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卡与丈夫住在一个美国小镇上,他们育有一儿一女,算是家庭圆满。他们的家庭结构是,弗朗西斯卡负责家庭内务,老公理查德打理着百年家族牧场,绝对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
小镇上的生活比较安稳,对婚外情有着严格的道德审判,如果谁家发生婚外恋这样的事,便会被邻里们用异样的眼光对待。
一天, 理查德要带着17岁的女儿和16岁的儿子去市里参加比赛,4天后才能回来,出于对照顾家庭的疲惫感,弗朗西斯卡并未与其同行,而是选择只身留在家中。也正因为此,她偶遇到了从外地来到小镇上寻找罗斯曼桥的罗伯特,俩人迅速发展了一段4天的婚外恋情。
婚外情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属于敏感话题,因为它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命运,关乎着人伦道德。
弗朗西斯卡陷入到了爱情当中,花了4天的时间和罗伯特在一起。相比平淡如水的婚姻,自然罗伯特更加有吸引力。在罗伯特的眼里,弗朗西斯卡是美丽动人的女人。情人眼里出西施,弗朗西斯卡在遇见罗伯特之后如同青春期的小女孩,变得俏皮可爱,她为了罗伯特亲自去镇上买了一条性感的裙子,享受着爱情的浸润。
面对确定的婚姻,和不确定的罗伯特,弗朗西斯卡的内心十分挣扎,她要做出决定,是跟随罗伯特离开小镇去追随爱情,还是留在婚姻中,继续为家庭负责呢?
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婚外情感的热烈,而是在一番挣扎之后,女主角选择了婚姻,这是一场感性与理性的搏斗,更是一场现实与理想的战争。
她知道如果跟随罗伯特一走了之,必将伤害两个孩子,还有丈夫。并且她的选择也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情感走向。在做决定的那一刻,理性战胜了情感,现实打败了理想,她眼看着罗伯特消失于自己的视线之中,渐行渐远!
一不小心陷入婚外情,选择放手,这是成年人该有的克制。
她的决定之所以有意义,正是在于在去世之后,她选择告知孩子她的秘密情事,并立遗嘱希望儿女将她的骨灰撒在和罗伯特相爱的罗斯曼桥上。她为婚外情找到了归宿,这个归宿便是在身故之后。
因为她知道,如果生前就为了爱情而抛弃家庭,不仅仅是她的丈夫和孩子不能接受,恐怕连她自己都无法接受。
弗朗西斯卡在死后告诉孩子自己的选择,不只是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情事那么简单,当然也不是一定要把骨灰撒在哪里。她是想要孩子透过她的选择明白一个道理:婚姻中责任大于爱情。
正在婚姻的十字路口中迷茫的兄妹俩,透过母亲的遗书和遗作后,读懂了爱情与婚姻的不同,也为婚姻重新找到了方向:他们选择好好珍惜家庭。
当沉迷婚外情的时候,弗朗西斯卡的眼里只有自己,以及眼前的情人罗伯特。但到了要抉择的时候,她就不能再把事情想得简单。她想到了两个孩子,想到了丈夫。这是绝对不可能忽视的现实。
其实,如果她选择一走了之,这段爱情并不会被世人祝福,也不再拥有她的美感。甚至有可能他会像罗伯特的前妻一样,受不了聚少离多的夫妻生活而选择离婚。那个时候,所有的懊悔都将化为凄惨,爱情会变成可怕的笑话,结果未免太过讽刺。
况且,于她而言,一走了之丢了家庭,丢了孩子,也丢了自己的声誉,而于罗伯特而言,他一生漂泊,有了弗朗西斯卡,他身边多了知冷知热的人,并没有什么损失。
爱情,不单纯是爱情,也有计算得与失。当失去大于得到,显然它是赔本的生意。诱惑与风险并存,在爱情中也是如此。
小说取名《廊桥遗梦》,廊桥就是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相爱的一座桥,遗梦,也就是说爱情就像一场梦,醒来还是要遇见现实。最后,弗朗西斯卡也只能和罗伯特在另一个世界里再相遇,这个世界可以是精神世界,可以是死后的世界,但绝对不是现实阳光之下。
于弗朗西斯卡而言,罗伯特虽然走了,却一直住在了她的心里,她希望死后能把自己交给罗伯特,交给爱情,所以她交代儿女,将自己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罗斯曼桥上。
弗朗西斯卡并没有和罗伯特走到一起,它保留了爱的美感。
然而现实当中的婚外情,远比影片中要狗血,纸包不住火,它不会像当事人想的那样,能悄无声息的,不留痕迹的就获得了美好爱情。
婚外情就如同糖衣炮弹,吃上一口是甜的,但若是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自毁。被世人唾弃,自己也在良心上感到不安,婚外情,始终都是立不住脚的。
爱情是感性的,但婚姻却是理性的。爱情只要两个人相爱就足够了,但婚姻却是一场责任,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爱情固然美好,但请一定要为婚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