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绝对是重中之重,而大部分家庭中的父母,都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追求着正确的答案。
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曾经有一位叫米特拉的学者在印度做了一系列实验。他在印度多个地区的贫民窟或者农村地区的墙上镶嵌一台电脑并使之连网,之后观察这个地区的孩子如何对待这个从未见过的外来“怪物”。其中一个地区的摄像机记录下孩子们学习使用“洞中电脑”的过程,他们互相教授使用方法,并给这个“怪物”及其相关起名(叫那个翻转的小沙漏为湿婆之鼓),还学会了电脑系统所使用的语言。由此,米特拉得出重要的启示,他认为现在是时候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而且将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和进度下放给孩子们。
尽管这一说法在教育界还存有不同的声音和质疑。但我在这个试验中看到,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探索过程充满乐趣的时候,学习行为就自发地产生了,而且学习的能力还非常强。相反孩子则可能会比较抵制,尽管大部分孩子还会听从父母的教诲,“认真地”坐在书桌旁。相比之下,两者的学习效率肯定有巨大的差异。
因此,家长需要做到的第一点是,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像前两天分享的文章《为什么学习很重要》中那个妈妈一样,将知识内容融入到孩子喜欢的活动或者游戏当中。
让学习和生活相结合
如果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可以不那么抽象或无聊(某些知识点出题的方式显得无聊或根本在现实中就不存在),而是更多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那么孩子们会感觉到学习的价值所在,觉得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从而变得愿意主动学习。
举个例子,关于鸡兔同笼问题: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现实中很轻松就能数出来笼子中有几只鸡和几只兔,根本没有人会各数一遍头和脚,然后去计算。除非是要进行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较量。)
如果我们用另一种出题方法,可能会更有趣味和意义,而且更容易实现将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目的。如下:
一位同学在某平台上分享出自己学习的方法技巧和心得,获得了94元的打赏,已知打赏的总人数为35人,打赏的金额只能选择2元和4元,那么请问,不同打赏金额的人各有几个。这个题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数据来判断自己的文章是否受大众喜欢,是否有更大的价值体现。
再举个例子
语文中让学生记忆的诗词《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如果这样教,更有意思:一个年少的女子,用灼灼的眼睛看着另一位翩翩少年,她深情地说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这个少年该怎么回答才能得到女子的认可呢?一个学生意外之中穿越到公元前221年,由于穿着怪异被士兵押送到皇帝面前,他应该如何称呼眼前的帝王呢,又有哪些历史知识可以帮助他避免灾祸呢?
但是在现有的体制下,学校是比较不容易花费时间去做这方面的改进。但作为家长,作为教师,如果可以让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充满乐趣,和现实的意义,那么您的孩子、您的学生一定会享受学习。
让孩子知道学习是终身的努力
当然,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并不一定是家长已经熟练掌握的,很多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课程习题,家长都无法正确解答,那么,当家长对孩子所学知识一无所知时,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需要我们终身为之努力的事情。千万不要为了追求现在的学习成绩而告诉孩子:只要你考到哪个大学,我就再也不管你了;只要你考到什么成绩,暑假就再也不用学习了。当毕业生们把书撕碎,或扔进垃圾桶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厌恶学习这件事情。
事实上,每个家长都知道,即使到了工作岗位,还是需要学习充电,需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如果真有一天孩子放弃任何方式的学习,你就会担心他马上面临的失业,尤其是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人工智能的时代。
只有当人们从内心认可某件事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改变。只有从改变中获益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做到坚持。让孩子接触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接触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和观点,让孩子有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获得成就感和赞赏,让孩子知道自己需要终身成长。
关注学习过程而非考试成绩
如果你的孩子给出的《金缕衣》答案非常雷人,那么,家长该大发雷霆,并下结论:“你就不是个不爱学习的坏孩子”吗?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被灌输,答案是唯一的,如果你填写的答案和老师教授的不一致,那么你就拿不到这个题目的分数。但如果把场景放到工作中、生活中,你会发现几乎没有唯一答案的题目,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作为家长,为什么在孩子思维活跃发散的时候让它变得狭窄,待需要开拓创新或处理问题的时候又嫌弃它死板。我们更应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新角度和新方法的创意。
成绩只是衡量的一个维度,并不是唯一维度,更不是最重要的维度。因此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努力过程,思考过程,看到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对比是需要的,但不需要和他人的横向对比。只要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有收获,就需要家长予以肯定和赞扬。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但不是父母自己为是的爱。
孩子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