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一本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的实用技巧书。这本书内容很全,从选书、购书、笔记、建立索引关于读书的一切作者无不涉猎,可谓是面面俱到。这种事无巨细到有点啰嗦的范儿一看就是日本人的风格。
对于想提高读书效率的人来说,这本书介绍的读书方法很规范,可以直接借用,很实用。然而这本书有一点点过时,比如报纸文章摘录,资料剪贴等工作,现在都有很好的app可以代替。同时书中关于图书选购的一些指导明显是为日本读者量身定制的,并不适合中国读者。不过总体来讲,瑕不掩瑜。如果你是那种读完就忘或者读书笔记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人,这本书适合你。
这本书适合现学现学现卖,用按照它教的葱鲔火锅式的笔记方法读了这本书。
【190101】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奥野宣之
☆一本笔记本中应该有这四类笔记: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剪报、读书笔记。这四类笔记相互配合。
★作者认为阅读不是单单指翻阅某一本书,而是包括“产生兴趣——购书——翻阅——有所得”等多个阶段的动态过程。前期工作也很重要,比如平时就要积累自己的突如其来的兴趣和随想,才不至于无书可读。比如要对各种出版社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才能选到高质量的书籍,不至于闲置书籍、浪费金钱。这一切准备工作,都能助我们开启一场令人愉快的阅读之旅。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特点是摘抄与评论共存,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它包含5个笔记要素: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要点)、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标志后是本书的摘抄。★标志后代表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本来应该是圆圈和星星,不过网页无法显示圆圈图形)
★本篇文章采用的就是葱鲔火锅式的笔记方法。基本规范如下:
☆我们不可能有精力把所有读过的书都做成”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所以需要根据对作品的重视程度改变笔记的写法。比如像”文件整理技巧“一类的纯实用技巧书,可以不去摘抄,只是标记并总结要点。如果是小说等休闲读物,可以直接分条书写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想。
★对于行文啰嗦的实用技巧书,删繁就简,只记录要点:阅读的流程、读书笔记的基本规范、以及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之一:如何坚持做读书笔记?
作者提到了一条最重要的笔记原则:“只有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能力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才能长久的坚持下去。”我们可以把/系统按照难以分为三个层次:
1、初级:完全不记☆/★,读完某本书只记录时间、书名、作者。
2、中级:简单记录☆/★。例如摘抄部分只记录页码和关键字,其余用省略号连接;★部分写一句简单评价也可以,例如写的太棒了!这个人很厉害!
3、高级: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挑选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部分需要具体写出。例如,作者写的太棒了,对情绪的感知如此敏锐,把微妙的情感全部写出来了。这个人很厉害,普通人在遭受剧变后难免会不知所措,为何他能够如此迅速的冷静下来解决难题?
★常见问题之二:读书笔记应该怎么用?
书读百遍不现实,但是读书笔记薄薄一张应该多读几遍,总会点燃出新的思想火花。
★常见问题之三:为什么不具体说明如何书中建立索引的方法?
这是本书中过时的内容。作者阅读量极大,而且笔记多是手写,因此需要复杂的索引系统来帮助自己回顾。现在我们有更多选择,多数笔记app都有的标签功能和搜索功能就已经够用。
☆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的那一天再读”。
★作者是我肚子里的蛔虫,这句话说的太对了。红楼梦青少年版是最痛苦最无聊的阅读体验。
☆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里紧紧扎好。将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
★我喜欢这个比喻。让人联想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为什么很多人的梦境之中是大雾弥漫?难道是因为世界上所有人的梦境都是共同的,而浓雾只是人们不成形的思考?还有曾经新闻上的北上广贩卖新鲜空气的人,如果思考如雾气能打包是不是也能把它卖给需要一点灵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