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帮助学生建立起温度、热传导的概念。
2、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帮助学生建立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的差别的科学概念。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待转变的迷思概念:放在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金属扶手的温度比木板靠背更低。
【教学具准备】金属勺子、木质勺子、塑料勺子、热水、冰水、热学实验盒底、立柱、铜棒、凡士林、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你们小时候吃饭用的勺子大多数是什么材质的?为什么建议儿童使用木质的勺子用餐,而不使用金属质地的勺子?这与热的传递有关。你们想知道热是怎样传递的吗?可以借助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具体实验:
实验一:指导学生感受温度
在相同地点、相同环境下,分别准备一杯80摄氏度的热水、一杯常温水、一杯5摄氏度的冰水,让学生触摸水杯,感受温度,用温度计测量他们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二:初步认识热传导,指导学生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取大小相同,质地均匀的金属勺子、木质勺子、塑料勺子,同时放入80摄氏度的热水中,每间隔2分钟用手触摸两个勺柄,共触摸5次,分别感受勺柄的温度,让学生谈谈感受。
边实验边思考问题:1.哪个勺子的勺柄热得快?哪个相对较慢?思考为什么?
(2)从热水水中取出金属勺子、木质勺子、塑料勺子立即放入冰水中,每间隔2分钟用手触摸两个勺柄,共触摸5次,分别感受勺柄的温度,让学生谈谈感受。
思考问题:
2.哪个勺子的勺柄凉得快?哪个相对较慢?思考为什么?
3.根据以上的实验,说说自己感受。
学生发言:金属材质勺柄热的最快,木质勺柄较慢;金属材质的勺子热的最快,凉的也最快;木质勺子热的慢,凉的慢。
教师总结:实验说明,固体热传导的本领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金属热传导的能力强一些,而塑料、木等非金属材料热传导能力弱一些。我们就把像金属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等这样不容易传热的非金属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好的固体,散热也快。
实验三:进一步了解固体热传导的特点
首先,在铜棒的五个孔内填满凡士林,铜棒外表用干布轻擦一下,使每个孔内凡士林基本相同。其次,在每个孔中心插一根火柴,并使火柴头垂直向下。然后,用酒精灯给铜棒固定加热。最后,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并作好实验记录。
思考问题:从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可以说明热传递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发言: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用凡士林粘的火柴,自加热一端按顺序落到桌面上,离火焰最远的火柴最后落下。
教师总结: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传递方向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3、运用实验所学解释问题
想一想:比较放在同一张椅子的木板靠背和金属扶手的温度。前者的温度高于后者?还是温度相同?相互交流讨论!
学生发言:温度相同;金属扶手的温度相对木板靠背要低
教师总结:在恒温条件下,两者温度是相同的。由于两者的材质不同,热传导的性能也不相同。一方面,金属的热传导的性能相对于非金属的木头的热传导性能要好,当双手同时触摸金属把手和木板靠背时,手上的温度传导在金属把手的速度快于木板靠背。另一方面,皮肤表皮上的热觉感受器对发生在接触瞬间的温度快速变化很敏感。所以产生了错误的感觉——比较放在同一张椅子的金属扶手的温度地域木板靠背的温度。
这种学习者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于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与科学概念相惇的概念形态,便称作迷思概念,生活中的迷思概念分布普遍,要学会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概念的转变。
四、应用与拓展
想一想:(1)为什么许多炊具都用金属制造?而它们的把手却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与同伴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家庭作业
你能提出哪些迷思概念,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吗?与父母、同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