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花甲,感觉记忆力有所下降,老远的事记得比较清楚,而眼跟前的事却往往记不住,所以采取这样一种笨办法:把经历的事写下来,有点意思的就通过简书发出去,没什么意思的也保存起来,以备日后查勘。若干年后,记忆力不好了,可以翻翻电脑、看看手机,告诉孩子们:姥爷去过哪儿,做过什么。而且,有不少朋友鼓励和支持我坚持写下去,更增强了我的信心。
但是,受文化水平的局限,往往词不达意,想表达的东西总有一种表达的不好、不完整、不完美的感觉。现在又一次感觉到:写个“三句半“不容易,越写越难写。第一次有这个感觉还是在自己刚刚学习写新闻报道有了一点点成绩,想提高和突破的时候。后来当个小领导,动嘴多,动笔就慢慢少了。现在又拾起来,感觉很吃力,打几个字吧,“一指禅”,速度慢不说,还经常“提笔忘字”,再加上老眼昏花,丢字拉字、算错数字,都成家常便饭了,呵呵 。
这个头开得有点长,拉回来,还是说说这次自驾西北丝绸之路的事,今天进行一下简单的小结和回顾。
1,刮目相看大西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少戍边将士的热血,多少狼烟四起的战场,多少流泪思乡的诗句……
由于工作关系,这几十年中,我记不清去过多少次大西北,在我的记忆中,大西北一直是荒凉和落后的代名词,而这次自驾西北丝绸之路,完全反转了我的观点,现在的大西北,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大西北,借用一个抢“眼球”的题目来表达:大西北不得了。
变化之一:塞外高原堪比绿洲江南。大西北的巨大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每个城市都有大片的湿地和绿地公园,如同江南绿洲:
就拿银川来说,也就是十年前吧,我们单位承建的宁夏建发大厦双子座:
当年可是银川的地标式建筑,在我编制的企业形象宣传画册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而今天,她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别说银川这样的省会城市,就连乌海这样的四五线城市也已经有了万达等特别高档的商场和写字楼:
看到西部这样大的巨变,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上个世纪1992年8月,我第一次到宁夏中卫,去宝中(宝鸡至中宁)铁路工地采访,下了火车,举目土墙黄沙,那时候,沙坡头只有十几头骆驼,拉着几个游客漫不经心地遛达着。
为了今天的巨变,我们的筑路工人兄弟们不仅付出了辛勤汗水,有的还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采访回来后,我于8月21日在《中国青年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长篇通讯:“魂系六盘山”:
此后的1994年5月,宝中铁路通车时,我再上西北,采写了长篇通讯“为了振兴大西北”,发表在《经济日报》6月7日二版头条位置:
看到今天大西北的巨大变化,我那把热血洒在大漠荒原的工友代汝青同志可以含笑九泉了。
变化之二,道路建设日新月异。这次我们之所以有自驾西北丝绸之路的想法,主要是因为新闻报道说京新高速(G7)新疆段全线开通了,我们这才有去大西北遨游一番的念头。真是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从银川出发,经中卫、张掖、嘉峪关、敦煌、哈密、额济纳、乌海,再返回银川,全程大数4000公里,不仅仅是主干道基本上都是高速公路,就连不少景点的道路也都是刚刚修补过的非常平整的省道和一级公路(除了个别新开景点的道路正在建设之外,如张掖的平山湖大峡谷),绝大部分道路都是畅通无阻的。我们勇敢穿越的1000公里无人区和400公里打不开门车、下不了车、站不住脚、睁不开眼睛的横风狂沙地段,也都是高速公路。有的景点非常好,但道路有待改善,也都列入了政府的议事日程,比如敦煌的“雅丹地貌”景区:
这里距离敦煌城区180多公里,目前还是省道,游人如织,车流穿梭, 道路有点紧张,也不是很方便。据朋友介绍说:中国铁建已经跟踪这个项目,准备和地方政府合作,以PPP形式建设轨道交通(呵呵,要知道,我们单位就是中国铁建的队伍哦,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比别人更高兴)。说到我们中国铁建,还有一个好消息:银川至吴忠的高速铁路目前熬战正酣,已经进入架梁阶段,不日即可通车,又一条穿越大西北的高速铁路将横空出世:
变化之三,旅游管理文明礼貌。这次经历宁、甘、新、蒙四省区,感觉这里的旅游管理水平不仅高于内地不少“闻名全国”的旅游景区,就连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都应该感到“汗颜”。这里可从来没听说过“一日游”宰客的事,也见不到景区有脏乱的垃圾,更看不到游客因景区组织不力而出现混乱的拥堵现象。不管走到哪儿,游客都是井井有条,景区载客游览的电动车来回穿梭,极少有大批旅客排长队的现象。特别是宁夏中卫的沙坡头,甘肃的张掖、敦煌的莫高窟、雅丹地貌、月牙泉等景区,管理非常规范。这可不是西北游客少啊,这里已经不是当年“西出阳关无故人”了,游人如织。有新诗云:“劝君更进敦煌酒,西出阳光有故人”。
应该说,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举措得当,每个景区都有全方位覆盖的垃圾桶和垃圾箱,对游人指示标牌也清楚到位,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敬业。宁夏和甘肃两省的景点对60岁以上老人全部免票,疆、蒙两省是65岁以上免票。敦煌景区每天游客达二到三万人,但莫高窟每天限制客流,只有6000人能一览千年莫高之风采,我们也是到达之后的第三天才能进入莫高窟的。
变化之三,市民生活档次品味升级。自驾归来,恢复晨练,宝湖景色,涟漪无边,走路跑步,络绎不绝,唱歌习拳,一片一片,银川百姓,乐似神仙。这是我昨天早晨在银川宝湖公园遛弯时,将亲眼所见的景象信口胡编了几句顺口溜。然而这里所描述的,只是我们所到过的西北几个城市市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我们的行程安排不是特别紧张,有游览的时间,也有放松休闲的时间,同行的几位女同胞,走一路逛一路买一路,她们长年生活在北京,特大商场不知道逛过多少,如果没有吸引她们眼球的商品,她们还真瞧不上眼。每次逛街回来,总是大有收获,一个个兴奋地秀着“时装”。对这个问题,她们最有发言权,她们说,真没想到,大西北的小城市还真有有品味的东西。
今天简单说说西北的巨大变化,明天接着再侃侃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变化:“导航精神值得思考”,也很有意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