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听到《皮囊》这本书的时候,没有看到内容,我便以为是揭示社会黑暗,人性丑陋的一本书。因为我有一丝崇尚美好,所以迟迟不愿意打开这本书。直到今天,想着放假带回来的书,如果不看再带到学校去,终归太对不起自己的千里迢迢。
打开书,看到别人为这本书写的点评,心中不免松了一口气,应该是不错的,我这样想着,继续看了下去。第一个关于阿太的故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那个倔强的小老太太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也稍微理解了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做皮囊。
接着在作者一点点的回忆中,我看到了“作者”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心路历程,还有一路前行中对自己或多或少有影响的那些人那些事。这些故事在读的时候,有些让我热泪盈眶,比如母亲的房子,父亲的残疾,还有因为家贫姐姐和男友决裂的描写等。而另一些却也让我唏嘘不已,两个阿小,一个天才,还有那个为了所谓青春和梦想的厚朴。
所有人所有事看似有意又似生命的无意,交织出了作者年幼到年长的路。在我看来,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个故事组成的,也可以说是作者为了面对自己的内心,一点点剖析而成的。没有多么绚丽的词藻也没有十分灼人的感情喷洒,就像作者书中那片海,那个故乡,平静而深厚,偶尔还有一点点小调皮吧。总之,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沉重就对了。
我没有去过海边的小城,所以我无法在北方这个冬日中顶着暖暖的阳光对作者书中的有些情节感同身受。如果让我说这本书故事的感染力,我想只能是作者对于自己身边人的纪念吧。有感染力的故事性书籍,在我看来,不应该是这样的文笔。也或许只是因为,我与作者的人生路不同,所以有些故事我还是没法如针扎在自己身上一般。
然而,一本有灵魂的书,总归让人得到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我自认为我算是一个追求解剖自己内心的人,遇到事情,我总是习惯性考虑自己的心和灵魂深处那股潜意识的反应。所以,在文章快要结尾的叙述,以及结尾我看到的这段话: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马赛尔·普鲁斯特。我知道自己找到了和这本书的那个契合点,是的,这本书适合发现内心,发现自我,不适合让我当做故事书在品鉴。
皮囊终归是皮囊,人的一生为他所累,但是,没有皮囊人不能算作是人,只能是一个孤魂野鬼,或者是遥不可及的灵魂吧。学会和自己自处,学会让自己这份皮囊和生活相处,学会审视内心又把握现实,才真的会得到一个厚重的灵魂让皮囊变得轻盈起来。
愿你不管在北方的冬日阳光下沐浴,还是在南方的湿润中奔波,都能看到皮囊深处那颗心,看到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去拷问自己,命运给你的阳光才会多一点。实在迷茫不知所措,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再走几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