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给我命题作文“我们是不是把好朋友的标准定得太高了”,之前我并没有想过把“标准”这个词用在“好朋友”身上,大多是对伴侣的“标准”等,但思考后的我发现,把“标准”用在“好朋友”身上,同样适用。
我们其实就是把好朋友的“标准”定得很高。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苦恼的地方,把这“标准”定得很高,是不是就显得自己特别高冷好像朋友就会变少了?
奇葩说里的胡渐彪说,自己不太会交朋友,而自己知心的朋友很少,他觉得自己的朋友观稍微生硬了一些。他好朋友不多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标准”,这样的人朋友虽少但是他们活的并不空。
而马薇薇也在一期节目中说过,当肖骁和范湉湉聊天的时候一直在聊各种包和品牌的时候,她是插不上话的,当他们问马薇薇平时都跟好朋友聊什么的时候,她说聊辩题啊。其实他们本身对朋友的“标准”是不同的,每个人对自己的好朋友都有一个“标准”,或许是有相同的爱好,或许就是有相同的话题,或许就是性格相同……
现在我们交“好朋友”的成本越来越高了,但是交朋友却变的越来越容易。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认识一个人把他变成自己的朋友,很简单,微信扫一扫加个好友,你就多了一个朋友。但其实每个人微信里有很多“朋友”,但是自己和对方都认为是“好朋友”的人,真的非常少。做“好朋友”很难,毕竟任何感情都是要用心培养的,你们要么认识很多年,从学生时代一直相伴到现在,陪着彼此一起成长,这是时间的成本;或者是两个人有同样的兴趣爱好,经常一起分享爱好,这是成长的成本;或者是两个人就很聊得来,经常一起聊天玩耍,一起吃吃喝喝逛逛玩玩,这也有金钱的成本……我不想把真正的友谊这样“赤裸裸”的用“成本”两个字来划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不管是哪个好朋友,一定有两个人的真心付出,一定是“高成本”的感情。
我想想自己现在身边的好朋友,无一不是符合自己的“标准”的。这个标准无法划分为具体的一项项,但却是一种无形的度量衡。
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把“标准”提高。当有一方面你觉得这个朋友跟你不再搭的时候,你可能是那个选择掉头走的人。很简单啊,“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捂脸)。
一方面也会有这种可能,在真爱难觅的时代,朋友承担了很多我们的“期许”。当我们满足不了爱情的需求的时候,就会把这种需求嫁接到友情上来,自然“标准”就高了。话说回来,我们对伴侣都有身高、颜值、内涵等乱七八糟的要求,对朋友也有一些自己的“标准”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朋友换了一茬又一茬,其实这说明我们在成长,“标准”也在变化。很多小时候的玩伴现在已经不联系了,见了面也无话可说,要说也只能回忆起当年的种种,尴尬笑几声就过去了,说的次数多了,味同嚼蜡,便没有什么感觉了。所谓保持一段长久的关系,就是要两个人共同成长,这适合于爱情,同样适合于友情。
有时候,我们把好朋友的“标准”定的很高,不是出于一些世俗的原因,而恰恰好朋友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陪伴,所以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因为一些原则、三观或者要求来“衡量”这段关系。我们并不需要很多的朋友,但却很需要几个好朋友——他们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可以躲避烦恼的休息地。
对于友情,也要“不将就”。你一定要有这个“标准”,这样活的才会有滋有味。
爱写字的否泰原创,转载请记得授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