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留下一段过命的交情——《狼牙山五壮士》
在五壮士跳崖的易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一首动人的革命老歌:
春季那个里来暖洋洋,
毛主席派来杨师长,
共产党领导人民来抗日,
山区的人民支前忙。
夏季那个里来活儿忙,
共产党领导建设大后方,
军民团结一家人,
毛泽东思想放光芒。
秋季那个里来谷上场,
日本鬼子展开了秋季大扫荡,
五壮士狼牙山遇了难,
余药夫夜救在险峰上。
冬季那个里来雪茫茫,
军民合作展开反扫荡,
黄土岭击毙了阿部规秀,
杨成武美名天下扬。
1941年,杨成武司令员出色地指挥了狼牙山反击日军扫荡的战役,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使“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歌词中的“五壮士狼牙山遇了难,余药夫夜救在险峰上”是现实的写照吗?是不是五壮士跳崖后并没有牺牲,最终得救了呢?
一、五壮士得救了吗?
1941年9月25日,狼牙山上发生了一件令日本军人都肃然起敬的事情:在日军疯狂扫荡下,五名战士殊死搏斗,最终完成帮助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但在弹尽粮绝后,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集体跳崖,用最后的生命呐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万岁”。
跳崖后,班长马宝玉、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坠入谷底,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腰上斜出的松树顶托了一下,滚下山坡幸免于难。
这天,为了向干部传达会议精神,任晋察冀边区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的余药夫,来到狼牙山脚下。黎明时分枪声四起,日军把狼牙山围得水泄不通,余药夫在和同志们向棋盘陀突围时走散了,而日军已经包抄过来,眼看余药夫就要被日军抓住了。情急之下,他攀岩抓葛藤,藏在悬崖的一条缝隙中,敌人已经追得那么近,近到可以听见他们猖狂的笑声、疯狂的叫骂声。余药夫一直屏住呼吸,等到夜幕降临,日军下山后,他才慢慢爬上悬崖。这时,他在朦胧的夜色中看见两个摇晃的身影。
这摇晃着身躯、缓慢移动的两个人就是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滚下山坡后昏迷了过去,等醒来后一摸头上都是血,伤得很严重。葛振林帮助宋学义爬上悬崖,拄着拐杖朝棋盘陀山腰的古庙挪动。余药夫从他们穿的衣服辨认出他们是八路军,于是搀扶着他们慢慢朝古庙走去。
到了古庙,余药夫找到一些粮食,他从“饮虎池”担了些水,煮了饭给受伤的战士吃。第二天早晨,他又发现一些韭菜,就动手给大家做饭,两名伤员在他的照料下渐渐恢复了些力气。中午时,古庙的道长李元忠回到庙里,他听余药夫介绍了两名战士跳崖受伤又得救的故事后,立即向两名英雄表达了崇敬之心,还说他昨天看到了他们跳崖的过程,说日军都在他们跳崖之处列队行礼,被他们的精神所折服了。葛振林和宋学义归队心切,余药夫和李元忠把他们送到棋盘石后,目送他们离开。
分开时,余药夫深情地说:“待到抗战胜利,我们再相会庆贺。”可是这一别就是34年。再次取得联系后,他得知宋学义已于1971年去世了。后来,余药夫给葛振林写信,得到回信后,他高兴地乘坐列车去看望葛振林,两位老人久别重逢,紧紧地握着手,久久地凝望彼此。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固然残酷,但也给他们留下了一段最难忘、最坚固的战友情。
二、老帽山的六壮士
在北京市房山区的十渡地区,有一座老帽山。在这座山的面前,屹立着一座方正的碑亭。碑亭内矗立着一座2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写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六壮士永垂不朽”。碑文的背面刻着六壮士的事迹:“一九四三年春,我八路军六战士在老帽山阻击战中,与日寇英勇搏斗,弹尽后宁死不屈,跳崖就义。特建此碑,以志纪念。”原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老帽山和狼牙山都发生过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1943年春天,旱灾严重、青黄不接。有人在粮食的诱惑下,向日军透露了八路军的消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300多名日伪军携带枪炮,向十渡地区的马安村挺进。为了给县政府、群众赢得更多的转移时间,八路军冀中10分区的27团派出20名战士,埋伏在老帽山北部的小山头,负责掩护党政机关的同志和群众转移。
战士们火力全开,立刻吸引了日伪军的注意。开始,他们以为八路军人数众多,急忙丢下几具尸体逃跑了。但后来他们发现八路军人数并不多,就分成几组,像恶虎一样向驻守的八路军扑来。20多名八路军战士阻击300多名日伪军,他们用自己有限的子弹和身躯,坚持了一上午,山坡上留下了许多敌人的尸体。
经过顽强的抵抗,八路军战士终于完成了掩护党政机关同志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他们正准备撤离阻击点,这时狡诈的日伪军从后面包抄,击倒了好几名战士。战士们腹背受敌,但是他们不愿意做敌人的俘虏,剩余的6名战士登上险峰,一步步攀上了老帽山。后面是步步紧逼的日伪军,前面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他们肩并着肩,抱着枪一起跳下悬崖,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退缩。
6名战士无一生还,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41年后,老帽山立起了一座石碑,纪念他们伟大的英魂。
三、吃树皮、棉絮到生命尽头的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钢铁战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河南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
1936年7月,杨靖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队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牵制了日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更加疯狂地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同时对杨靖宇进行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杨靖宇率领抗联战士继续坚持战斗,宁可抛头颅、洒热血,也决不向敌人屈服,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领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但由于叛徒告密,他遭到敌人追杀,最后,战友们都牺牲了,他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5昼夜。渴了,吞一把雪,饿了,吃一块树皮甚至衣服的棉絮。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和敌人顽强斗争,敌人想劝降他,他宁死不屈,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树皮和棉絮,竟没有一粒粮食!
为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四、不费一兵一卒的胜仗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熟读兵书、善于揣摩敌方心理的将领,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吓退来势汹汹的敌军,赢得大战的胜利。
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就主持了一场“空手套白狼”的战役,不用一兵一卒,在风花雪月的“转轴拨弦”中打退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
当时,魏国的司马懿进攻蜀国的街亭,马谡驻守街亭失败,蜀国失去军事要地,只能退兵防守。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和兵车,乘胜追击到西城下。诸葛亮因为把士兵都分配出去了,身边没有御敌的士兵,他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军退去呢?他决定利用司马懿疑心重的特点,让司马懿自动退兵。诸葛亮命人打开城门,自己故作镇定地在城楼上弹琴奏乐。司马懿远远看到诸葛亮这么镇定自若,心想:诸葛亮诡计多端,他这样逍遥自在,很可能早在城门里设好了埋伏,我要是进去,就中了他的圈套。于是他率兵撤退。全城百姓和蜀军得以安全转移到汉中。
宋朝也出现过一位大将杨延昭,他依靠一群动物打败了辽军。
杨延昭向当地百姓买了一万头牦牛,并命令士兵在集市上买到辽军的服饰,然后把牦牛的饲料装进穿着辽军服饰的假人中。每当给牦牛喂食时,他就把这些假人拿出去吸引牦牛的注意力。后来牦牛养成了习惯,一看到穿着辽军服饰的假人就会扑上去,以为假人一出现就有食物吃了。
两军大战之时,杨延昭提前把牦牛大军赶到辽军进攻的地方,做好埋伏,然后让一小部分士兵引诱敌人,等到辽军的大队人马落入陷阱时,杨延昭把养了两个多月的牦牛放出去。牦牛一看到这些辽军穿的衣服,以为里面装着食物,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朝他们身上扑去。辽军士兵被吓得溃不成军,死伤惨重。巧借牦牛的力量,杨延昭不费吹灰之力就赢得了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