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接近性目标与回避型目标
摘录:
“我们在设定目标时,要设定接近型目标,也就是那些你努力追求做到更好、能从中得到成长、得到快乐的目标。而非回避型目标,也就是因生存恐惧,不得不做的目标。”
“回避型目标,可以让我们生存,但接近型目标,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果你的目标是回避型,一旦工作很稳定,现实需求被解决,就会失去追求更好的动力,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可能性。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接近型,即便你财富自由了,还是会想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思考:
对于这两个名词,我的理解是,接近型目标等同于"我想要、我愿意”,回避型目标等同于“我不得不”。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接近型目标对接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回避型目标对接的是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应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直接设定接近型目标可能不太现实,因为如果现在的能力不足以匹配当下的选择权,会导致目标太遥远实现不了,反而容易知难而退。
我认为可以采取慢慢接近的方法。就是说,在回避型目标完成的情况下,抽出20%的时间,用刷视频、胡吃海喝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读书、比如学习一项技能等等,为接近型目标打打地基,慢慢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转换,直至无缝衔接。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做好当下的事,毕竟我们要吃饭要养家;但我们也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毕竟人活着不能只为吃饭养家,特别是在多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让我们脚下有路,心中有梦,眼中有光,一步一步的成长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no.2:设定目标榜样
摘录:
“首先,我们要先找到七个目标人物,他们是你的榜样,学习对象。这些榜样可以是真实的人,是你接触到的;也可以是离你很远的人。”
“我们把这七个目标人物,分出高中低三个层级。分别写下他们各自的三个硬本领,接着把这些硬本领中重复的部分合并计数,然后按照重复次数由多到少排序。重复次数最多的三个硬本领,说明是这些榜样人物的通用能力,就可以作为我们一生的的学习目标。”
思考:
这个观点和班杜拉的学习理论有相通之处,都重视榜样的作用。实例楷模——看到榜样的优秀之处并愿意成为他的样子。认知楷模——认为自己有能力成为他的样子。激发内驱力、自制力——为了成为他的样子付诸行动。可以简化为——我愿意、我能够、我行动。
应用:看到老陈这个目标人物,我有一种马上行动起来的想法,于是,我联想到自己的大方向和目标,在这条主线上,快速搜索可以作为榜样的人。设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一共七个榜样目标,并且列出了每人的三个硬本领。
整合排序后,我发现重复最多的三个名词是——持续成长、沉稳和接纳。看到“持续成长”很开心,因为它跟成长岛以及正在阅读的《成长之书》非常契合。
目标人物有了,特别是近期目标榜样,是我身边触手可及的两位好姐妹,随时可以受到熏陶,得到指点。我想从他们身上学习的品质和能力也清晰而具体。我仿佛看到,一条康庄大道在我面前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