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习惯:积极主动 以始为终 要事第一 双赢思维 知己知彼 综合统效 不断更新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习惯对我们生活有很大影响,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前三个是有关个人成功的习惯,使我们能认清自己的本领、内心深处的价值观自己个人独特的才干与能耐。但是秉承自己的信念而活,就能产生自尊自重与自制力,并且内心平和,你会以内在的价值标准,而不是旁人的好恶或与别人比较的结果,来衡量自己。这时候,事情对错与别人是否发现无关。不在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古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在书中提到的思维转换我挺有体会。同样的图有的人看是满面愁容的老妇人,有人看却是可爱年轻的摩登女郎,因此引发了两边的争论,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都没有错。我们总以为只有自己清楚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现在知道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客观的。每个人经验不同,诠释也不同,一旦离开了诠释,事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要乐于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
关于习惯三: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除了自我意识、想象力和良知之外,要想真正实现成功的自我管理,就必须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后面讲道了时间管理,高效能的秘诀是授权,一般人多吝于授权,总觉得不如靠自己更省时省事,其实把责任分配给其他人,才有时间余力从事更高层次的活动,授权代表成长,不仅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还需追求公众的成功,不过群体的互赖关系需以个人真正的独立为先决条件,独立是互赖的基础,想要抄近路是办不到的。
关于习惯五:双赢思维跟前面提到的思维转换(思维定向)有很大关系。双赢过程:从对方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想法,需要和顾虑,比对方了解的更透彻。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寻找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与人沟通时,我们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言,善意的建议快刀斩乱麻的解决问题。不愿花时间去诊断,深入了解一下问题的症结。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知己知彼,这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不断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如同儿子 女儿 配偶或者雇员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他们的反应通常是:“他就是不理解我。”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如此聆听效果显著,是感情投资的关键,只有对方认同,你的投资才有意义。
关于习惯六:所谓统合综效的沟通,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第三条道路,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存在的。如果你坚持双赢模式,确实愿意努力理解对方,你就能找到一种让每个人都受益更多的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习惯是从各方面来平衡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身体层面——健康合理的饮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锻炼。精神层面——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以及与自然交流。智力层面——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断学习知识拓展思维。而不是脱离了学校就不再读书思考转而沉溺在电视肥皂剧中,这是一种病态的依赖行为。社会/情感层面——情感问题与我们个人的安全情感密切相关。增进安全感的方式:坚守原则,肯定自我,与人为善,相信人生不止输赢两种抉择,还有双赢的第三种可能性,乐于奉献,服务人群,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如果把工作当做一种奉献,再平凡的职业也会显得不同凡响。改变他人——可以选择清晰真实地反映出他人的形象,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改变思维模式,成为讲原则,懂判断,独立自主,有价值的个体。擅长发掘别人的潜力,在配偶、子女、同事或雇员身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不是记忆力,不应该给他们“贴标签”与之共处时要从全新角度“打量”他们,帮助他们独立和实现自我,建立起美满、丰富和卓有成效的人际关系。哥德说:以一个人现有的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却有另一个人相信你,他会改变你,这不是人生的重大改变吗?
关于这本书我结合自身,挑选的感触比较深的几个习惯来写的,基本上都是摘抄的,内容大致很好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七个习惯之间都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习惯之间都有点关系。习惯造就一个人的品德,所以培养好的习惯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