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关于“谢谢”的绕口令专场[偷笑]
同样一个词语,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理解上的变化。不能说哪种理解不对,而是会因为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同
一个人内部尚且如此,两个人对于同一个词的理解不同不是很正常吗?当我们执着于“不同的两个总有一个对”(其实重点是“两个人不同我的才对”)的想法时,就会陷入片面的纠结
我的想法可以很对,但并不需要别人必须按我这个对的来
因为别人的想法,很可能也很对,完全没必要向我靠拢
没有不好,只有不同
如果我认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值得我多费点心,建议真实的表达,避免解码偏差的可能性——这是善解人意,很好;
如果比较豁达,重点在“我知道自己的心就好”,别人的理解不在我要担心的范畴——这是内心强大,也很好
真的,不必非得(和我)想得一样
[调皮]
(内向os:幸亏我专门练过,才能接得住[阴险])
侯蕾语写,2021-03-05 06:38:39
看一下现在每天早上的共读,已经成为了我激发思想最重要的一片田地,或者是渠道,或者是场域。
也很奇怪,为什么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跟别人交流的机会呀,但是一定要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想到很多,比如说我就会觉得现在工作日周一到周五每天语音写作特别顺畅,至少是前面50%的内容,5000字左右就可以飞快的梳理和表述出来,简直像是内心的东西直接流淌的,而周六周日呢,就因为少了共读,所以找要写作的话题时就会变得很艰难。
看来我还是很依依赖跟大家的思维碰撞的,这说明这个共渡部建是我在创造场域,大家参与进来也是大家在为我做一些很正向的激发。
今天周磊说,后来你怎么什么话题都能接得住啊,那个时候我小得意了一下,其实并不是什么话题都能接得住的,很多话题我是接不住的,但是刚好我们这群人关心的内容是我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说我知道我们这拨人想要谈论的都是些什么样的话题,正是因为跟他们有这种内容选择上的契合,所以我才会组织大家来参加这个共读,也正是因为我们关注的内容都偏于一致,所以才是我们这帮人聚在一起。
今天整场下来就像是关于说谢谢的绕口令,其实在说到谢谢这个词之前,我们是在讲对于同一个字词不同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体验之初是读完了游戏里的后继和全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部分。
在正文的最后一段,科恩博士讲到了他不赞同蒙太梭利的一段话,蒙太梭利说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玩耍的价值极小,只有当孩子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时,他们才会游戏。
蒙太梭利现在在中国的影响其实还是蛮大的啊,虽然我自己认为坊间真正的蒙氏教育能够贯彻好这原则的人并不是特别的多,当年我也曾经对他一度痴迷,非常想要把孩子送进这个理念的幼儿园,而且必须是那种真萌师,不能是伪萌师。
还有一个阶段会想要自己把所有的蒙台梭利教具都买回来,我在家里给孩子操作,还曾经买了厚厚的一套蒙台梭利游戏的指导教案,但是事实上也没看几本,后来送给Amy了。
当然了,我认为我自己的理解在这种状态下一定是有偏差的,你怎么能简单的相信,只要用了某些教具,就凭我这个刚入门三角猫半吊子的水平就能够很好的执行好这些教具的操作使用呢,要知道一个理念,最重要的在于它的核心概念深入的理解,什么都不想细细研究,连人家那本童年的秘密书都没看完,就觉得买一套教具回来,就能够把蒙氏教育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不是天方夜谭是什么呀?
现在回头看自己当时的想法,不仅是嘲笑自己的理解水平比较差,那主要的还会有另外一种思考,那就是如果说单纯是我有了这样想法可能是一时的理解偏差,但现在曾经有很多人都会被这种想法所控制,所以你看到很多人会去买各种各样的教育局,但其实买回来大多数是吃亏,没有用起来,就算是用起来,可能也只是当做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玩具,未必非要花那么大的价钱去买这些东西啊。
就是我要吐槽一下那些蒙氏教具,其实质量很差,就是一些塑料片片塑料块块,嗯缺药那么高的价格,严重存在性价比不足,如果你说是版权的问题把那也办了,但关键是那些东西都是仿制的山寨货呀。
更深的角度去想,为什么这种教具这种性价比基础不符的教具会如此风靡,那么多人认为只要我买了这套教具回家,我就能操作好蒙台梭利教育,一方面是因为真正的模式教育其实很贵而且很少很难真正的做到,所以房间的幼儿园也很少真正经得起考验的,蒙氏教育没有多少的另外一方面,则是一定有一些人给予了家长的一些倾向,让他们认为蒙氏教育自己在家也是可以操作,至少是可以操作其中的一部分的。
当然了,我能够理解,因为每一种教育理念在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当然都是有情怀的呀,可是它在市场上的推广需要一定的营销手段,所以我们现在看见对模式教育的宣传,未必见得符合蒙太梭利他本人的意愿,还包括了很多市场因素的考量,比如说要在这个各种教育理念竞争的环境当中存活下去。
可是如果说现在的蒙氏教育推广给了人们用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念头是只要把它们买回去,我自己也可以用来操作的,那么它本身它的传递就是有问题的,我不知道蒙台梭利本人的意愿是什么,一来我连人家那本书都没看完,二来我也不会得文,不知道人原本的意思表达,在一重一重的翻译和推广过程中,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已经是经过了多重过滤的。
所以在看到柯文博士的这句话时,我的感觉是游戏这个词在蒙台梭利的词语体系当中和在科恩博士的词语体系当中,它的内涵和外延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说我们在说李白孩子大多数的行为都会作为工作,但只是给了这些行为一个另外的名字而已,而他们所做那些事情在我们符合有心理看法的人这里,可能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游戏。
所以你看这就是同一个词,但是我们为它赋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在使用的时候就也会有各种不一样的效果,如果我们还是自己的这个为内涵和外延去对比,别人说这个词是内涵和外延为基础展开的一系列论述,那么很容易就会造成理解的偏差,并且轻易的得出对方说的不对这个结论。
这里我也能够学到科恩博士的一些做法,因为他在提出自己对蒙台梭利的这个概念不认同的时候,采取了一种我先给苹果后给洋葱的做法,这样即使是蒙台梭利的信徒在看到这个话的时候,也可以尽量小范围的去产生不认同的抵触感。
好几个不同的层次哈,而且我觉得科恩博士他未必不能理解,他在运用游戏这个概念的时候和我们开所里人家用的不一样,只不过在这里他要表达的是自己的一种态度,也就是说别人的做法也好理念也好,包括可能就是有断章取义的成分在这里,只是为了作为一种工具来烘托她原本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只要能达到表达的效果,那么是不是准确理解了对方的原因,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不是因为某个观点必须要表达清楚才借助别人的看法的,而是经常会陷入对于某个理念不同理解的政务之争。
其实这样的概念差别并不罕见,比如说我觉得那个例子鼓励这个词,在我学正面管教之前,可能对它的理解是比较狭义的,觉得就是拍拍别人的肩膀呀,或者是用言语上的一些鼓动啊,就像我们古文当中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其实中文的鼓励就有那种敲鼓的意思嘛,用了鼓这个词,它跟英文的字母给人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那敲鼓干嘛,古代就是为了打仗冲锋陷阵去激励起士兵的那种,内心想要冲击有勇气的状态。
可是这种舞和鼓励本来就带有很强的主观倾向性,引导一时的就是要让教师去冲锋陷阵去为自己卖命啊,所以说发明鼓和用敲鼓来鼓励别人的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可能就带有很多功利的目的。
所以一点都不奇怪,我在这么长时间接触到古力这个词的时候,总是把功利当作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去配套理解了,但是其实接触到正面管教接触到阿德勒心理学以后,我才发现我原来鼓励还有一种特别纯真的,完全不加任何自己利益色彩的那种单纯为他人做贡献社会情怀部分的含义。
阿德勒心理学又被叫做鼓励心理学勇气,心理学鼓励,这个概念对他来说太核心太重要了,所以我真的觉得正面管教在中国重新定义了鼓励这个词,至少它是在我这里重新定义了鼓励这个词,现在当我讲到鼓励的时候,一定包含着更广阔的范围会有一种单纯的想要让对方好,但是怎么做到呢?不是直接越俎代庖替他做,而是在后面站在他的背后进行支持,让他去享受前面的那种成就感。
其实鼓励这个词,它的本意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种正面管教提倡的广义的本意从英文字词来看待会更加直观一点,因为在英文当中尤其是courage鼓励呢,这是encourage前面有一个en的使动用法。
所以从字面意义上来看鼓励就是使人有勇气,那对方有勇气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他是中国古代的那种战争场景,那他有勇气的为我打仗,我可能会受益,但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种特定的场合让对方有勇气受益的是他自己,而我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你可以归结为社会情怀,可以归结为我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可以归结为我愿意用自己的正能量大姨去感染周围的人,这都很好,但是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对方他的行为来起效。
我想到在武侠小说和修仙电视剧里面经常会有一个人坐在前面,跟对方对立的人比拼魅力,后面有一群人把手放在他的背上为它传导内功,这样一种状态,虽然这个场景描述起来会比较搞笑,但是它真的能够很形象的说明鼓励的作用目标和作用方式。
无力作用点不在于要去做的那件事情,而在于要做这件事情的人,一切还是由他自己亲手来掌控,我们提供的都是幕后的支持,这个状态会让人感觉有点成就不足,但是鼓励他人本来就是为了让别人感觉到成就感,而不是由我们来享受这份成就感。
从这个深度上再去理解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那么我们的做法就会有很大很大的不同,包括现在为什么每天都在写苹果,其实苹果就是对孩子的鼓励,苹果这个概念是我从拆书帮最后的大声墙里面借鉴出来的,现在已经用的越来越频繁,甚至她代替了鼓励这个词。
因为我分享了这样的一个对自己的不同理解,其实也是我今天真的想要强调的,关键就是对同一个组没有不同的理解,真是太正常了,我们要允许自己的理解和他人不同,更要允许他人的理解和我不同,也就是说步步执着于非,要别人改变自己的看法,加入到我的这个里来。
而把这个表达推向极致的高潮的是周磊提出的那样的词语,就是谢谢,为什么周磊说,说什么我都记得住呢,因为刚好对于表达感激这个主题,我在2015年刚刚开始拆书的时候,就已经拆解过这个片段,当时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表达感激。
所以在表达的时候呢,就可以直接借鉴以前已经思考清楚,表达的比较清晰的方式表达感激,真的只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感受而已,跟别人无关,他只是我们自己心里面那种澎湃情感想要释放,想要庆祝的一种出口。
这个角度上说谢谢和用一大段语句来表达这个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在生活当中谢谢又会被我们当做一个礼貌用于大量频繁的去使用。
这种状态和我们内心有澎湃感其实是有区别的,比如说你在超市里面收银员帮你结账,你说的谢谢,在餐厅里服务员给你倒茶,你说的谢谢在酒店大堂里边帮你开门,你说的谢谢,这种场景真的是会有很大不同的,也许有些人说面对这些人为我提供服务,我真的就是心存感恩的那很厉害很棒,但是我想对大多数的情况还是会有所区别的。
即便是后来我觉得对于这些人服务的时候我能够看到他们饱满的热情状态,所以也会真心的跟他们说谢,谢这不是在作秀我是非常认可的,我也不是认为自己把谢谢当做礼貌用语的那些时候,是在作秀即时看起来,表面上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我初衷和目的呀,我是真的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所以我会强制要求自己对这种别人提供了便利的场景说谢谢,把它当做一种自然状态。
但是在我内心我看见的时候,必须要承认这种自然状态,和我真诚的有内心澎湃的感动,想要向对方说明想要庆祝,想要让他知道自己锦衣夜行不吐不快的这种情感,是它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看见这种区别我就需要对它们区分对待,因为这两种对我来说不一样,如果我的表达让别人可能会把两者混为一谈,我觉得这不是我表达的初衷,也无法承载我内心真实的状态。
所以呢,我很赞同也尝试过很多次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倡的先用一句简单的话陈述当时发生的事情,然后说出自己内在的感受和满足的需要,最后再加一句谢谢,这样一种偏于复杂的方式来呈现这种差异。
是的,无论如何他们之间就是有差异的,即使都是真心真心的量大和量少,也会不同我面对的人,他的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
既然不同,我就希望自己的编码和对你的接纳之间是有跟简单的那种有差异的不一样的,如果别人没有能够准确的接纳我想要表达的内涵,那么很可能是我自己在表达的时候编码还不够清晰,所以这也是我唯一能够对自己提要求的,其他的地方无法控制啊,我只有在编码的时候更加进行,竭力用最好的方式把内心真实的情感呈现出来。
做这样的解释原本已经可以表达不同的想法了,但是后来还引发出一种更深层的很有意思。
夫人会说到他对于所有的为他提供帮助的人其实都是真心感谢的,当然也会有所区分,比如说有些服务员在为你服务的时候只把它当做一种工作,他没有亲近自己的心里去热爱这份工作的时候,可能就会行为举止上有一些我们自己觉得不被重视或者是不太舒服的举动,比如说把茶杯非常生硬的倒在我们面前,他也给了我们水,看起来行为上没有差别,但是我们能够体会情感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就不愿意说谢谢了对吧,因为你没有感觉到对方跟你之间的一种情感链接的交流。
是还可能有中间情况啊,他没有很生硬,但是呢也没有很参与情感,这种情况下说不说谢谢呢,作为一个愿意有修养的人我是会说谢谢的,但是必须要承认这个时候,我说的谢谢和我能够感觉到对方对我的小温柔,为我服务时,粗俗的那份用心时所说的谢谢,内涵不一样。
既然内涵不一样,那么我就希望在表达上有所区分,否则的话我觉得对于那个为用心为我服务的人来说,它受到的反馈就是不公平的,因为有些没有达到她这种服务水平的人也得到了我同样当反馈啊,当然你可以说我在说话的时候语气表达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作为一种区分对待。
可是对于我们身边很重要的一些朋友,对于他们提供了对我来说帮助很大的帮助,我想要表达的时候,是不是跟一个服务员非常用心的为我服务,我要感受和表达的内心感情状态是一样的,我觉得如果这两个是一样的用一样的谢谢来表达的话,那对我的朋友有什么公平的。
所以整个的差距就在于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分为369,很多不同的等级那既然等级不同,我们用同样一个字据去表达的时候,呈现的内容,在自己心里的分量就是很不一样的,不管对方解码的意图如何,至少在我这里会觉得不公平。
当然不同的人有权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些人觉得对于那些人没有必要去揣测他究竟会看到我的这个,谢谢以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啊,我只要是尽心尽力自己在表达,此刻我知道我的心就足够了。
这个小伙伴我觉得很坦率,内心很强大也很好,真的,我是这种赞叹是发自内心的,可是我不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因为我真是人和人之间的链接,而且我相信这种链接并不是单方向的,也不是说我觉得你能感受到就好,你感受不到我也不强求,有些人我是真的想强求的,因为他们对我太重要了,这个强求当然是加引号的,因为我知道如果我多加一些表达方式,让他们跟我之间的链接那种发生偏差的可能性更小,甚至是能够达到100%同步的状态,我觉得特别美好。
我享受这种美好的感觉,所以要多花一些心思保证我们沟通的频率是非常通畅和相通的,所以我会考量对方,在听到我这个表达以后,他的感受如何,我会愿意用更精准的表达方式,让他能够感受到此刻,我的表达跟其他浅层次的是真诚不一样的状态。
说到这里我理解夫人表达的,可能是我所有的时候就都是很真诚真诚的,我的真诚没有程度的差异,我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真是太厉害太棒了,我目前自己还做不到,我的真诚是有层次差异的,他们都是成真成,但是对于不同的人给予的量啊,质啊还是会有不一样。
就像在我这里,朋友这个圈子划分没有那么多样,只要是朋友我就会给予我的真诚,但是我不会轻易把所有人都化作我的朋友,比如说在外面用心为我服务的那些工作人员,我也会感激他,但是必须说他们并没有被我花在朋友的范围之内,所以对待起来还是会有差别的。
很精彩的一部分在于夫人勇敢的表达,他对于他的那种理解方式正确度的执着,他的这种执着在于我觉得你们的那种做法可能并不完全适合还是要向我这个方向靠拢,所以你们不用担心说谢谢,说得太烂等等等等,但是他没有直接说这个话,这是我延伸出来的,也可能会有很多自己的猜测在其中。
可是如果我们不是执着于我自己的这个团队很好,那就没有必要要求别人必须像我这个方向靠拢啊,那你愿意让用怯怯或者说我觉得这个不是滥用啊,我说你用谢谢用得很谨慎的,那只是你自己的选择而已,我不对他加以置评,我只是呈现我自己的状态,到时就打住了,但是夫人地表达显然是说你们不用担心会滥用,谢谢你们还是应该要多用,谢谢,当然这里还并没有加一个主语你们。
所以我们看了一件事情啊,真的要穿透这个现象看本质,总体来说分的这个解读是没什么太大问题的,因为作为个人的结果他很对,但是加上强势以后,连他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强势的,在这里有一种强行强调的感觉,那就说明还是有一些执念在里面的,就是希望别人向自己这个方向靠拢嘛。
所以你看我们在采取不一样做法时,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内在那种状态会不由自主的呈现出来,这种呈现是很明显的,不要觉得自己掩藏的很好,这句话不是我对自己说的,因为我真的经常会有这种执念和想法。
有一天我们如果能够接受别人做的跟我的不一样,但是他可以就这样去做,我也表达,但是我表达的只是呈现另外一种不一样的状态,嗯,对于你的行为没有任何引导的倾向性,也没有所有倾向性的期待,那这才是最坦然的那种状态。
没有不好只有不同,这句话说说容易,但是要理解并且贯彻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其实很难很难的,每一个人都倾向于受到别人的肯定,这说明我是对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留意这个世界上对的方式,不止一种别人的也是对的,所以别人真的没必要像我说的这种对的来做。
处理清楚这样以后呢就不会担心再讲某个倾向性的时候会对我的伙伴们造成误导了,就像周磊说的,刚好我们所讨论的这些话题呢,我都有一定的涉猎,刚好接得住,但是并不是说我的这种判断就是唯一正确的,大家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包括刚才我说的这一段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没有必要让别人一定要向自己的方向靠拢,我也不是要求别人必须要认同我的这段话,像我的这个方向靠拢的。
是在呈现一种不一样的想法,我因为有这个想法我觉得还是对的,我就把它呈现出来作为一种选择,至于别人怎么选那是人家自己的事情,我不能强求也没有必要去强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的心态是非常平和的,他接受我的观点也好不接受我的观点也好,我都会视他为我的朋友,我依然会向他展示自己的想法,不会对他有任何情感上的抵触或冲突。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打底,我们才能够在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保持中正的状态,而不会陷入义气之争,义气之争,之所以会争,是因为有义气而异呢是意义的义,每一个人赋予同样一件事物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是很明显的私人逻辑,别人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这是人家的自由,如果赞同我们就会走到一起,变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不赞同他就会自然而然的离开这个团,也不叫团体,也不叫团队,离开这个场域去寻找他更适合的状态。
不像那天我看到的那个小图片里面说到的成年人只能经过筛选而不可以进行培养,筛选是什么呢?就是唉,刚好我们两个认为对的东西都一致,所以一拍即合就开始一起玩,组成一定地表达意向,而那些跟我想法不一致的呢,人家也一定能找到适合他的组织去加入,去呈现自己的想法,有一天如果我们在内部发生碰撞,那么也要保持这种开放的态度,而不是说你既然加入了这个团队,你就要接受我所有的观点,没有人可以给别人的脑袋上加一把锁,对别人怎么想有所要求?
所以我们可以更淡定一点,更沉静一点,能允许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存在一点,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们还会有很多这样碰撞的机会,到目前来看这个场域现在的氛围是我觉得很宝贵很好很真实的,也希望我的小伙伴们在这里玩的愉快。
侯蕾语写,2021-03-05 07:08:50
30分钟7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