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全部观点都是源自个人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其次,所有内容均为原创,手工码字。如果觉得有用或与我想法一致。希望能够说出你的想法或给一个赞,非常感谢;最后,如果有幸能被转载,望能够注明出处。
之前,对于纪录片来说,我看的BBC和国产的片子居多。这次算是第一次看美国(PBS)纪录片,感受到了不同的制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纪录片不同于电影,他是一个特殊的影像类型,表现更多的是真实生活的写照。美国的电影行业是全球公认的大哥,但就算我们看了很多美国"大片",也不一定就了解真实的美国。而纪录片不一样,我们不但可以了解真实的美国生活,还可以深入的了解整个文化。因为这一切都是真的,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观影过程非常愉快,现在简单分享下我从片子中想到的一些东西:
首先是航拍。看完全片,几乎没有人不被他的航拍所以吸引。全片几乎有十分之一的镜头都是用航拍实现的。具体制作成本不了解,但就觉得财大气粗啊。
(开篇主持人在楼顶上解说。忒牛逼。从技术层面来说也是很不容易啊。)
然后就是接近真人秀的采访及制作方式。
除了刚刚说的在楼顶上航拍解说,还有一边跳伞一边解说。(完全就是在炫技啊)
主持人采访外面小哥的时候,就是和他一起骑自行车,一边骑一边问问题,完全没有影响其正常工作。(换做是国内,估计就是在街上摆拍几个动作,然后在录影棚里面打着灯光架着摄影机,折腾半天。)
这样的镜头和拍摄,片子里面还有很多,我用了“野性”这个词来定义这样一个制作方式。
这里的“野性”有两方面,其一是开篇的时候以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给观众恢宏大气的压迫感,“野蛮”的强迫人关注。其二是采访完全接地气,“野生的”、“纯天然”的采访环境,让镜头这一边的观众感受到“原生态”的味道。
我是一个不懂农业,也不关注农业的中国人。对于一部讲述美国农业的纪录片,在观影过程中,我没有对内容感到无趣。从内容上来说,这就应该算是成功了。
从中我还有几个印象非常深刻的点:食品机器、人、创造。
中国是农业大国,我们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是我们能将我们的农业称为机器么?(应该还不能吧)美国人可以。全机械化的种植过程,确实让我非常震撼。 而科技的渗入,让我再次感叹。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前国内做得怎么样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片子对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人,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夸张的表现他们怎么怎么劳累,怎么怎么不容易。但是能深刻的感受到,什么是关切,什么是以人为本。
全片多次提到创造这个词语。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
为什么我国千年文化没有发展到世界强国,美国仅几百年历史就能成为超级大国?(这个问题就大了)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片面来说,我认为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国家。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除开被迫的奴隶,所有愿意去、能去美洲大陆的都是一群热爱冒险、创造、有先进思想、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人。他们到了荒芜、原始的美洲大陆后,第一件事就是创造,创造自己的生存方式,创造自己的家园,创造自己的思想理念。所有的东西都要重新建立。而之后的美国人,就继承了这样的富有创造力的特性。将这样的特性融于生产生活中。这才产生了这样一个现代而富有创造力的美国。
片子最后,还是抛出了一个问题。当下食品工厂正在面临各方的压力,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美国民众呼吁回归家庭个体式种植。民众都还挺支持这样一个方式,认为这样发展挺好的。
对比一下,其实这不就是中国正在消亡的一个方式么?我当然也不能断定未来发展会是怎样。美国在全机械化的立场上说:个体农耕更好。中国在渴望机械化的立场说:未来全机械化肯定是好的。
天下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站的立场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