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深圳设计周活动陆续展开,包括主题演讲、展览、培训等多项活动。周末两天,都泡在了主题演讲。那么,这演讲到底咋样?自费值不值得听?其它不说,大周末能让本姑娘自愿6:30起床,坚持听完,写心得写到凌晨,自然是有收获的(揉揉眼,真困)。
大会主题是《创意的可能性》,围绕了四个主题:品牌表达、创新体验、产品设计、互动创意。日本设计师色部义昭、原野守弘细腻严谨的匠人精神,深刻的理念通过细腻的作品完美展现;猪子寿之的teamlab团队,利用互动装置带了美轮美奂的光影体验,引导人的行为,创造出独特而未知的视觉、听觉盛宴;Ben Wright通过三个各具特色的案例,系统的讲述了团队的设计方法;植物学家Patrick Blanc绿色发色+上衣令人印象深刻......演讲方式、内容各具特色,各有收获。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对这次演讲的整体感受,下一次会单独介绍我有兴趣的演讲。
一. 创新的方式有很多种,找到核心主线 + 变量,玩透了,就能出彩。
比如我个人最爱的teamLab作品,技术上都是光影互动(主线),但它们的作品明显经历了以下阶段 :身体与环境有明确边界 → 身体与环境边界开始模糊 → 身体融入环境;同时,在不同阶段结合不同介质(密闭空间、户外)及元素(花、鱼、光束)延伸出千变万化的体验。而最打动我的不仅是光影的惊艳,而是作品里传递的理念,或者说是作品对人行为的引导。如作品《Flowers and People》,虚拟的花海会根据观看者的互动行为不断随之绽放(人静止)或凋谢(人触碰),在展览中,人流增大且频繁运动则会导致花海全部凋谢,这时候人们会主动交流,如何让花朵重新绽放。
视频连接:http://dwz.cn/5PDhgh
再比如Marcus Wendt的多部广告片中,通过线这个元素(主线),通过线与运动物体不同的结合(变量),以体现速度感。
二. 基础设计方法及原理都很朴实,定义项目基因(特点),才能针对性进行创新/提升。
可以说,无论是品牌、产品、交互等设计,基础的设计流程都已经大同小异。大家都知道要注重服务对象的特点、使用情景,也知道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进行创意发散。难的是,当你运用相同的方法,处理不同的案例时,在解决方案上是否能贴合项目独特基因。
项目基因,决定了解决方案的独特性。比如Ben Wright的品牌重塑,采用的设计流程都是沉浸/深入客户→定义品牌→品牌体系建立→品牌延伸,针对不同品牌挖掘定义各品牌的使命(mission),产生不同的设计输出。
再如色部义昭的VI设计,采用一种借物的方法(PPT上写的是Mitate,应该是日语音译),在具体物上找到不同灵感,进行设计。
三. 在处理顾客提出的要求和目的时,不要就事论事,要跳出来找到另一个同心轴审视需求展开设计。
通俗来说就是,客户要一个照明灯,你不光是要给到一个好看的灯,而是结合灯具所在位置赋予的意义,重新定义灯具。
四. 好的设计/创意,是建立在了解你的客户/客户服务的对象前提下,从体验产品/空间/事件过程中各个节点挖掘的。
五.创新离不开技术/材料的进步,设计师应主动去了解
六. 设计就是有理有据的讲一个好的故事
困困的撑不住了~ 等明儿回过神,再认真研究研究案例,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贴一张一起晚睡早起伙伴们的靓照~~~吧
附演讲嘉宾的代表作品及链接
原野守弘 —— Mori Inc —— 长镜头、大阵容创意拍摄
http://mori-inc.jp/
猪子寿之 —— teamLab —— 沉浸式光影体验
http://www.team-lab.com/
色部义昭 —— Irobe Desgin Institute —— 匠人设计
http://irobe.ndc.co.jp/
NIKE:Force of Nature
Marcus Wendt —— FIELD公司 —— 动态试听体验
https://www.field.io/
Ben Wright —— DesignStudio —— 品牌重建,包括airbnb、英超、Deliveroo
https://www.wearedesignstudio.com/work/
Benjamin Hubert —— LAYER design —— 对物料和材质特别敏感,善于将物料特点融入设计
http://layer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