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祁阳甘泉寺
原创(文)于文明
天雨不润无根之草,佛祖只渡有缘之人,佛国的安宁已成为我清淡生活的习惯,时光也仿佛慢慢隐去了浮华与炫丽。心中的那一片禅静,在季节的流连中对甘泉寺庙总是十分神往,这份向往忘了自我而相约春夏秋冬。看天下风景佛占先知。有寺庙的地方必有风景,这确实是真的。寺庙多是在清幽风光好的地方。古树幽径、小桥流水、清风明月、鸟鸣佛音,赏心悦目。站在山门前,远眺祁阳龙山公园,松涛阵阵、满目青翠。掬一捧碧清甘泉水。掌一盏长明灯,净瓶柳枝清弹,清盼平安的生活,弹走一切妖孽和不如意。净水洒在贪婪聆听飘渺梵音的耳朵上,水随流而耳垂漫长。顿觉清凉欢喜,身心融入这仙境之中,浊气全消,恍如出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中蔓延一种对佛的信仰,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恩,看残断宫墙古壁青灯、迷恋听暮鼓晨钟。吻那种静到极致的禅味。邂逅心底人生善良的灵魂。那低沉的打击鼓乐就是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这里可以随意俯身丈量甘泉寺那些历史的脚印与典故,感受庄严肃穆的礼仪。悠扬荡气回荡的梵唱。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
释迦摩尼弟子清澈醇厚《大悲咒》的诵经声,虔诚地将大爱的执着,诠释得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如梦幻般的神奇。似雾、似水、似浣、似纱虚无缥缈、似天籁之音。闭上眼睛,倘佯于甘泉寺有生命力的雕廊画柱之间,穿越时空翻过那古老壮丽、浑厚的历史文明画卷。
甘泉寺的静,静的如一湖秋水。甘泉寺的美,美的如遨游云端的仙境。她族拥着弟子信众,一脸安祥的神思,仿佛她正在轻轻地说着自己的辉煌与荣耀,自己曾经的无奈与沧桑!说着当家释慈海师父为甘泉寺的将来规划而点赞,说到甘泉寺现在的现状而低落,但却丝毫掩饰不住赞赏海师父,从心底泛出那特有的佛家弟子的从容气质,像是从岩层剥落的辉煌,陈述着甘泉寺沧海桑田的变迁。石雕栏杆的斑驳,见证着中华文明文化的经纬,信众居士虔诚地点燃柱柱的清香,轻烟缕缕,膜拜在你不老古韵中的袅袅香火。在佛前忏悔自己,祈求宽恕,一心向善、寻求神灵的庇佑在心底舒心舒畅的荡漾。
(前左一伍锡学县文化副局长、黄承先县委书记、释慈海甘泉寺住持、钟上元县政协主席、笔者后左二)
如今,这座寺庙静默在朝阳霞光里,风雨腐蚀的光柱子错落有致打着长长的签章,剥了灰的墙上,时而咋着眼,时而望着舞影弄轻袖。仿佛在提醒着世人,这儿留存着惜日的尊贵与佛国空灵的禅意。梵音洗过的石级上,信士来来往往,祈求着风调雨顺、祈祷着天下的和平。佛学倡导的生命轮回。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总以为还有大把时间从头再来,来弥补人生缺憾,岂不知时光一去不再复返。数年生活的变迁,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却堆积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激活我们内心潜在的善良,感动着真真实实我们的生命与心灵,日子在不经意间悄悄远行,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一路匆匆而过却没有办法回头,没有一个季节一段时间可以省略,一步步走来,沿途的风景与故事只有自己去领悟,多年的收获除了感恩,得到的似乎只是用心待世界,用情待人间。
千年庭院,青砖红瓦,斗檐拱壁,凸显出了它的厚重与渊博浩荡,据史书记载,甘泉寺位于祁阳县城龙山之侧,因寺前有一泉水清澈甘冽而得名甘泉井,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至今有915年历史了。明永乐年初(1403-1425)祁阳僧会司僧官善义在甘泉寺原址故基上重修甘泉寺。明成化5年(1469年)甘泉寺主持法佑和尚又进一步扩建,规模宏大(包裹现有的祁阳二中及周边山头),浙江布政使祁阳进士宁良写了《修甘泉寺记》。建有大雄宝殿、三世佛须弥座、鸾风轮、螺伞盖等,占地10公顷,房舍300余间,常住僧侣200多人。
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源于印度。几千年来,也必然随着中国历史的兴衰而历经考验,甘泉寺也是命运多舛,史上曾几度数废数兴,1980年以后,得到县政府重视,特别是县委书记黄承先、县政协钟上元等领导同志,把甘泉寺重归僧众管理,宗教活动得以恢复。使祁阳县各个阶层越来越多的信众认识佛法,学修佛法,生起正知、正见、正能量、正思维。为维护社会稳定起了的一个桥梁作用,弘扬全民修心学善的一个决定性的杆杆。1999年六祖方丈上大下愿法师以后,佛事活动走上正规并发扬光大。现皈依弟子近几千人,信众数万人。已成为祁阳县最大的正法道场,历史韵味加之现代气息,使得甘泉寺这座千年古刹更具有佛教文化特色。屋宇为三进,中间是大雄宝殿,两厢有寮房、斋堂、客舍。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西方三圣、地藏王菩萨、弥勒菩萨、十八罗汉、七祖等诸多尊佛像。是湖南省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湖南省五好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的宗教,在统一社会意志、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等方面往往起着其它政治力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 该寺现观斑驳不一,建筑物年久失修,场地狭窄,无消防设施,寺庙格局不全,信教群众日益增多,正常公益活动无法开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而,扩建甘泉寺,打造甘泉寺综合宗教文化品牌,发展祁阳宗教事业,对“两个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浪潮的推促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扩建了一部分寺庙常规建设用地,重建修复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重修甘泉寺福祉绵长、是祁阳的一个城市地标,是造福祁阳子孙后代千秋大业。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甘泉寺是祁阳香火最盛的寺院,祖祖辈辈历代相传在该庙许愿最为灵验,明代徐霞客慕名二次拜访,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每天这里都是人头涌涌,吸引大批香客前来进香朝拜。人生苦短,岁月不待人,能在有生之年为甘泉寺、为大众做一点点事,那都是善行之举。常怀菩萨心,方为后人敬重。
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功德无量,放下来,放得开,用心待,万事易,得自在。禅如人生,尽在点滴之中。禅如世事,常怀平常心方可得悟。满脸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双肩韵律流动而你就是释迦摩尼佛,心是那么静,是那么安然。
甘泉寺的山还是那个山,甘泉寺的水还是那个水。古刹依旧是古刹,而来来往往的香客永远只是风,风过无痕。纵然是那些达官贵人、名人雅仕乃至平民百姓,留下让后人景仰的故事与笔墨,却也只是物是人非,不能如山水那般真实永恒地存在。我们都是平凡的过客,我们普通的只是佛前的一粒渺小的粉尘。然而,无论你是高贵的生命还是平凡的灰尘,一样是可以感受到甘泉寺的禅机仙气,一样是可以触摸佛祖的铜像金身带来的安宁,只要我们心中有佛既是佛,我们都一样可以得到释迦牟尼佛的庇护。而这也就是历代迁客骚人要表达对甘泉寺顶礼膜拜的神灵精髓以及对祁阳百姓那一份深爱的升华。我们是否应该还要做的什么?
作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的甘泉寺,和故宫一样浓缩着历史的风云变化,是一座百姓心中流动着千年不腐的血液、凝聚中华华夏祥和的文化。
于文明草于听风楼2017-9-15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