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个短信,短信提及是听过我之前回高中的交流分享,说想就高考填报志愿的问题想和我聊一聊。
显示是个陌生号码,并没有备注。
拿起手机,不假思索就回复“小学妹”。
确实,和我沟通的也确实是个很可爱的小学妹。后来,学妹问我,为什么我会在第一条回复就知道她是个小学妹。
我想了想,好像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是在师范院校磨合太久,“学弟”这种生物在我的认知里已经自动过滤了?但是好像也有好多关系还不错的小学弟。
可能,说不出由来的奇妙感觉就是所谓的第六感吧。
好像很多时候被问及一些不知如何答复的问题时,都会归纳到第六感。但是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确实很准。
想来理性条理分明的生活中,也得有些感应随机的成分滋润才有不同的色彩。
之前有段时间特别羡慕对于事物可以理性思考的人,谈起事件有点有面,脉络分明,而自己总是过于感性,对于身边事物的剖析太不深刻,太过片面。
所以,有段时间,刻意地去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试着对一些事物采取多方位考量的模式进行思考,经常拉着一些思想深度比较高的同学一起探讨。确实,有一定提升。
同时,我也很庆幸在理性思维得到提升的时候,感性没有溜走。
有次和闺密交流问题时,她就提到自己钻研问题有时太过深入,以至于想要提笔写一些随笔性文字都会用“其一,其二,其三……”的模式去思考。
其实挺赞同闺密这种模式,毕竟学术研究需要这样的思维。
可是,就自己对学术不太感冒而言,偶尔感性也是极好的。毕竟生活嘛,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没有那多繁琐的证明过程,随性而动,随心而活,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