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当中,家庭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概念。
“愿意成为员工美好的大家庭。”
“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希望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爱护。”
在很多企业的员工手册中,经常能看到以上的说法,甚至有的企业,还会组织学习诸如弟子规之类的传统书籍,来加强和巩固这种家庭文化的概念。
当然这是不足为奇的,家庭是一个社会的最小单位。就像一串葡萄,整个社会,就是那串葡萄本身,依靠法律,道德准则联系起来,松散并且有一定的包容性。而家庭,则是一个个葡萄颗粒,组织严密,井然有序。当然和葡萄这个比喻不同的是,社会本身会带上葡萄颗粒的某些特性,比如欧美社会,宏观来看,就像是一个欧美家庭,而中国社会,就像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
不止是社会本身,家庭文化,会渗入到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比如政府,当然也包括公司。
所以你去观察一个公司,特别是那种传统制造业,小规模的企业,这种家庭文化会被无限的放大。
首先这种公司里会存在一个大家长,或者是董事长,或者是总经理,他有着绝对的,不容别人冒犯的威严。当公司开员工大会的时候,这个人一定会坐在首座,并且做最后的压轴发言。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母。
除了贾母之外,这种公司另一个常设的角色是王熙凤,也就是公司里的一把手。精明能干,待人接物很有水平是这种人最鲜明的特点,这种人通常管理着公司的日常,将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在公司里,这种人的职位一般是经理或者部门经理。
当然在有的比较小的公司里,贾母和王熙凤,也就是大家长和一把手这两个角色是由一个人扮演的。另外,在这种公司里,实习生,新员工,老员工都有着自己相应的角色对应着传统大家庭里的角色。
为什么现在的企业当中提倡家庭文化?我们知道,中国的家庭,是受整个儒家观念的熏陶的,而儒家文化,是提倡稳定,安宁,舒适。这种文化肯定不适合被用在高度竞争的商场当中的。但是儒家文化还有着另一面,即作为统治者工具的一面,长长三千年的中国历史,经过秦汉时代,隋唐时代和明清时代三个时代思想家的改造,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顺手的统治者的工具。企业家们看重公司当中家庭的概念,其实利用的就是这个,也就是对员工的绝对统治。在这种文化背景当中,企业家让他们的员工往东,他们的员工绝不敢往西。
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当中,这种家庭文化真的应该被提倡吗?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你把它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甚至五年前的中国社会比较,它都有着极大的不同,至少在五年前,阿北的豆瓣是不接广告的,而简叔的简书,是没有人听过的。但是五年后的今天,这一切都变了,阿北接起广告,写起软文起来毫不手软,而简书,也在它特定的人群之中慢慢流行了起来。
在这种社会中,人会判断失误。投资人,互联网,物联网,各种概念,你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扑面而来,在这种嘈杂的,信息过剩的时代,你想判断正确,知道真相是一件非常困难事情。
而且大多数公司的责任人都是中年人和老年人,人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思想会成型,他们一般不会接受新的思想或者潮流,而是用自己原有的那一套思想去解释新的思想或者潮流,当他们解释不了的时候,他们就会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当然不是年轻人真的整天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而是,这些人整个的思维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
而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年纪大一点的人,会想着把钱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但是无牵无挂的年轻人,不会这么想,他们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生活,不会把钱牢牢的抓在手里。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不懂年轻人在想什么,你的生意是做不好的。
大家庭式的公司,除了跟不上市场的潮流之外,还有另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它会压抑人的创造性,而这种人,通常指的是年轻人。你可以想象,在这种公司里的年轻人,如果有一个年轻人对公司生产,销售或者其他领域有一个很绝妙的想法,他要实现这个想法,会有着什么样的麻烦。
首先,他要得到他的主管的批准,他的主管上面还有主管,一层一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麻烦,他的想法就泡汤了。就算是他的想法通过了,因为资历的关系,他也得不到多少有效的资源,而很多想法,是需要资源的支撑的,要不然,那些大学教授,怎么整天惶惶如丧家之犬,东奔西走,申请课题呢?
很多商业上的绝妙的奇迹,很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想法。比如Facebook,推特就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想法而崛起的。在商业活动中,抓不住想法,就抓不住一切。
很多传统的,有着固定供货商,固定销售渠道,属于现代工业体系当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企业,那他们倒是使用家庭文化来管理他们的公司而不必担心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服务业,或者新兴传媒业,还在使用家庭文化来管理他们的公司,那么,他们的管理者,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这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