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希望鱼能活着抵达港口,因为活鱼比死鱼 的价格高好几倍,然而只有一艘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人们纷纷探访,想知道 这位船长是怎么做的,可他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船上的鱼槽, 发现和别人的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里面多了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生性好动而四处游荡,偶尔追杀沙丁鱼。沙丁鱼则因发现异己而紧张不已,四处逃窜,把整槽鱼搅得上下浮动,也使水面不断波动,从而使得氧气的供应得到了保障。如此这般,就能保证沙丁鱼活蹦乱跳地运进渔港。这就是所谓的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带动作用和刺激作用。带动作用,是因为那些“鲶鱼”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个人感召力,周围的人群总是在关注着他们、不知不觉地仿效并追随他们。刺激作用,是因为“鲶鱼”积极向上、能力强,能够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关注、支持和更好的待遇,会给其他人群带来压力,从而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再辅以得当的引导,就会出现“比、学、 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例如运用在管理中,当一个组织内部人浮于事、缺乏效率的时候,在内部挖掘或从外部引入一些“鲶鱼”,通过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带动和刺激组织的其他人员,从而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良好竞争氛围。这里的“鲶鱼”是指那些个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着较强的个人感召力的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