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文章,陈晓蓉写的《自古会心非在远,清欢有味在春盘——读杨娜和她的没骨蔬果画》,被里面的作品图片深深吸引了。这些杨娜画的花果,和我以前见过的花果画完全不同,这不同不只是线条和技法的不同,主要是画里有一种又古典又时尚的田园气息,让我一看就想起微信里经常看到的把生活过成艺术的那些女子的家园。
画里的花朵是清淡的,但不是苍白的清淡,而是天生美女,却不爱浓妆爱淡妆的那种清淡。很文雅,很细腻,又有点天真自在的味道。她的画很对得起题目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平时有机会看到的画展,展出的写意花果,看起来都千篇一律,要么是用草草几根线条勾勒出的四君子,要么是繁杂的农家藤架鸡群画,看了实在无感。一定要把明清名人画腻的东西和技法一再重复吗?而平时看到的工笔花果画,除了像李晓明等著名工笔画家的花卉画外,也没见过让我一见就眼前一亮的作品。看那些画还不如去看宋元花卉小品,那些才经得起细细品尝。
一直觉得很遗憾,虽然自己是美术门外汉,但还是很希望看到既能把古人优秀花卉作品的神韵继承过来,又能把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味道融入的花卉画。因此,第一眼看到杨娜的作品,我顿时觉得好像喝了口可乐,眼睛瞬间清爽。
她的花,清爽、清淡、清雅,又有点随意,就像树下拈花微笑的素颜美女。她的瓜果,取形实物,而颜色却自由设计,似又不似,看起来比我们常吃的土气瓜果高雅多了。像这样既能把日常生活之物入画,又能去其俗味,正是我内心期待看到的画法。
就像陈晓蓉写的:“中国画向来不以图写现实为目的,而是以笔墨来观照生命,追求出乎笔墨町畦之外的逸韵,求真意于骊黄牝牡之外。有人作画,以幻境入,重视彼岸世界,视现实为皮相,是以画境凌空蹈虚,富于哲思;有人注重当下直接的生活体验,重视“此在”,是以画境颇有鱼鸟相亲的人间气息。”中国画不应该走西方全写实的路子,因为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也不应再走古代文人画那种淡地巴不得只画一笔就好,人物都远远点缀、面目模糊的路子。因为经过近代化国门开放和西方审美冲击,中国人也不再满足那么寡淡的画风了。
杨娜的花果画不是“以幻境入,富于哲思”的画法,也不是充满“此在”味道的现实画,而是取材日常之物,却凭自己的喜好对它们进行改造,让它们超离俗世味道的一种画法。她笔下的没骨花卉富有诗意,像是古代慧心才女巧手摆弄出来的,也像是现代女文青细心培植出来的,带有出世的味道,可以说是才女花了。
杨娜在日记里写:“早起逛逛菜市场,有时不只是为了吃点什么,也是为了买点蔬果来写生,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有时一天画不完,就把蔬菜,萝卜拿瓶子、罐子养起来,萝卜开花后又以不一样的姿态入画。如果不对实物写生,画出来的东西就不生动。自己的作品都是直接写生,或者写生之后整理。写生是件很上瘾的事情:春天桃花、樱花、玉兰、杏花……光是题材就很多,有时候一天吃个早饭出门,中午都有点不舍得吃午饭,因为春天的花花期好像更短,怕走开一会,花就被风吹落了。”
说得太好了,她真是把生活过成了诗,又保持着平常心,这才有了她笔下平常又富有诗意的花果。女子一世,能这样清清淡淡美美地活着,多好。
文:东亭(阅历和知识有限,仅为当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