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听了两个小时的讲座,收获很多,记了整整一面A4纸。其中有熟知的理念,深入了解后才知并未用的得当,也有以前一知半解的知识,一经解释,才得其中奥妙,故利用午休时间整理出来,一是分享,二是日后可供翻阅参考,常看常新。
先罗列一下六大观点:1.给孩子“肯定”的环境;2.理解孩子的独特性;3.跟随孩子的发育步伐;4.金字塔的学习方式;5.在变化和乐趣中重复;6.快乐中学习 FUN 游戏+体验=学习。
1.给孩子“肯定”的环境
肯定孩子已经成为了现代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在孩子们的社交场合,鼓励式教育随处可见,对于孩子们的可取行为家长们一点都不吝惜赞美之词,但是在这则强调将赞美具体化。
比如孩子第一次独立滑下滑梯,应该夸赞说:“你很棒哦,可以自己滑下滑梯啦!”而不是简单的说一句你很棒。
那么当孩子的行为不OK时,又应该如何呢?继续肯定他么?作为家长首先应该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然后走到哭闹的孩子身边说出他的内在需求和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让孩子宣泄出情绪,再引导怎么做才是正确行为
比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家长首先要把玩具还给对方并道歉,接着再引导:“孩子,妈妈明白你觉得那个玩具很好玩,你很想玩,对不对?如果你真的很难过,那你就哭一会吧。”待孩子情绪稳定些,再说:“如果你很想玩别的小朋友的文具的话,你应该问问他我能玩会你的玩具么,知道了么?我们现在去找那个小朋友问问吧?”
今天听的一篇育儿分享中就讲到,当人的负面的情绪被他人理解后,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很好的排解,所以当孩子行为不当,表现出负面情绪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探明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只是指责和纠正。
2.理解孩子的独特性
家长可能都会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然而内心却都时时刻刻在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所以家长们可能都没理解什么叫独特。
在这里,培训师给出了一幅图,了解过心理学的人应该都见过,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类似的图,是心理学的气质类型分类。
在这幅图中,横轴表示一个人获取能量的方式,简单理解就是,外倾的人通过社交获得能量,内倾的人则通过独处获取能量。纵轴代表一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稳定的人喜怒不形于色,而活跃的则是情绪都写在脸上的典型代表。
这两个轴所分出的四种气质的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各有长短,这是遗传和环境的双重作用结果。家长们可能会一味的羡慕胆汁质孩子的活泼,大胆,热情,却忽略了粘液质孩子的稳重和踏实。
另外还分享了男性大脑与女性大脑的不同的运转方式,这点非常有趣。
在思考一个问题时,男性大脑的脑电波只会在一个半脑中游走,而女性则是左右脑来回跳跃。
讲座中举了一个例子,男孩女孩同时思考1+1=?。这个问题时,男孩回想1加1等于2么?1个苹果加一个苹果就是两个苹果,所以是等于2吧?而女孩则脑路清奇,1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吧?咦,我的鞋子好漂亮啊。
所以男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如果被打断,他回很难继续做那件事,而女孩子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男女的差异,气质的差异,环境的差异,都会把每一个孩子变成独特的人,所以家长们,接受孩子的独特并赞美这种独特吧。
3.跟随孩子的发育步伐
这个话题扯到了我的专业上了,更能理解这一点。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依赖孩子的认知能力的。认知能力没达到,强行的拔苗,只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讲座中推荐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这本书。
4.金字塔的学习方法
金字塔的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掌握。掌握和学会不一样,掌握是将这个技能变成你身体一部分。比如掌握骑车的人,即使很久不骑车了,再骑还是能轻车熟路。
要达到掌握程度,需要孩子通过这四个过程,发现—游戏—学习—掌握。
5.在变化和乐趣中重复
讲座中提到,重复的学习需要达16次之多,而且需要不同感官维度不同方式的重复。感官的维度有7种,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本体觉,平衡觉。
在告诉孩子“红色”时,可以告诉孩子红色的苹果是甜甜的(味觉),红色的小球是扎扎的(触觉),红色的橡皮泥是黏黏的(本体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