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王蔷教授说过“课堂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很明显,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从2017年核心素养的颁布,除了参加一些有关核心素养的培训学习之外,我经常会通过一些相关材料了解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含义。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机械的记忆和理解,随着慢慢的学习,开始逐渐在自己的英语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英语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该做的贡献。
针对英语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我通常会问自己每节课的落实点在哪里?如何落实?因此,我经常会在课前思考下问题:谁在学?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经验?已有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的态度状态?这节课该什么样的补充材料?如何设计他们的思维冲击点?如何激发他们学习与思考的兴趣?通过以上的思考,感觉到每节课,都能看到学生眼睛发光的惊喜与顿悟,尤其是听到他们“哟,是这样啊!”心中豁亮的声音,感到由衷的欣慰。
一、突遇新况,将计就计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当我急匆匆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在投入地读背着什么,问了一个同学,才了解到,原来是课代表提前布置了本单元的长篇阅读背诵,课代表还告诉同学们Ms.Wang上课要提问。这个班是实验班,学习程度整体不错,其实我很少布置作业,大多是课代表布置,同学们就能认真地去执行。为了支持课代表的工作,我会配合课代表检测学生完成情况。可是今天怎么办呢?本单元的长篇阅读计划明天再讲,因为这节课前面还有一个课时的听说课,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听说课,还是将计就计,与课代表达成一致,上一节阅读课?
稍微想了一下,我决定上一节阅读课。因为我在想,如果我是学生,我此刻的心情——能背下来的和不能背下来的两种心情,能背下来的希望得到展示机会,没有背下来的看到背下来学生的展示也会在内心鼓劲儿。如果我是学生,我当下的知识储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什么?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怎么办?我最希望得到什么?有了这些思考,不再纠结。尽管为了听说课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阅读课还没来得及好好的想怎么上,幸好是教过几个循环的熟教材,对阅读内容并不陌生。
二、文本梳理,做到运筹帷幄
这篇阅读是关于Kate和Gina两姐妹物品摆放的介绍,通过两姐妹物品的摆放位置,学习如何询问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并提供学生养成整理物品好习惯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难点是最后一句话“She always asks.”。因为前面三个预备单元加上正式篇四个单元主要内容是有关“be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而上面这个句子是学生首次接触到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学生一定会和刚刚学过的名词复数混淆。这也是为第五单元正式学习“实义动词”一般现在时垫基础,因此也不容忽略。
三、提问,让学生深入文本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开始上课了。首先,我拿出学生的“名片”——上课为了提问方便,让学生制作的个人信息卡,带有学生英文姓名、英语格言、兴趣爱好等个人信息,便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是七年级刚入学的学生,想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这也是其中一个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课堂上提问的机会均等性。
“Owen,please!”我抽到的第一卡片是一个名叫赵锦琦的孩子,英文名字叫欧文,不爱讲话,发言不太积极,英语成绩在班里处于中间靠后的位次。“他会背吗?能流利的背下来吗?背不下来怎么办?”我大脑飞速的转着,因为这些没有提前预设,需要靠课堂上的生成而采取相应措施。欧文快速的踏上了讲台,出乎我预料地背诵很流畅,他最后一句还没背完,大家的掌声已经响起。
看着他背的如此熟练,我心里想他一定对我文章大意非常理解了,给了他一个问题:Who is tidy,Gina or Kate ?How do you know?(Gina 和Kate谁整洁,你如何知道的?)这个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概括,以及寻找细节信息。听了我的问题,欧文没有思考,回答说是Kate. 掌声再次响起,当我追问他 “How do you know ?” 的时候,他面露难色,因为按节奏背下来不难,但是不看课本提取确定的信息,的确有难度。这是我刚开始没有思考到的事情。然后我告诉他没关系,回到座位上拿出课本找一下。其他学生也跟着我的指令,从课本上找相关信息。找到的有点儿兴高采烈,都跃跃欲试,想要回答。我还是把机会给了欧文,当然他也非常轻松的找到了文中的细节。
为了让学生更加理解文本,我又提出来了以下问题。“How many things are mentioned?Where are they?What are Gina's?And what are Kate's?Please circle them.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开始深入文本,这些问题并不太难,所以设定四分钟的时间绰绰有余。接下来,左右黑板上分别写上Gina's 和Kate's ,让学生分别列举Gina和Kate的物品,在列举Kate物品的时候,我特意写的非常规整有序,让学生展开对话,针对物品的位置问答,又让学生回答的时候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不仅仅是介词短语。学生一边问答,我一边板书,用双箭头指向每个物品的具体位置。接下来在列举有关Gina的物品的时候,我写的特别随意,再问物品位置的时候,除了提到Gina书的位置(到处都是),其余物品都没有显示出来它们的位置,让学生问答的时候,学生会问,不会答,我帮助他们说“Sorry. I don't know. ”然后全部画哭脸。并且把She always asks where her things are.写到黑板上。接着,我让同学们用一个词分别来形容Kate和Gina。先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同伴分享。最后挑了几个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答案,很多同学能够用“tidy”形容Kate,对Gina用的是“not tidy”, 我问大家想不想知道哪一个词可以代替not tidy,他们当然想了!我告诉他们是“messy”或者用“disorderly” .
四、联系生活,情感渗透,以读促写然后问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tidy”. 我诡异地笑问“Really?”然后拿出讲桌里我打印的照片——我让家长发过来的学生房间,本来是让他们进行口语交际。展示了几个比较整洁的房间图片,并且点名表扬这些同学整理房间的好习惯,然后又出示了两张杂乱无序的房间图片,看到这两张图片学生们都笑了,并猜测着是谁的。我没有告诉他们是谁的,但是学生眼睛很敏锐,发现了一个书包是一个名叫“暴念松”的男生的,并且在下面窃窃私语,因为“暴念松”经常会把东西胡乱放,他的课桌旁边常常一堆东西,书包、脱掉的上衣等。“暴念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我问他可不可以改掉乱放东西的习惯?他一口答应可以,我说好,大家一起监督。
接下来我给每个小组发了几张照片,要求和同伴有关房间物品问答并记录下图上物品与位置,然后仿照阅读范文写一篇小短文,不少于10句话,要有单数物做主语和复数物主语两种形式。大致上用了六七分钟的时间,学生已经完成。我们用投影仪展示了几个学生的作品,发现大多数学生问题是“主谓”数的不一致,个别同学句子中缺少be动词。对书写规范程度也做了一些评价。
五、突破难点就在一瞬间。
我告诉学生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时候,尽管be 动词没有确切的含义,但是不能省略,动词在句中的重要性,相当于人的心脏,不可缺少。英语又是法制语言,在结构上要求很严谨。因此,表示位置不能缺少be动词。学生一句“哦!”好像明白了所有。
接着针对文中“She always asks.”这个句子,我让学生先以“直译”的方式翻译成汉语,并告诉他们这个句子中ask有确切的汉语意思“问”,叫“实义动词”,当一个句子里有实义动词时,看主语确定其形式,(在一般现在时态,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用单三形式,其余人称作主语,动词用原形。)动词时态里面的动词形式是英语与汉语最大不同。
六、带着疑问找语法注解,促进自主学习
用三言两语很难把一个新的语法讲透彻,我告诉学生,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如果想了解更多有关“实义动词”的知识点,请翻到课后P90—P91的语法注解。
七、不足之处恰为真实显
尽管这节课最后书面表达展示数量少,个别同学对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还不太理解,但是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我探索,然后带着探索的结果进入下一节课,定会有更深刻地理解。
一节没准备的课,却又是一节真实的课,一节师生经验同时被改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