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初三,学习压力陡增,每天的功课总会做到很晚,甚至到凌晨。
担心他学习效率,状态,小心翼翼和他说说,但又没有很好交流互动效果,大人空有焦虑却也无奈,直至孩子完成休息了,一家才安静下来。
这种现象已有一段时间,和周围同龄孩子的家长了解,类似现象不同层度还较普遍!
最近也有些新闻,一些父母过多的关注干涉孩子,包办了孩子的事,约束孩子按照大人的希望去成长,孩子被过度束缚;与此同时孩子似乎永远长不大,依赖父母,依赖家庭,成年的表现犹如巨婴一般,巨婴现象突出。
那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带着这些疑问,看了些书籍和专业文章,有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大人过度注入亲情,以亲情关爱之名,模糊了父母和孩子情感的界限,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社会行为的成长过程中角色发生错位。
这一表现,定义为个人情感羁绊的结点。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大脑不仅会理性分析,也会很感性的体会丰富情感,而行为动作会在围绕情感的定位迅速做出反应,从而形成我们的性格和习惯。
在个人的成长的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我们与家人的情感关系,这一关系对一生的情感成长产生最 直接最深远的影响。
在情感关系中,健康、快乐、持续是其核心要素,如何建设这一情感关系?
情感需要积极的关注、回馈与陪伴,从小缺少家庭关怀的孩子,是缺乏安全感,这不仅仅是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在很多父母在身边成长的孩子也缺乏安全感,原因是父母没有专注真诚关注孩子,在孩子身边,但心绪也许在手机上在电脑中,安全感构筑了孩子独立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情感关系最核心还是在情感的独立性上,人是个独立的主体,独立的个性需要我们与他人有一定清晰的情感界限,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从婴儿的包办到青少年的放手,需要渐行渐远的过程。
在婴幼儿阶段,孩子的需求就是温饱和安全,父母可以包办他的一切。
但到了有成长意识的时候,必须要给还以建立独立成长的情感界限,过度的代替孩子做事,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以自由,给自己以空间,给孩子成长以尊重、理解和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失败挫折是塑造孩子独特性的机会,没有磕磕碰碰,没有跌倒,孩子就跑不快!
突然惊醒了,这一阶段,我过于担忧了孩子的学习成长,把孩子的空间全然作为自己的领地,在其中指指画画,孩子很反感,也很抵触,但我全然不知。
我越过了孩子情感的界限,还在想当然以自己经验去评判孩子的行为。
当然,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父母在不同阶段可以做些指导、引路和建议,但绝对是不能代替的。
认识到这一点,我慢慢放缓心态,也不那样焦虑了,把家庭氛围调整好,充分尊重孩子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给些建议但不代替。
和孩子建立合理的情感空间,有界限,也可以有一定交叉,但各自的领地自己做主就好,这样的情感关系,我想也就是健康、快乐,也是持久的!
同时,把自己的工作、生活规划好,要以精彩的状态替代焦虑的形象,孩子就是你的镜子,如果你的状态很精彩,孩子会更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