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为什么没有看到结果。作为一名刚毕业半年小硕,我和很多刚入职场的人一样,懵懵懂懂地走过了2016。所幸在这半年里,在磕磕碰碰之中,学会了做一名成熟的奋斗者。即使未来还很模糊,道路仍不清晰,但一直都在坚强地孤独成长。
1、快速复原
每个刚进入职场的人,都很有可能会经历一段很长很长的迷茫期。在这段时期里,我们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和自己独处。
社会的节奏很快,自己常常会被很多事情打得支零破碎。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诠释道:“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让你烦心的往往不是什么生老病死,而是生活当中不得不面对的琐碎杂事。
进入职场后,你会发现,你对工作、生活的理解与在学校的时候不同。多线程、变化快、任务重、时间紧这些都是现代工作的主要特点,除了要处理工作之外,你还需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维系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家人和伴侣,所以这些都要求你有足够的心态与身体,去妥善处理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与问题。
很多人都在讨论工作与生活、或者工作与家庭这两个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我觉得这两者不是矛盾的,而应该是统一的。在这里引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效能”的概念,效能取决于当下产出效率和持续产出能力的平衡。当下产出效率是工作对你的要求,而持续产出能力就从你的学习和对自己生活的经营中获得。
在这里不论述产出效率的问题,这涉及到不同工作类型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这里重点讲持续产出能力。要保持长时间的持续产出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快速复原能力。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很多人来说,影响其工作效率的往往不是什么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而是心情。任由自己的情绪泛滥,你的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在一生之中,你可能会经历十几份工作,在几个城市待过,和无数的人进行合作,可能会谈很多段恋爱,甚至会结几次婚,也会有很多人从你生命中离开,又有很多人进到你生活中来。每一次动荡与变化,都可能让你难以承受,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快速地让自己状态回归,将构成了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
不知道为啥,总有朋友喜欢在他们失意失恋失身之后找我诉苦,这其实也没啥,把他们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我开心一下,也挺好的。但我挺讨厌那种一直都好不起来的那种人,不仅浪费他自己的时间,还浪费我的时间。所以呢,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一定要让自己好起来,而且是尽快地好起来,这样才不会成为别人讨厌的那种人。
快速复原能力的获得并不难,只需要你把很多事情看得轻一些,不要想太多。杨绛先生说过:“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要么多做事,要么少想事情,要做好这两点,已属不易。
2、独立思考
我个人喜好看知乎、简书,也喜欢听《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同时还会上豆瓣看看影评。这样的习惯,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让我可以多视觉去了解这个世界,并且帮我渡过亲人离世、职场迷茫、感情动荡等等很多艰难的时刻。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的思维方式正在被别人所牵引,生活方式正在被别人所挟持,我正在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近,我最爱看的一本书不是什么经典著作,也不是什么畅销书排行版前几名,而是别人给我带的一本名叫《读书与研究》的书,是他们单位内部员工的读书笔记集。看完之后,我觉得有非常多的人和自己一样,有着共同的困惑、共同的声音以及共同的渴望。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当下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每个人对待一份职业、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本书,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与感觉。所幸的是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加以表达与深化。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别人的观点和见解有了新的体会。即使我认知水平没有别人高,即使我考虑问题没有那么全面,但我们必须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人,我们不应该过分地依赖于别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想,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充分聆听并尊重他人观点和看法的基础上,自己独立自由思考并形成判断。
《纽约时报》以精英阶级作为定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陈诉客观事实而不表达观点与立场。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过多地关注相关评论和深度解析,从而慢慢丧失独立的思考能力。为什么常常会出现“三观尽毁”的情况?如果你的三观不是长期独立思考及自我反思而逐渐形成的,那么就很容易受到身边的人和事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独立思考的意义在于确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并找到最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径,我们不应该以别人的观点与认知作为信奉的真理,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终究可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3、自我意识
这里说得自我意识,是指自己对自己需求的认知水平和接纳程度。正如汪峰老师经常说的:“你的梦想是什么?”具备自我意识的人,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接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最近挺讨厌一种人,可能是和曾经的自己很像,就是那种明明心里很想要而嘴上却说不要不要的那种。喜欢一个人却不敢追求,渴望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却说不需要,肚子空空还说已经吃饱了,伤心难过得不要不要的还说没事没事。
武志红老师说过:“需求有罪,大家都想做好人”。作为一个摩羯座,我对自己欲望和诉求控制(或者说压抑)得很好,多年来的习惯让我形成了很强的容忍性,即使不用刻意地去克制,也不会太过情绪化,即使个人利益受到了侵害,也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很少有特别苦恼的时候,但也基本没有痛痛快快的时候。
中国讲究中庸之道,重视礼节。在当了多年又红又专的好学生之后,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自己是否认同自己的自我价值,自己是否明确自我需求并且接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其一就是自我价值认同度比较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不够优秀,对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地位、感情、财富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感;其二就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比如不懂得拒绝别人,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等等。
要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标准就是自己的行为方式有多大比例是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而不是客观压迫。作为社会团体中的一员,永远不做出妥协和让步是不行的,但不能让妥协和让步成为一种习惯,你必须了解自己的需求,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发出你的声音。
缺乏自我意识的人,他可能很优秀但不真实,具备自我意识的人,他可能不完美但很真实。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是成长成熟当中很重要的一环,不要强求让自己成为他人想象当中的样子,我既不帅气也不难看,既不优秀也不平庸,既不聪明也不愚昧,最真实的自己也是最好的。
正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别人也永远无法哄睡一个觉醒的你。去了解和接纳自己,这一定都不难。
第一次写简书,希望你能喜欢。写一篇走心的文章,做一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