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只要是用过微信和微博并且有正常社交的人最近都被崂山神水和瑞典臭鱼刷屏过。崂山神水和瑞典鲱鱼都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了一直都是这个难喝难闻的味道,但是为什么最近才火了一把呢?而六神劲凉又欠缺了哪些东西呢?或者说以后我们在打造一个爆款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东西呢?
首先我认为是产品本身的属性具有一定的“社交性”,我把曾经刷爆过朋友圈的几款产品和几个活动做一个分析:
1.崂山神水。这种水的味道很难喝这是他的基本属性。难喝到什么程度呢?难喝到人想吐,这就是一种极端的夸张,这种夸张特别有助于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和扩散,不管是你表演喝水时候痛苦的表情还是描写这种难喝的遣词造句,让别人在看到这种结果的时候升起一种好奇心迫切的想要去买来试试。
2.瑞典臭鱼。这种鱼臭到什么程度呢?臭到据说开罐的时候整层楼都臭了。在油管美拍优酷上有大量勇士表演这种吃臭鱼的挑战,但是你会发现那些淡定吃鱼的几乎没人点击,我们喜欢看的还是那些吃吐的视频。这就跟上面提到的神水类似。
3.六神劲凉花露水。这种水凉快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喷到身上后让你在三伏天盖被子还觉得很刺骨。事实上这种盖被子的表现并不太具备视觉冲击力,这款产品算是我唯一试过的一款,它的功效我认为其实远不如宣传的那么神奇,确实很凉快,但是这也仅仅是普通花露水的加强版。
4.风油精。这款产品的爆款其实跟某种脑残的使用方式有关,其实不光是风油精,红花油,甚至是花露水都有相同的功效,所以它并不具备唯一性。所以这其实对他的销量起不到什么正面的作用。这也就决定了利益相关方不会跟上后续的宣传,这股热潮也很快就会过去。
总结下来我认为这些爆款的产品要具备的社交属性首先是要跟产品本身质量挂钩的,能从属性本身表现出来足够的夸张性和传播力。
我们再来说说最近刷屏的几个活动:
1.病痛挑战。目的是关注渐冻症,也就是霍金得的那个病。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非常正能量的,而且又是科技界的大佬参与一时间相当有话题性,但是这个参与的门槛就比较高,因为这个活动是要有人点名,而一般普通人是没有人点名的,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2.周期性的活动。比如逢年过节这些是可以预测到的时间点,我们就会在朋友圈刷各种相关的事情。这个对于商品的推广也是周期性的。比如情人节买花,巧克力,父亲节母亲节买蛋糕送礼物之类的。
3.偶发性的。这类活动出现最不可控,有可能突然就出现了,所以抓住热点和应对的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前几天的王宝强离婚事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因为这个事情有足够的反差,平时秀恩爱的两人被曝出出轨,而且性质还是如此的恶劣有谋财害命的嫌疑。加上他们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普通人容易遇到的算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了感同身受,全民参与讨论的热情就很高了门槛降低谁都可以来评论。一时间网上的段子,视频都蜂拥而至。
4.朋友圈的运动成绩。这个的参与门槛也很低,只要是会走路的人都可以参与,而且导入了攀比的机制增加了粘性。相同类型的还有某些小游戏采用的方式,都是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内刷爆朋友圈的。
在写本文的前几天正巧王健林的“小目标”也刷爆了朋友圈,我认为有几点可以对照的,首先这个活动是突发性的,也有反差的内容在里面。比如王健林的一个亿之说就算是给广大的屌丝朋友心头来了一击,大家只能用自嘲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这种反向自嘲就让更多屌丝朋友了有共鸣于是各种吐槽和段子就源源不断了。
以上不管是商品还是活动事件我们总结起来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社交属性,一个是成本门槛低。社交属性包括了可讨论性,共鸣性,有情绪,可以刷存在感4要素。成本门槛低则是生产成本低和传播成本低。
针对以上特色当我们在需要打造一款或者发现一款爆款产品或者活动推广时,我们就可以注意是否具备以上的几点要素。首先我们要选择商品,包括商品的商品属性和生产流程或者其他方面只要能有社交属性的东西就可以抓住放大重点来打造。当然好的推广少不了造势,这一点我觉得如果在地方论坛只需要20个人左右就能主导一篇文章,而大型一点的社区如知乎微博则大概需要100-200人来炒作,只要初期的人数上去了那后期就是爆款的发酵期就特别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