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自卑么?
仔细分析下自己,应该有些轻微的自卑症吧,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怕别人看不起或者嘲笑自己。在某些时候会对自己低估,觉得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不敢太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怕自己说错话。所以最后我成了那个做事儿犹犹豫豫,在外人面前大多时候都安安静静的自己。但是我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完美,就放弃了自己呀。
正如阿德勒在他《自卑与超越》的书里提到的一样,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处理好了可以成为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处理不当则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能毁灭我们,也能成就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自卑成为变强的原动力,便是阿德勒书写这本书的目的。
书中阿德勒通过生活的意义 、心灵与肉体、早期记忆、梦、家庭及学校的影响等12个方面来表达了他对于自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影响着他的一生。培养一个孩子正确认知世界,正确认知人生的意义至关重要。
2.自卑的人是在童年时期有过不愉快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或者太过受骄纵,而形成了错误的“人生意义”。
有过不愉快的生活经历和环境的孩童,在长大后可能在面对困难时把困难看的太大,选择低估自己,低估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帮助。
太过受骄纵的孩童,在长大后缺乏独立性,希望目光永远聚焦在自己身上,当目光远离时,就会感到失落与不安。
3.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获得一种安全感,一种稳固的地位。当我们无法获得这些时,自卑感及其他的一些情绪将会产生。
4.拥有生理缺陷的人,心灵负荷会比较大,会变得更自我,更容易产生自卑情结 。但是能积极克服的话,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因此不要因为身体的缺陷就放弃自我,对自己感到自卑。
5.“自卑情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时候表面的优越感,只是对内心自卑感的补偿及掩藏。必须找到生活模式中沮丧的环节,然后在那一点上不断给予勇气,才能真正的克服自卑感。
6.通过儿童时期的早期记忆,可以探索到个人心灵秘密,人体的记忆通常记载着我们自认为重要的事件,从而找到我们形成各种人格的原因。
7.母亲的教养方式是否合适,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母亲就像一座桥梁,在我们和社会生活之间产生连接作用。母亲要先让孩子与自己建立联系,然后引导孩子对父亲以及对社会产生兴趣,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结。
8.学校教育可以对某些家庭教育缺失的进行补充。
9.青春期是孩子所处的一个新的境界,潜藏在生活方式中的一些问题会日益暴露。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敏感,如果有人在这个阶段被讽刺挖苦,则会误以为自己真的很笨。如果在这个时期对成年期没有一定的准备,则会显得非常慌张。他们不会关注他人,不喜欢主动与人沟通,也不喜欢倾听,不喜欢工作,不爱看书,只知道胡思乱想。
10.我们越是对孩子施加命令、告诫、批评,他们就越是感觉到迷茫;我们越是推他们向前,他们越是匆匆后退。青春期中的孩子往往是悲观与怯懦的。
11.职业,朋友,爱情与婚姻这些方面都需要与人合作,与人建立联系。学会与不同的人合作,才能在各个方面与同伴一起达到目标,营造幸福感和成就感等。
12.合作能力有限的人,他们无法对他人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现实以及超过他们的合作能力后,他们就容易犯罪。
通读完这所有的观点,阿德勒最主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初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可以进行弥补与辅助,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家庭里父母的教育与引导。学会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对自己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懂得与人合作。在青春期时不要对他们进行批评与讥笑,家人对自己的不认可,是对孩子自尊心最大的损害。
回想自己的童年,形成自卑情结的因素可能来自于父母早年间经常的争吵,两个都是自己深爱的人,他们每对对方伤害一次,就像是是在攻击自己的手心手背一样,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也有可能来自于身边大多数人常挂的那句“看别人家的。。。多好”,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潜意识里也种植下了对自己生活不满的种子。但是作为他们唯一的孩子,我的父母尽了他们最大的能力给予我物质上的满足以及他们的关注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算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不过这也不重要啦,其实这些也不是父母刻意为我们造成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下的他们拥有的方法和经验不同,无心留下的痕迹。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过去的生活为我们留下的不完美,那就接受他。自己哪里不好,那就去训练哪里。想让自己变好,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训练和积累。如果自己变好的意愿足够强大,心灵会指挥我们的肉体行动起来的。动不起来,那就再强化强化自己的意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