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哈尔滨的时候是下午六点,天色已暗,华灯初上。一出机场就感受到了凛冽寒风,不禁感叹一句,不愧是东北啊。
在哈尔滨满打满算玩了两天,主要内容也就三部分:逛、玩、吃,逛得很开心、玩得很尽兴、吃得有点撑,总之四个字,心满意足。
漫步
【中央大街】
放下行李就径直去了著名的中央大街。似乎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条不得不去的步行街,苏州有观前街、广州有上下九、济南有芙蓉街,但中央大街是有那么些不一样的。
可能是因为天气冷、时间又比较晚,街上人不太多,也不嘈杂,清冷的空气让人格外清醒和舒服。漫步在中央大街上,两旁都是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暖黄色的灯光亮起,给人一种奇妙的安宁感。
一路往前走着,觉得太冷就随便钻进一家商铺随意看看,暖上几分钟再出来接着往前。
就这么向前一直走,就可以走到松花江畔,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防洪纪念塔就矗立在江边。走过这个小广场去到江边,没有了路两旁的建筑物抵挡寒风,直面仍然封冻的开阔江面,真的有种要冻透的感觉。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也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宏伟而庄严;“帐篷顶”、“洋葱头”的搭配,又为教堂平添了几分浪漫与可爱。
教堂侧面,明暗之间,有一小群自由自在的鸽子,有时闲庭信步,有时展翅高飞,落脚在教堂窗檐之上。我竟然不由得想起了《布拉格广场》里的那句歌词,“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没错,画面就是如此之美。
走进圣·索菲亚教堂,更能感受到这座教堂的历史感与厚重感,内部墙壁早已是斑斑驳驳,没有翻新过。教堂现在已经没有教堂的功用了,内部现在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对公众开放,馆内有关于哈尔滨历史变迁的展览。
展览中有很多的老照片,记录了哈尔滨的发展变革史。上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逐渐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国际大都市。
由于哈尔滨是知名的国际都市,吸引了很多外国艺术家来此演出,因此,当时哈尔滨的文化活动非常兴盛,街头有盲人乐师、舞厅有俄国舞女,时不时还有芭蕾舞团、歌剧团前来演出。哈尔滨在那时就有了音乐学校、芭蕾舞校等等。
电影产业也发展得红火,电影院有好几个,电影宣传海报也很有意思。这“春节特选”《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可不就是今天的贺岁片么?《满园春色》的宣传词是“香艳!浪漫!讽刺!诙谐”,也是很有噱头啊。
一张张老照片看过来,对哈尔滨的历史了解了些皮毛,再去老道外逛的时候,也有了更多体会。
【老道外】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尔滨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都是洋人;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这里的建筑大多都有近百年的历史,有一些已经废弃甚至成了危房,充满破败颓然之感。
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20世纪初,一批民族工商业精英在老道外置业创业,盖楼时他们都借鉴了道里区西式建筑的巴洛克风格,并且加入了荷花、牡丹等中国特色元素,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所以这一片建筑群叫做“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每一栋老建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曾经是绸缎庄、衣帽铺、药店、茶院、当铺,促进了当时哈尔滨工商业的发展;他们的主人有当地居民、也有闯关东而来的移民,见证了当时的国际都市哈尔滨的变迁。
“中华巴洛克”街区至今还有很多家老字号,像“老鼎丰”糕点已经开了一百多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老字号。除此之外,还有“范记永”、“张包铺”、“张飞扒肉”等老店,可惜我们去的太早,基本都没开门,只在“老鼎丰”吃了些点心就继续逛街。
疯玩
封冻的松花江上不知是谁开发出一条滑道,大人小孩都在上面滑来滑去。又滑着小滑板的,也有像我们这样没有设备、全凭脚力的选手。冰上很滑,走起来要小心翼翼,滑起来便无所畏惧,稍稍助跑就可以滑出好几米远。妈妈和我滑来滑去,完全不想停,妈妈说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特别开心。我们还试图横跨松花江,走到江对岸去,最后为了安全起见还是放弃了。
松花江上玩过一番,我们就去了冰雪大世界。由于天气转暖,冰雪大世界即将闭园,所以当天很多项目都已经不开放了,包括传说中300米长的冰滑梯,这成为此次东北行的一大遗憾。
白天的冰雪大世界没有什么看头,我们逛了一圈,终于还是找到了好玩的地方。我们买了滑板,在一片滑雪区域足足疯玩了一个多小时,坐着滑板从高处快速滑下来简直是飞一般的感觉,每一次都忍不住要放声大笑。还是那句话,妈妈说好像回到了童年。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小朋友,大家都在滑雪,都在欢呼,尽情放飞自我。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冰雪大世界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色彩斑斓、炫丽夺目,冰雕还会不停变换颜色,行走其中,宛如置身于梦幻的童话世界。
虽有遗憾,倒也不虚此行。
大吃
【老厨家】
在哈尔滨的第一顿饭,我们直奔中央大街的老厨家,去吃最正宗的锅包肉。老厨家道台食府是家百年老店,同时也是锅包肉创始店。当年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这家店的厨师长几经思考,将原本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为甜酸口味的菜肴,取名“锅爆肉”。后来由于外国人在点菜时发音不准,总将“爆”读成“包”,久而久之就成了“锅包肉”。
我们两个人点了锅包肉、地三鲜、炒肉拉皮三道菜,主食是非常好吃的奶香手撕饼。每道菜的味道都很好,锅包肉要比我以前吃过的更甜一些,吃太多会觉得腻。每道菜分量都特别大,我们大概只吃了一半就吃撑了。
【马迭尔】
来到哈尔滨,当然不能错过马迭尔冰棍。天气这么冷,马迭尔餐厅门口的大塑料盒子里整整齐齐排列了几十只散装冰棍,五块钱一只,卖得特别快,感觉走过路过的人都要来买一根。我们还尝了马迭尔的老酸奶和烤红肠,味道都不错,值得推荐。
【春饼】
春饼也是哈尔冰到处都有的美食。我们吃了两家店,老字号“老昌春饼”以及“伊伊春饼”,味道都很不错。有了之前的经验,每顿饭我们只点两个菜,却还是吃不完,分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东北人真是实在啊!
遗憾的是,这次没能吃上一顿有酸菜的东北烤肉。嗯,有机会一定要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