那是因为你还不知。我有所感悟,明白怎么回道心疼父母轨道了。
有所收获但没有达到目的,心中的不满执着都是私欲,人本来就有私欲,有正常不正常之分,有的人把私欲弄在正常范围内,有的人难说,有声誉名利好色,都是私欲,认清自己私欲制止它,在它出来时克制住,然而我的私欲总是在事情出现它就会出现。说不能把私欲开开门进来,然后再让他出去,无意于引狼入室。
克制私欲要,反省,思考,审问,辨论,简单说是格物致知,探究事情道理纠正自己行为,领悟后我茅塞顿开,不心疼的心也开始有了征兆。王阳明授课方法是回答弟子疑问,辩论方入题。
私欲杂念像是乌云密布遮住可太阳,圣人的良知天上只有太阳,贤人是有太阳有云,愚昧的人是被乌云遮蔽的晦暗,但也有良知辨别是非能力,是有太阳光余的。不能因为乌云遮蔽不让云出现。人也是有情六欲,但不能太过执着,执着就是私欲。我有反思自己,问着自己,自己些天也确实是太过执着。遇到事情一味执着这些情感。
遇事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我就未能做到,一但有什么,自己心便无法冷静,气愤难平,到处发泄,对我还说是个好建议,又说情感应顺应万物而无情,情感应顺应万物而没有表情,我突然发现我时常会把表情写在脸上,还是未能做到中正平和。
人是有良知的连小偷也有,只是被物欲遮蔽了,看小偷喊他他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我的良知只不过是被私欲遮蔽,无法做到,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他们生知安行,努力吧私欲杂念克服也可以成为圣人,只不过有难有易,没有私欲杂念遮蔽的做起来容易,没怎么用功做到了,有私欲杂念遮蔽的不太容易。遮蔽厚的需要用百倍功夫做到。
孟子积累善念善事,为的是在本心不动处用功,本心原本不动的积累多了心就不会动了,不可控制心不让动,这样会对本心有所损伤。做善事不顾及寿命长短,对亲人抱有恻隐之心,比方说父母掉下山崖,是个子女的哪有不下去救人,肯定连滚带爬的下去救人哪管帽鞋是否掉?不下去救在那恭敬作揖有说有笑,那是不是血亲关系的陌生人,对亲人父母抱有切肤之痛,虽是如此我却未能及,我有所领悟,但恻隐之心未能做到,总是觉得自己应该是之人。做到的人称为仁爱。
天地万物是一体的,做到仁爱天地万物和我一体,细细想自己还是欠缺了点,似乎所差甚远。
我像个摔倒的孩子,努力的站起来,却不敢挪动步子,虽然勉强站起来了,走还是个问题,明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怨天尤人,要慎独,不可做违背道德原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