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海大地图》目录
新馆并上旧馆,使这座建筑尤为壮观,并且它们有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没有一楼。----印象
军训完事,我们每人分到一个学号,我分到114,我相与110那哥们换换,学校不同意,也就算了。
辅导员大喊:“你们这群人,明天就开始上课了,这会儿还在这里闲扯!”
曾经无数次,我幻想着能被反锁在一个堆满书的图书馆里……那一定是个很美妙的事情。
我能得到很多的书,故事、文字----我是个书迷。书迷喜欢那个庞大的图书馆。
我曾经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写一个关于读书感想的征文,我把他精巧的构思为一个无头无尾的爱情小说,然后借用男女主人公的口吻去评论了三本书。我喜欢沉浸在书中,我也喜欢写一点儿感想,可我更喜欢那个笨拙的爱情故事。
假如,我的恋人来了,她会降落在什么地方?----图书馆,毫无疑问!
晓娟也确实是在图书馆与我碰了几次面,可只是礼貌的打了几声招呼而已,她只是看一会自己带的书,对阅读以及图书馆并不是很感兴趣。
有几次,她学习累了,叫我下去陪她聊一会儿天,我便跟她说一下我刚读的书,或者给她推荐几本。
“晓娟,你应该都一下《小王子》,书很薄,又有内容,并且很吸引人,吃了大象的蛇与帽子……”我笑着跟她说。
她却不怎么搭话,我感觉无聊也便不说了。
后来,她说从来没看一眼我给推荐的书!
我失望的说:“我猜到了,我看到你在读三毛的散文了,我应该给你推荐你正在读的,这样才有效果。”
就在这段时间,我了解了很多关于晓娟的事情。
她的家庭、理想、宠物,也有爱情观。
她经常说:“天一,加入我是一个旅游公司的老板,再有一条黄色的宠物狗,就完美了。”
我以为我对晓娟已经很了解了,等我们确立了恋爱关系,我才发现,图书馆那会儿的聊天,我对女孩子的了解连入门都没有。
似乎从来没有人跟我深入的讨论对书的认识,或许,网络时代已经让书开始落伍了。
我的朋友王立伟,给我讨论过一次关于余秋雨的,我说,想读散文应该看周作人的、梁实秋的,余秋雨的所谓文化散文,只是某个年龄大点的人对一些现象的一点儿评论,大篇幅的史实与现象,一丁点儿的评论,还往往是偏激甚至不堪的。
第二次,我又和王立伟聊天,没什么话题,我就又打算劝他放弃余秋雨的散文。
他一脸不解的表情,说:“我早已经对余秋雨不感兴趣了。”
他是90后。
张莉莉也是一个朋友,比我高一级,是个学姐。她也极少读书,有一次,我跟她讲了一点儿程灵素未胡斐吸毒的情节,你一段很感人。
她跑到了图书馆借来了《飞狐外传》与《雪山飞狐》,捏着鼻子、撑着眼睛读完,然后与我接着聊。
本来我想说,你跟段誉一样执着,怕她又去找《天龙八部》,就没敢说。
徐凡也读书,都是那些枯燥的励志书,什么《人性的弱点》之类的。
有一次,我问他,读几本这样的书可以成功呢?
“一百本!”他听懂了我的意思。
我问万平为什么不去图书馆看书。
我说:“我们交了很多钱,有一部分用到了图书馆上了。”
“要是有新一点的时事评论,我就会去看了。”万平对政治最感兴趣了。
“要是有《性爱宝典》,马小兵也会去图书馆了。”
有一次,马小兵居然真的借回了一本《世界性爱历史》……
整个大一,我读了有多少本书啊,很多!很多时候,我坚信最自己与众不同就是以我读过的书作为后盾的。
算了,没有必要列一个书单了,既枯燥又乏味,正如小王子所说的,读书再多,我也不会成为麦田的守望者,学个不伦不类,会被上檀香刑,完后扔到挪威的森林里,那我与书的半生缘就没有了。
我忍不住炫耀,我是一个读万卷书的人----或许只是自恋而已,也或许我根本不爱读书,那些只是小说。
我爱这么多精神的面包,我也喜欢待在那个大面包盒里,仿佛它真的会飘出面包的香味。
图书馆除了读点儿小说,也可以看那种所谓正式的课本,我不想用这种略带鄙视口吻语气描述课本,可我忍不住。
没有必要去抓什么萤火虫了,海南也无雪可映,我们有亮堂、干净的图书馆自习室,一大排桌子,偶尔对面还会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专心的去学习一两个小时呢。
对学习的理解,最典型的是学习无用论,可能这里的学习就特指学课本的知识了。这个论点的持有者众多,并且论据充分。很多人经常由此而发感慨,发帖子,甚至“非主流”以示叛逆。
两种典型的非主流做法就是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全盘接受的是在大学里读高中,全盘否定的是在大学里读社会或者读天堂,当然,把大学当天堂的最不可取,这个门派最主流的做法就是无所事事。
天天哼哼着类似“太阳很暖和,明天就垒窝”的“得过且过”歌!
我是比较倾向于大学里读社会这种论调的,除了偶尔玩魔兽的时候,或者跟几个朋友一起狂欢的时候,还有发呆的时候,还有……
说实话,我只有在专心学习的一小会儿,心理才能得到安慰,当我感觉大段的时间被浪费掉了时,我会很自责。
所以,我经常自责……
肖复是我的同乡,刚来海口的时候,同乡这种感情相当亲切,后来也就渐渐淡了。
肖复对大学很有理解,他说,上了大学就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了,一是努力学习好本专业,看自己的领悟能力,去找一个收入从一千五到三千的工作,二是努力学习,以后考研考博,当个大学老师,三是考公务员,吃皇粮。
他那会儿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我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说:“我选一!”
后来,我把这些话转述给其他人,除了万平说考公务员之外,别人都哼哼哈哈,不肯回答。
肖复学长也说过,选哪条路都会有好的结尾,可是有很多的人,游离于这三条途径,绕来绕去,就什么都成不了了。
李鱼、李力是从河北过来的一对双胞胎,李鱼是哥哥,他也当然讨厌自己的名字----“鲤鱼”。这两个兄弟什么都肯干,除了学习。
我们几个人坐在一起,偶尔会谈到学习。
我说:“没想到高考刚完,我们就能迅速和谐的融入到一个‘非高考’的状态了。”
李鱼会说:“我们是从一个不正常人变成了正常人,这才是我们的本色。”
“可我们玩的并不开心呀,我们玩的时候还是会想到以后,郁闷的时候,堕落的时候,都没法玩的尽兴……”徐凡总是忧虑很多。
“想这么多干嘛呀!”
“我们以后还会有多少时间像今天这么舒服啊!”马小兵伸个懒腰,喊我们去打篮球。
李力在我的印象里从来不多说话,仿佛开口会花费很大力气一样,他只会一个人笑嘻嘻的躺床上,看他的手机小说。
老师讲课都很努力,当然,什么时候都会有个别现象。就像大多数学生听课不认真一样,有一次,马小兵数出了一个高个男老师的六十二个“但是”,可以说是一个认真听课的个别现象了。
大学的老师很多都经历过和我们一样的时期,他们能理解很多,每次期末考试前,他们会划重点给我们,很准确!
之后,一直到期末考试,图书馆每天都会爆满,偶尔还会因为争抢座位发生不快,一派热火朝天的氛围----我们不想挂科。
记得第一次参加大学考试的时候,精神很紧张,徐凡有几次竟半夜梦游,说梦话。
我问他,你是不是太紧张了呀。
他说是。
我说不用紧张,毕竟是大学考试。
他说,你不知道我落下多少课程没有学……
马小兵说,第一次嘛,难免会紧张。一脸坏笑。
可恶的是,第二天,徐凡死活都不相信,他昨天晚上跟我说过话。
大一的时候,我有很多时间是往返于图书馆与宿舍的,我对集体活动一点儿都不感兴趣,班级的,或者协会的,拒绝的理由也很朴素:我要去图书馆。
大二的时候,拿了一次奖学金,晓娟吵着要我请吃饭,我说好,你来图书馆这边吧!
刚好手底下有一本围城,就想翻看几个片段,等他过来。
我罗列几个事实啊,一、手机在图书馆是静音的;二、《围城》是本好书;三、我是书迷。结果很简单,我和晓娟打算吃晚饭的,后来就改吃夜宵了。
晓娟相信我的理由,并没有很生气。
那天晚上,我们逛遍了海南大学,她不说要回宿舍,我也不提,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走着。
我说,这多么像《半生缘》里面的情景呀。
她也说,是啊,有点儿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