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习,在阅读中汲取各种知识营养充盈头脑。可以说,阅读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不同的书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收获。
从儿童的早期阅读,到小学初中的名著范本阅读……在全民大力提倡阅读的今天,读书已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时尚,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一份烦嚣之外的静修。
有幸邂逅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豁然明白阅读的不同办法、工具和带来的不同收获。
回顾以往,读了很多书仍然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把书翻一翻,但是过后好像什么都没记住。
用彭小六的话来说,“这是因为你的爬虫脑和哺乳动物脑已经帮你把大部分的信息过滤掉了,因为它们觉得没有用,所以并不会把信息传递到你的皮质脑——新大脑皮层。这个跟你没有关系,是你大脑天生的机制决定的。”
简要了解下大脑的特征:
1.大脑喜欢简洁化、结构性强的图案,比如手绘笔记图、思维导图等,这些具体的图像化更能帮助记忆。
2.尽量在精力充沛的时候阅读,把握好时间。
3.利用好注意力,学会在书中找关键词。心理学有个名词——鸡尾酒会效应。(即使在嘈杂的环境,有人呼唤你的名字,你也可以快速分辨并应答。)
4.利用番茄钟、冥想或者跑步提升专注力。
5.锻炼记忆力。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好书要反复读三遍以上。
6.正确面对压力。可以先从简单内容入手,再一点一点加大难度,慢慢就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7.养成阅读习惯,也就是所谓的阅读饥渴症。
那么怎样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效?让阅读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价值?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自己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这句话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析:
你自己:你的阅读状态,阅读的目的,时间的把握以及精力的分配,都要考虑进去。
要读的对象: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纸质的、电子书、还是一篇文章。
你的输出: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写一些自己的心得、感受、书评。
接下来分享阅读方法之一——碎片化阅读
读书不在于读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碎片阅读就是有目的地学习,也就是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想要的知识。
参考彭小六的做法:“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一下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能把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到什么领域?”
用一句简要的话来说就是:
时间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时间内对内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学习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
碎片学习的本质其实就是概念学习。
需要借助的工具:印象笔记(一个独立的 APP),可以直接记录来自课程和图书中有用的知识点。
碎片学习的方法:提炼、链接、融合。
提炼:将一篇三五千字的文章,提炼成一句话、一个片段;链接就是要跟自己的经验相关联;融合就是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
付诸行动:
首先,要察觉到自己每天有多少零碎的时间。
其次,明白这些零碎的时间可以做什么。
最后,利用上述办法付诸行动。
抓住碎片化时间阅读,一定有持续精进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