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日早晨醒来读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李镇西校长的作品,他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李校长的文章质朴贴心很让人感动,他是用自己的心在讲述一线教师的辛苦与艰难。
李镇西老师现在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他曾经为了搞好教学身先士卒起着模范的带头作用。李镇西老师既是校长,又是普通老师,还同时继续当着班主任,他每天坚持写班主任日记,而且还担任了4个班的阅读课,2个班的写作课,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写教育日记。在他的带动影响下,老师们也异常勤奋,也很服气,情愿同甘共苦。
确实如此,有这样优秀的校长带头工作,亲临教学,教师们不努力不勤奋能行吗?然而,李镇西校长却说,老师也是普通人,他理解老师的物质和精神欲望,并想方设法努力改善。他说,“以人为本”就是把人(首先是教师)放在首位,尊重人性,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维护人的尊严,尽可能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精神发展空间与前途!
他钻研教育教学几十年,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
正是因为他的这些成就也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他的民主教育影响了许许多多爱好教育的工作者。他那亲切祥和的面庞与温暖的笑容,给人一种亲近感。他是爱的化身,他讲究的是平等自由创新的教育,他不只是这样教育学生也是这样对待老师,不管老师们有什么困难,他总是想尽办法去解决。他从没把自己当做领导,他总是处处为老师着想。
昨天,我读了他的文章《请给不堪重负下的班主任松绑》,他说首先是“精神松绑”,就是给班主任更多的思想自由。当然,学校的宏观指导是应该的,有些统一的要求也是必要的,但有的学校完全剥夺了班主任老师的自主性,对班主任的管理依然习惯于“整齐划一”,要求一切都必须按学校统一部署做。如果老师的精神被束缚,没有半点创造的自由,更不用说教育的浪漫与情趣,谁愿意当班主任啊?
其次是“行动松绑”,就是尽量让班主任工作相对纯粹一些。现在的班主任工作“严重超载”,因为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管学生校外表现,还要管学生家庭教育;除了班级纪律、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辅导学生各学科学习,包括守着学生会背书,更有类似“创卫检查”“消防演练”“节水征文”等各种防不胜防的临时任务……班主任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他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同时班主任权力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谁都可随时给他下达任务。如此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班主任哪有精力去“走进心灵”?因此,要解放班主任的手脚,就必须科学划定班主任工作内容。
李校长认为,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他的权力与责任也只在这个范围之内——所谓“让班主任工作相对纯粹一些”就是这个意思。只有把捆绑四肢的各种无形绳索解开了,班主任才能放开手脚集中精力做真正该做而且富有创造的事。
李校长的这篇文章读后总有一种让人暖心的感觉,他体察教师心,深知班主任的苦,呼吁教育界给班主任减压,可又有几位领导把班主任当回事。我们没有一分班主任费也劳心劳肺地苦干着,班级出问题拿你班主任问罪,不是扣分就是批评,你说班主任还有什么活路。
因此,李镇西校长说“松绑”也好,“减负”也罢,关键是要改革目前许多学校对班主任片面而不科学的评价考核:一是简单而庸俗的“量化”——计划、总结的份数,纪律、卫生的分数等等。姑且不论如此“量化”是否真能反映出一位班主任的工作成效,单是这种形式便使班主任有做不完的统计、填不完的表格、挣不完的分数,忙于种种检查评比而不得不把科学细致的思想工作置之一边;二是“以智论德”,不管班主任平时做了多么深入扎实的学生思想工作,不管这些工作带来了多么良好的班风,只要考试成绩不理想,尽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一律归咎于班主任,其工作便被“一票否决”;三是提倡并鼓励班主任当“保姆”,越是陪着学生自习,守着学生做操,盯着学生扫地的班主任,得到的评价就越高,而那些培养学生自育自治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尽管班风良好,却往往被视为“不负责”。如此评价,班主任怎不身心疲惫?
现在的学校领导就是用量化来评价老师,老师们每天就奔波在这些无用功上。我们辛辛苦苦劳作了一个学期也未必会有好的成绩。我们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名与利都不属于辛苦付出者,考核还不如科任。这样的工作我们怎么有信心有心情去做?
想到这些悲催的结果,我想假如能遇到像李镇西校长这样的领导,我们会是怎样的局面呢?我们一线教师的春天冬天过后会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