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为的把教育分为体制内,体制外,似乎有对立之感
2、读经 有人误解为宗教,儿童诵读经典 读经是普遍的,宗教是有限的
2005年,就有了国学热
2013年来,传承中华文化更加明显,
为中国梦
1994王财贵先生率先做
第一个10年提出儿童读经教育
第二个10年提出老实大量读经
并不是个人崇拜,而是因为他提出的读经教育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
全国校长论坛很多,但是,我们以王财贵先生读经教育为主
第一方面:读经理论的简单梳理
老实大量,既是读经教育的核心理论,也是让人诟病的一个点。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以品德为本,才学为末。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就必须探究其因,而教育的根本是开发人性。品德对应智慧,才学对应知识。
怎么做好人?找榜样(好人的典范在哪里?)
古圣先贤,言传身教,言教不如身教
我们身边活人的身教和圣贤的言教,哪个更好?读经教育可以替代感恩教育,可以替代
圣贤言教,就是中华优秀经典。
经史子集四类,不是平面的,而是有价值排序。
⒈经:
①先在性:
先:一种理解是孔子是第一个老师;一种是孔子是老师的典范和高度。
先知先觉
②主导性:
③不变性,永恒性:变的是现象,不变的是本质。
⒉典:供桌最重要。供桌是人与天地鬼神沟通交流的渠道。敬天法祖。
祭祀,须心诚!心诚则灵。高文典册。经1子9史30集60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更容易去学知识。比如一个化学专家,
知识越多越好,智慧未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生一,一是多。
有些学校学弟三百千诗等,是求知识的思考方式。智慧是人本有的,本自具足的,读经典是为启发自己智慧的。
知识的学习思考方式~智慧的思考方式
学校里知识性学习经典方式,是不够的。今天,我们读经就是智慧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德育的教育。
王教授四层:
第一类:《论语》《孟子》《》
……
第四类:
知识是平面的,智慧是立体的。
立体 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1、要遵循古人教诲,从高度的经典开始,从《论语》开始,从“四书”开始。
谁多谁容易,越学越容易,费力少收功多
记忆吸收能力,理解能力
我们的教育严重忽略了孩子记忆力强的方面。孩子容易记住自己不理解的东西。
从《论语》到《三字经》,是滑滑梯;反之,是爬楼梯。
“四书”地位高于“六经”:
“四书”突出孔孟,尤其是孔子(内圣);求道;五六万字
“六经”突出文王孔子,尤其是文王;外王;求知;五六十万字
2、只读不必讲解
理解:知识性的理解;生命智慧的感悟
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 计
部分到整体,是知识的进路;
整体到部分,是智慧的进路。
查了词典,往往是读不下去了。
经典,明白不明白之间的模糊感觉是最好的,最妙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
汉语是智慧语言,不依赖知识;英语是知识语言,依赖语法知识。英语,是语法关系,逻辑关系。
天道在于人心,天道与人心相贯通。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人文化成;文以载道。
少数人都能做到的,是小道;
多数人都能做到的,是大道!
读是第一步,是打基础,将来可以解经行经。不是不求解,不是反对解经。随着时间和地位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理解。读就是解,人是活的!一个人只要有储存,一定会有变化。孩子是有理解力的。读经,要相信孩子是能理解,能表现的。讲解,不一定明白。记忆吸收酝酿是孩子的天性!
生活,生生不息,活。
有人讲,读经是撞墙,是复读机。是把人看死了。
知识是举一反三,智慧是举三反一。
老师的作用是协助作用。类似于猪八戒。
3、不游戏,不故事,不花样
不是有兴趣了才去读经,而是读了经后才有兴趣
快乐学习:学习的结果是快乐的,过程是未必快乐的。开始读经时,是枯燥的。解决之道是继续读。就像挖井一样。在还没体验到好的感觉时,要用你的心法继续读下去,才会心想事成,心诚则灵。心法是很重要,方法背后是心法。
心法,就是你相信就能证明你的相信;怀疑就能证明怀疑你的怀疑。
读经,要把一部经典读很多遍,而不是把很多经典读一遍。第一部经典,一定要贪遍数,读到百遍以上,让他体会到经典的智慧的感觉;再往下读下一部!
大量
1、遍数大量
至少300遍,甚至能包本!
包本:把《学庸论语》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每5000字可以提醒一次(或错一处)
把一本书读烂读熟,烂熟于心,心灵手巧!凡是要想一想的,都是知识;从脑子不经思考,随心而出,就是智慧。要记遍数!
“天灵灵,地灵灵,是不是老实大量,包本录像是照妖镜!”(冯文举)
老实大量与否,不是以时间多少为标准,而是能不能包本为标准
遍数:200遍,250遍,1/3:300遍1/2
年龄:6岁以下,不容易包本;6岁以上,容易。但是园长的心法(对孩子有没有信心)也大大影响!
2、字数大量
遍数与字数冲突时,要舍字数保遍数。
读了四书后,更容易理解论语;读了论语后,立即理解是不容易。
读经的概念,是开放的概念,是灵活的概念!是为全人类的!是要培养汇通中西,学贯古今的大人才!只要是有意义的文化,都是可以学习吸收的。
王教授,眼光胸怀长远广大,学思功底深厚!现在不是知识改变命运,而是智慧改变命运!
新儒家主张以中华文化为本,吸收西方文化,全盘化西!
3、时间大量
①课堂时间
尽其可能把时间大量,民办30到90分钟!
求智慧,是不需要注意力的,需要潜意识,需要一个氛围的;求知识,是需要注意力的。知者动,仁者静。
纵使只有30分钟,要滴水不漏,提高质量!
②每天读经的时间要大量。
③不仅是一天两天,而要一年两年甚至五年十年!
智慧的学习,需要提前学习!通过读经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第二部分:实操、落地与推广
一、作为老师,怎么教?
⒈选择教材标准①全本②有拼音③无插图④大字⑤无注解
关于经典精华糟粕问题(全本)
人们往往注重于糟粕,但是大都没有读过!
⒉怎么读?
①读出声(尤其成人)②大声读,读到忘乎所以,得意忘形③要领读、带读(年龄越小,领读遍数越多)④要齐读,不要散读(道场、氛围)⑤一定记遍数,(读完100遍,再读下一篇)100遍数是最低要求
3、亲子共读
利用周末业余时间亲子共读,可以召集三五个孩子朋友办个家庭读书会。集体读最好!
二、作为语文老师怎么读?
1、压缩课本时间,压缩课本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
用知识看智慧,智慧是糊里糊涂的。
2、向副科老师借时间
3、周末业余时间读经
作为学校,怎么做?
1、校长(态度认识决定校风)
2、教师理念(重中之重)(三个馒头培训)
3、家长认同(零基础宣导)
公立、私立都要做!
读经让孩子有定力,有智慧,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城乡差距,怎么办?
教师人才差距,校舍硬件差距
读经是解决差距的简易之道,唯一之道,有效之道!没有读经,农村孩子永远赶不上城市;有了读经,农村孩子就可以弯道超车,插上翅膀飞翔!
“一县一万人计划” “推土机” 推出人才资源:
这个世界不是不认可读经的人太多,而是了解读经的人太少!人才和资源都在读经圈外,在体制内!
①公关教育局,要有策略。②民间传统文化组织③
4、成立论语一百读书会
周末业余时间读书会,稳定道场,人才资源库
一定要有读经,也要看理论2:1或者1:1学习理论三种形式①看视频②研读六小篇(看、读)③讲师讲解
读经的益处:
通过读经①可以让教师敬业乐群②可以提升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政教工作开展③对孩子学习能力有很大提升(聪明)让孩子成人
理解问题 教师培训问题 不会增加老师负担 提醒:自己要读经
李永成:“全民读经,书香邵阳”
18师范毕业
25升到中学校长
27从农村到城市
28第一名、直接成为城市校长
29全市十大校长
30中学高级
35高级教师,中心校校长
38教育局 督导室主任
中学语文教研员
曾经的优秀,要打引号。
《孝经》讲座后,到道中书院一个月的学习后,虽然50多岁了。但是人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24天后,自己被征服了!道中书院的老师有学问、有胸怀、有担当、有大爱、有情怀!
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小时候没有度过经典,没有教学生读过;我又是幸运的,在天命之年接触到了读经教育;我很庆幸,我很知足!
此生此世,只做两件事:读经,推广读经。
1、筹办邵阳校长园长大会
26号论坛
规格最高:市教育局,文明办共同举办 局长主持,致辞区主任 副区长到场
规模最大:630人,还有人报名
效果最好:领导从头至尾听完,说:在我们听过的所有报告中,都没有这次有水平!冯院长,吴校长才是真正的专家,真正的学者!
2、组织“一县一万人”
截止昨天为止,已经宣讲了67场,八成学校主动来约的!
我是怎么做的?
1、作为发起人,组织者:要有信念,要有执行力
信念:只要是对的,就一定能成功!
2、做好一件事,要团队作战
邵阳市 资源整合()转变传统文化人员观念,认同读经教育理念成立 邵阳市读经推广领导小组
三区教育局合占一席,国学会一席,体制内老师一席
3、宣导 抓关键,要善巧
从城市涵盖农村,首先找市教育局相关领导/文明办副主任
立即下红头文件,很快落实到市区县级
4、体制内与体制外一起联动 朝野联动 不能忽视民间力量。 两天义工培训 做到每个人有事做,每件事都有人要!组织一定严密!
联络组工作
⒈事前准备 时间、地点、路线、讲师、志愿者团队(3-5名志愿者)
⒉每一场宣讲校长主持 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全程参加 老师听,家长
⒊志愿者要复场 拍照 维持秩序等,保障后勤工作
⒋教育局领导要亲自参加会议,做总结动员讲话
未来的目标:总目标2-3书香城市
具体工作计划:①组织“一市十万人”计划
②打造邵阳读经圈(50万人)
③成立1000个读书会
④培养本土宣导员200名;宣导讲师30名。
⑤1000人的志愿者团队(现有200人)
另外,要做的最重要三个工作:
一、要加大宣讲力度 (高广深)
高:高级领导干部
广深:不仅进中小学校园,还要进大学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
二、加强校长老师培训
三、组织大型活动,推动读经教育
张晓云之问:
1、什么是教育?
2、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3、什么是优秀的校长、老师?
专家型校长 学者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