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作家。曹雪芹的爷爷叫曹寅,曹寅的母亲是清朝康熙爷的奶妈,她精心照顾康熙的同时,也将儿子曹寅带在身边,因此曹寅和康熙是一起长大的,算是发小。曹寅自小聪明过小,是康熙的伴读,长大后又成了康熙的御前侍卫,据说康熙亲政后利用一群小孩子智擒熬拜,就有曹寅在内,这一点和纳兰性德很相似,他们也是好朋友,实际上曹寅、纳兰性德、康熙也算得上是过命的兄弟,因此康熙对曹寅、纳兰性德都非常信任。
曹寅家族本是汉人,但这种包衣奴才的身份,使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了正白旗,也就是说本是汉人,却获得了满州贵族的身份,清朝管这种制度叫包衣。
康熙大权在握后,派曹寅去南京任江宁织造,派另外一个小伙伴李煦任苏州织造,而曹寅又是李煦的妹夫,从此两家在江南有钱、有权、有势,成了名门望族,这也是曹雪芹红楼繁华一梦的开始。
康熙六下江南,有四次都是江宁织造曹家和苏州织造李家接驾,为此曹、李两家留下了巨额亏空,于是两家在康熙的保护下曾挪用公款来弥补巨额亏空。康熙死后,雍正重新严查亏空案,曹、李两家皆因巨额亏空而获罪,最后被抄家,据说曹家被抄时,家里就只剩下几两银子了。这便是《红楼梦》中两大家族的原型,贾家即曹家,甄家即李家,无论是贾宝玉还是甄宝玉,最后都被抄了家。
曹家被抄以后,曹雪芹随同家人迁回到北京老宅,后移居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求济为生。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经历了生活的重大转折,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他对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讨厌四书五经,反对科举制度,憎恶官场腐败,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发愤著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了巨著《红楼梦》的写作。“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的肺腑之言,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是不能理解的。
《红楼梦》,曹雪芹是完整地写完了的,但并没有出版,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狱是最严酷的,《红楼梦》中大量的尖锐的批判式的语言,恐怕也没人敢出版。可是《红楼梦》写得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看,所以呢,读者们纷纷传抄,一开始《红楼梦》只是在亲友团中传抄,慢慢地又在朋友圈里传抄,就这样渐渐扩散开来,影响越来越大。
这种靠读者抄录下来的《红楼梦》叫古抄本,可是古抄本只剩前八十回了,后面的都遗失了。遗失的部分让《红楼梦》变成了断臂的维纳斯,也为后世红学家们的研究留下了非常大的空间。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叫程伟元的江苏人,他在北京花了数十年的功夫,搜集《红楼梦》的残稿遗篇,准备出版,为了故事的完整性,程伟元邀请了他的好朋友高鹗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这便有了后来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我们称程伟元、高鹗版的《红楼梦》为通行本或流行本。
由于高鹗和曹雪芹生活的年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所以他在续写《红楼梦》的时候,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同时为了避免清朝政府的文字狱,对前八十回曹雪芹原著里头大量的尖锐的批判性的语言进行了删减。目前红学家们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但大家又都客观地承认了程伟元和高鹗在《红楼梦》的保存和推广上是立了大功的,而且是第一大功臣。
目前红学家们对《红楼梦》的研究主要是依据《红楼梦》第五回判词以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那么脂砚斋又是谁呢?脂砚斋的身份目前还是个谜,红学家们意见不一,有人说他是曹学芹的堂兄,有人说他是曹学芹的叔父,还有人说他是曹学芹的妻子,甚至说他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但不管怎样说,脂砚斋一定是曹雪芹身边的亲人,他亲身经历了曹家的繁华与沦落,他也全程参与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曹雪芹的每写完一篇书稿,都交由脂砚斋抄录整理,并在正文旁边写下批语。但由于年代久远,古人在抄录《红楼梦》的时候,也忽略了脂砚斋批语的价值,有的批语干脆省略不抄,这就造成了脂砚斋批语的渐渐流失,目前留下的最完整的就是这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根据《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以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学家们认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故事结局并不像高鹗写的那样,贾母放弃林黛玉,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王熙凤设调包计,让二宝成亲,林黛玉含恨焚诗而亡。林黛玉是贾敏唯一的女儿,贾敏又是贾母唯一疼爱的女儿,贾敏早逝,贾母将林黛玉接到家中抚养,贾母对林黛玉的疼爱,仅次于贾宝玉,血浓于水,贾母永远都不会放弃林黛玉,置她的生死于不顾。另外,贾母有着她自己的审美观,她喜欢王熙凤、林黛玉、史湘云、晴文、薛宝琴这一类聪明伶俐的女孩,她不喜欢像王夫人、花袭人、薛宝钗这样的闷葫芦。闷葫芦是贾母对王夫人、花袭人的戏称,薛宝钗是亲戚家的女孩,贾母当然不好说。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夫人、薛宝钗、花袭人本是一类人,所以王夫人的理想是,让薛宝钗作宝玉的正妻,花袭人作宝玉的侍妾。但贾母不同,她的理想是,让林黛玉作宝玉的正妻,晴文作宝玉的侍妾。婆媳俩明争暗斗,晴文含冤被王夫人逐出大观园,就是这场明争暗斗的结果。
再说说王熙凤,王熙凤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贾琏和她本是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子、儿媳妇,却接了贾政和王夫人的位子,代为管理荣国府,如果贾宝玉娶了林黛玉,林黛玉身体不好,也不愿做这世俗中的事情,那么王熙凤可以继续当她的大管家。如果贾宝玉娶的是薛宝钗,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薛宝钗对功名利禄极其关心,对世俗的这些事情也很热衷,从王熙凤生病,薛宝钗协助探春理家这一段就看出来了,薛宝钗忙前忙后,忙得一身是劲,而且她管家的本事也绝不在王熙凤之下。王熙凤如此聪明,绝不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薛宝钗当宝二奶奶,从而取代自己大管家的位子,所以王熙凤是不会设这个调包计的。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故事结局如果不是像高鹗写的那样,那么原本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目前版本不一,其中有一版是这样说的。在贾母的支持下,贾宝玉和林黛玉订婚了,但后来贾府获罪,宝玉逃亡在外,林黛玉牵挂宝玉,日夜流泪,最终泪尽而亡。一年后,宝玉逃亡归来,已是“花落人亡两不知”。贾宝玉和林黛玉本是“木石前盟”,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曾用甘露浇灌绛珠仙草,为了报达浇灌之恩,绛珠仙草甘愿随神瑛侍者下凡人间,并以泪还他,所以林黛玉最终一定是泪尽而亡。或许我们都有一颗保护美好爱情的心理,所以我们宁愿选择相信这个结局。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了,但是贾宝玉和薛宝玉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层面上也不在同一频道上。贾宝玉讨厌科举制度,憎恶仕途经济,就这一点来说,林黛玉是他的知己,但薛宝钗不同,薛宝钗热衷于功名利禄,所以她总是想方设法束缚宝玉,劝说宝玉,劝他好好读书,然后中科举,为官作宰,光宗耀祖,宝玉无法承受,最终悬崖撒手,出家当了和尚。
知己者未必能走到一起,走到一起的未必能真的懂你、支持你,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对于贾宝玉来说终究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其实薛宝钗和林黛玉一个是人间凡胎,一个是世外仙姝,无所谓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只是你喜欢谁,选择谁,你选择了苹果,就不要强求她有香蕉的味道。薛宝钗什么都懂,就是不懂夫妻之间最宝贵的是彼此尊重,这种尊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齐眉举案,而是尊重对方原本的样子,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不要紧,要紧的是你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加在对方身上,让对方喘不过气来。
实际上薛宝钗善于维护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热衷于功名利禄也是人之常情。谁不知古有官本位思想,今有成功学理论,古代人追求学而优则仕,中科举,为官作宰,光宗耀祖,现代人追求成功和卓越,谁创业成功了,谁挣的钱多了,谁在单位挤进了领导层,谁人脉关系广,神通广大了,谁就是成功人士。甚至于这种思想早已悄悄地蔓延到了教育领域,我们时常夸别人家的孩子,“你家孩子真优秀啊!”呵呵!仔细想想,真是一脉相传!
对于林黛玉,她有才气,有真情,不会讨好谁,不会谄媚谁,不会将世俗中的事情牵挂在心上,只是一心一意地追求相知相伴的唯美爱情,这自然是文人眼中的宝。可是林黛玉死了,这是不是?曹雪芹在暗示我们,这种唯美的爱情,实际上是求而不得的。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封建贵族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人们的生老病死、爱恨情愁、繁华落幕、人生感悟,都尽在其中。可是就是这样的一部巨著,如今的年轻人是死活也看不进去,这叫红学家们情何以堪?所以现如今有许多的红学家纷纷站出来品读《红楼梦》,一回一回带着你细细品读,一点一点慢慢地讲解给你听。如果《红楼梦》你实在是看不进去,那么听听红学家们的讲解,如《蒋勋解读红楼梦》、《马瑞芳品读红楼梦》等等,那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