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微博上有条热搜名叫“搬了一个暑假的砖”,是一个对11岁搬砖男孩的报道。我以为又是一个贫穷上不起学的事,毕竟这类悲剧太多了。随意点进去看,慢慢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看完后心情很复杂。
说的是杭州一条河边,有人注意到一整个暑假的时间,每天都有个小男孩在不间断的搬砖。有人上前问小男孩为什么这样做,他只说是“锻炼身体”。奇怪的是,在9月2号全国小学生已经开学两天的情况下,男孩并没有去上学,还在搬砖。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最后才了解到,原来这个该读六年级的孩子退学了。不是因为没钱上学,是他和父母都觉得现在学校教育不好。他现在在学一种“新教育”,是一个叫张一清的很厉害的人开的,他的博客里全是讲的“新教育”。搬砖就是在这个人的“新教育”理念下,锻炼人意志的一种教育方法。
男孩说“爸爸在搞金融,在家炒股。妈妈搞教育,在家和妹妹念道德经……”。估计也是在这个人的影响之下。
随后我去搜索了这个人的博客,发现里面的言论看起来振振有词,有理有据,其实简直是毫无逻辑,妖言惑众,典型的传销式“洗脑”。
打着新式教育的幌子,用孩子的未来画饼。
在农村的一个偏远地区建起几间平房,冠之以“一清学堂”,用一种私塾的形式,收高昂的学费,把小孩子封闭起来教学。传授些什么,不知道,我没有看出什么实质性内容。倒是对家长的教育不少,留给家长作业,让他们规划自己孩子的一生,进行例如搬砖之类的新式教育。
光有花架子没有内容,把教育停留在粗浅的体力教育,有点常识的人都能察觉到它的空洞和不可行性。然而讽刺的是,有不少家长十分迷信这套方法,相比之学校教育,花高价也要让孩子去上。
为什么?为什么家长能被洗脑?他们没有判断力吗?他们知识文化少好骗吗?
忘了说,男孩的父母都是大学生……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所谓的知识分子啊,有思想有文化,怎么这么轻易被骗了呢?这不科学!
当事情荒唐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你不会想着去反驳否认,而是想发笑。开始我也觉得可笑,不可思议。但是随后一想,不奇怪。
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是教育传销钻了社会教育,家长心态,公众倾向,法律缺失的空子,是这些社会问题的一次小型爆发,也把许多社会现象和问题推到公众面前。
首先,长久以来被诟病,被谩骂,同时也根深蒂固留存到现在的中国教育本身的弊端。
由于学校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长久以来得不到重视解决,学生和学生家长得不到安全感,就开始不信任当前教育学校教育也就慢慢丧失了威信。教育传销抓住了家长的这一心态,这才有了滋长的基础和空间。
我也认为现在很多学校办的很“烂”,相信有同感的不在少数。
其中有两个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烂”的越来越明显的问题:一个是教育体制的刻板;其二是教育重心的偏失。
有位作家的一篇文章被选作了中学语文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我忘了谁了,他看完后面的考题说:“我一个都答不上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当时在想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但是我们要考试。所以用一种朦胧的感知开始胡编乱造,硬写一大堆,希望碰巧答到标准答案上的关键词,踩点得分。不然分数还是惯常的悲壮,让鲁迅巴金郭沫若来拯救也白搭。
刻板的够明显吗?够了。相信只要在国内上过学,都在考卷上遇到过不止一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考题。
再说教育重心的偏失。
现在很多老师忙着写论文,走穴开课,赚钱赚荣誉称号,校长忙着外交应酬访问,半年见不到人。上级要来检查了,要评荣誉学校了,就开始拉着学生折腾卫生,体育,文娱活动。为了升学率补课到11点,还美其名曰为学生好。
都不把重心放在教育上了,不研究社会形式,跟上社会需求,调整教育方针了。坐在故纸堆上教书育人,不进行知识的更新创新,你想教个什么样的人才出来?
结果就是学校和老师都在很认真的敷衍整个社会,导致学校教育和社会脱节。
可能很多求职或者已经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过这句话:“现在你们在学校里学的东西都太土了”。这话我是从朋友面试后的吐槽听来的,当时面试官就是这么给她说的。你在校认认真真学习,工作的时候发现学校教的派不上用场,上司还抱怨说怎么现在你这样的大学生什么都不懂。
两面受气,怪谁?
韩寒说过知识学到初中就够用了,咪蒙也公开支持学生休学实习,还有很多这样在青年人中具有影响力的人表达过自己对学校教育的鄙视。这些轻率的看法在各个大V,公众号的争相转载下会很快弥漫感染,加重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不满意,不乐观的心态。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宣扬 “读书无用论”,是逃避的借口,也是确实的压力。
人们从学校那里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就开始寻求多元化教育。出国,网校,远程,自学,私塾……
2013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国内约有1.8万名学生没有在校接受教育,选择了在家上学。其中54.19%的原因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数字和比例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所以说教育的缺失就是导致此类社会现象的原因?恐怕不是。学校教育只是一根导火索,爆炸的是人们的情绪。
其实反观社会环境,大环境下,社会80%的财富流入20%的人手中,并且这些财富作为原始资本只会越滚越大,然后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财富、资源、阶级就这样不断固化,人才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窄,进入上一层越来越困难。“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相应变小,学校教育有心无力,不能像以前那样发挥巨大的成效。这让寄予学校教育很大期望,把它当做跳板的公众感到失望。而且本来教育资源和教育输出也不可避免存在固化现象。
国家教育正在极力由“填鸭式教育”往“引导式教育”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扶持技术学校,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合适的技术学校。很多人也看不到这些,只是一味的揪着现有的缺点不放,进行苛刻指责。就算真的有一个完备完善的教育体系,人们对孩子未来的焦虑也不会真正减少半分。
所以,不将视角建立在社会前进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审视,你没有资格去看不起学校教育,鄙视高考。
说到底,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模式,而是人们的认知和心态。
对于为什么要读书,要高考,要上大学的认知。对教育和成长的心态。
知识学多学少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孩子人格,三观形成的这前20多年,他需要在相对纯粹的环境下,与同龄人交流互动,接受正面的引导。通过人际,思想,竞争等各方面的碰撞,摩擦,发掘自己的天性,形成一套内在的三观和价值体系。让他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态度,觉悟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社会人。
像孩子父亲所说通过搬砖来静心,加强自我约束力来成长的方法不现实。闭门造车,以后他除了搬砖的毅力,还有什么?这样搞是不行的,不信你看闭关锁国的清朝。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没有经历过现实洗礼和冲击的强大是虚伪脆弱的,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人始终是社会人,不可能脱离社会。
成长需要时间,教育需要过程。
可最可怕的是有的家长愚昧无知,还以为自己意识先进。
现在许多家长功利心太重,一味地焦虑着急,拔苗助长,希望十几岁的孩子就能懂得别人过完大半生才明白的真理,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方法学的越多越好,最后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样不切实际,痴心妄想,难怪把孩子的前途毁在“教育传销”这样的邪门歪道上。
我们不是要先给自己订个指标,出多少个科学家,发明家,教授,学者,或者马云,然后直奔指标前进。首先,我们应该教育出的是一个“人”。
开学了,还有多少像这样因为认识歪曲而选择不读书的孩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想到这么小,还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在扭曲的教育观和错误的教育方法下接受“改造”,早早畸形发育,没有了天真活泼的笑容,我就感到很沉重。
这个新闻里孩子的姑妈,小学校长,派出所,不是没有采取过行动来劝说,挽救。但是收效甚微。
这已经不是媒体和派出所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事。
我们有那么多法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刑法,儿童权益保障法……就没有哪个法律是可以解决类似问题的嘛?
我们是否该思考下,如何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更加有力的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否能看到一种可能性,当采用更强硬的手段来保证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福利组织能够接收这些孩子,直到他们有足够的自主行为能力人意识。
距离我看到这条新闻过去几个小时,再看,热搜榜上已经没有这条消息的踪迹。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热点很快就会冷下温度,扔在一边被新的热点代替,很正常。但我还是希望这个被淹没,你没来得及看到的新闻,能被更多的人知道,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反思。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更深远一点的启示思考。
如果能启发一点点更好的改变,这就是我们坚持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