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心目中,谈判专家的形象,总是口若悬河,能说会道。
当然,我们也经常看到那些酷酷的男生,从来不愿多说一句话,身边却总围着一群小迷妹。而那些高冷的女生呢?似乎也从来不缺追随者。
有的时候,你说一大堆,会令人反感;
有的时候,你一言不发,却让人感动。
因为,有的时候,真的需要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觉。
为什么你一开口,就让人觉得不舒服?可让你头痛的是,你闭嘴,又让人说你个闷葫芦。反正,怎么做,都是你的错。所以,你越来越不自信,你真的搞不懂,他们到底是希望你说话,还是希望你闭嘴。
难道,你就那么不招待见,那么让人讨厌?你问你最好的朋友,可是,他会告诉你,你不太会说话。什么时候应该说话,什么时候应该倾听,什么时候应该沉默,你把握不准。
对你来说,开口和闭嘴,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果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或许,你可以看一看美国作家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给我们提供的《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已经出到第15版了。之前,这本书是由罗纳德·B·阿德勒和奈尔·道恩合著的。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的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专注于人类沟通主题的研究和写作,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帮助大家掌握沟通技巧。除了这本书以后,他还写过6本书,他的著作虽然涵盖了公共演讲,商务沟通和社交技巧。其实,都是围绕沟通这个主题来写的。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拉塞尔·F·普罗科特也专注于沟通主题的创作,他经常撰写并发表沟通类文章,并且经常跑到各种场合,去做以沟通为主题进行演讲。他和罗纳德·B·阿德勒认识以后,相见恨晚,两人都觉得,如果用故事片作为教学工具的话,一定非常美妙。说干就干,两人开始合作后,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合著了好几本畅销书。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的插图修订第15版(中文版),于2017年10月,由后浪出版公司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8年3月就印刷了第3次。由此可见,这本书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这本书,有通过12个章节。给读者提供了“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大部分内容。
看入人里:告诉读者如何清晰地认识自己和沟通对象,如何把握话题广度和深度,如何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便于解决沟通中存在的矛盾。
看人之间:当我们不清楚和某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时,你可以通过阅读这部分的内容,采用作者给出的方法,清晰地定位出你和某人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你们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哪个阶段。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正处于一个不好的阶段,作者也为读者提供了改善关系的策略。
看出人外:重点给大家讲述了“语言沟通、肢体和表情沟通、倾听”等3大沟通体系,当我们和人沟通时,如何利用这3大沟通体系,构建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开启舒适,且毫无芥蒂的沟通。
一、印象管理,是获得沟通认同,关键的第一步
当你去给老板汇报工作时,在踏进的老板办公室前,一定要照照镜子,整理好你的领带,拍掉衣服上的灰尘。
当你去和客户谈判时,在和客户见面之前,一定要照照镜子,再补一补妆,让你从外貌来看,就显得很职业化,也很专业化。
当你去和一个陌生人见面时,在你们见面之前,一定要照照镜子,把抻出来的鼻毛剪掉,把皮鞋上的污点擦掉,必须从穿着就能感受到你的神采奕奕。
好的,这就是印象管理所要做的一些基本工人作。不管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之间交往,沟通。只要你不希望让沟通场很尴尬,只要你想有一个顺利的沟通过程,完美的沟通结果,你就应该塑造一个与沟通主题相符的形象。
很显然,在家里和孩子讲话时,穿着很朴素的休闲装,或者穿睡衣,给孩子的印象更温暖,更慈祥,孩子会更愿意向你吐露心声。
如果你穿着职业装,严肃得像坐在审判席上的法官,孩子一看到你的样子,就会显得很拘谨,似乎他犯了什么错一样,尽管他一直表现得很好,你和他沟通,其实是想鼓励他。但是,你的着装,在你没开口之前,就让小孩有了防卫心理。
除了着装,我们说话的语调,口气,声音的大小,都会影响到沟通结果。
至于如何做,你必须要根据沟通的事项,环境,你想要的目标结果,提前设计好你的着装,语调,口气,必要时还要专门进行模拟沟通,提前演练。给人留下一个最恰当的印象,从而产生认同,为达到沟通目标迈好第一步。
二、察言观色,倾听弦外之音,一开口就有料,有笑,有颜值
很多人,都急于表达自己,但很少倾听。
学会倾听,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有利于和自己相处,有利于在迷茫的时候,悬崖勒马,探寻真我,提升幸福感。
学会倾听,倾听别人的声音,有利于和交际圈相处,有利于听懂别人的需求,然后为对方提供精准的,恰到好处的沟通。
倾听,是清晰而明白地听懂,明白真实的意图,包括弦之音,你都有一个真切的感受。
倾听,不是简单地听到。听到了,不代表听懂。听懂,是内心的感同深受,脑子里的认真理性思考,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这本书里写到:我们人类一分钟能听600个字左右,但一个正常的语速,一分钟只能讲200多字,甚至100多字。这样一来,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我们的耳朵,接收信息能力,显然是实际接收信息的好几倍。所以,我们在倾别人讲话时,总是容易分心走神。
如果在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的状态下,还理直气壮地说:“你说的,我全明白了!”这样的倾听态度,谁会喜欢呢?
真的倾听,不仅用耳朵听,还一定要把脑子、心、眼睛……都带上,让人感觉到你是全身心投入。一旦让别人感觉到,你只是假装地听他讲话,那么,轮到你讲的时候,他也会这样对待你的。
古希腊哲学家季蒂昂的芝诺,说过一句名词:我们生来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
《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这本书里写到,倾听的五个要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你在倾听别人讲话时,做不到这5点,别人说完以后,你保持沉默,对方会觉得你故作深沉,肯定会疏远你。
而如果你开口说话,别人会觉得你虚情假意,或者认为你胡说八道,因为你压根就没有认真听别人讲话,压根就不理解人家的真实意图。所以,不管你讲的话多么漂亮,对方听着都是刺耳的,因为你说的,不是人家想听的。
三、关系管理,是掌握沟通尺度,才能让你的社交更高效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一种经历,在某个场合,我们厚着脸皮凑上去,和某个人套近乎,却遭遇白眼。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一种抱怨:你是谁啊?你凭什么这样说?
我们可以对爱人说:宝贝儿,今天晚上去看电影好不好?
如果,你对只有普通关系的同事说了这样的话,对方肯定会认为你神经错乱。
我们都承认,在合适的时机,面向合适的对象,说合适的话。
而关键是,你必须有把握社会交际关系的准确度。
人和人之间相处,不同阶段的关系,决定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沟通的艺术:看人入里,看出人外》这本书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聚合期:包括3个阶段,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
维持期:包括4个阶段,整合阶段,结合阶段,分化阶段,各自阶段。
离散期:包括3个阶段,停滞阶段,逃避阶段,结束阶段。
在初始阶段,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不应该显得太热烈,沟通尽量简短,简单地自我介绍,握手,说明一下相识的目的,表达一下相逢是缘的意思,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可。
在试验阶段,我们可以有更深一步的探讨,比如,谈谈双方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更具体的个人信息。在这个阶段,主要以闲谈为主。
在强化阶段,在碰到困难时,相互帮忙,你有困难,以积极的心态请求对方的帮助。对方有困难,你第一时间赶过去。相互之间的交往,提升到了感情层面,渐渐地进入对方的私人空间,可以一起去参加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人际关系,认识对方的朋友,家人。
在整合阶段,你们社交时间会整合到一起。比如,你们会相约一起聚餐,这时候,你们的关系关密度有明显提升,你们之间的沟通,会比以前随意很多。当谈论某件事物时,不再使用“我的”或者“你的”,而是用“我们的”。
在结合阶段,可以选择公开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情侣,你们或许已经同居。如果是朋友,你们可能已经形成联盟关系。或许,你们还会举行仪式,结拜成异姓的兄弟姐妹。相互之间,可以山盟海誓。
在分化阶段,当两个人在一起相处时间久了,到了“结合阶段”以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处于关系顶点。接下来,你们在一些事情上,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这个时候,如果要让关系变好,就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沟通,多一点包容,给彼此多留一下空间。
在各自阶段,这时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不愿意和对方沟通,碰到问题时会选择逃避,而不是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这时候,应该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
在停滞阶段,两个人在一起相处,给人的感觉是无聊的,无趣的。这个时候,需要积极地改变现状,比如一起去旅游,一起去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逃避阶段,都不想接到对方的电话,不想和对方说话,不想和对方联系。这个时候,如果想改善关系,最好是请第三方介入,对你们的关系进行调解,给彼此一个倾诉的机会,也给大家一个和解,重新进入对方心灵的机会。
在结束阶段,似乎关系就是终止了,似乎从此以后就要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关系并非真的终止,可能在空间上,你们已经完全隔离。这个时候,如果你结束关系后,又后悔了,那就从头开始,但要看对方是否愿意给你机会。如果你彻底决定结束这段关系,那也要礼貌地,有风度地结束。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在不同的关系背景下,说不同的话。开口说话前,一定要想清楚,你和对方是什么关系,正处在什么阶段。对家人如此,对朋友如此,对同事如此,对客户也是如此。
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得掌握一些技巧和规则。
沟通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只要你表里如一地对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