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庄重的军步、敬礼以及齐整的枪声,纪录片将我们由对英雄的悼念带入到那段血肉横飞的不朽岁月。都是抗美援朝的题材,因此我很自然的回想了之前看的《三八线》。两者的展现内容和表达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带给我的收获是有本质区别的。对比的过程中我能很明显的察觉到这一年多来通过写观后感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观看纪录片时的思考质量和视野境界。这个纪录片我不仅能看进去了,爱看了,能理解的层面也更多了,自然而然能从中汲取出一些有利于生活和工作的方法、精神或是规律。在观看学习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感悟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格局战略上,要有前瞻性,要抓关键,要注重政治影响力,要依托人民的力量。是否出兵朝鲜考验的是格局,是超脱现实困境局限的境界,党中央力排众议,最终统一思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中央在做出出兵决策前便完成了相应的准备工作,赢得了主动权,包括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人民已经发动起来了,惹翻了,是很难办的。持久的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因此,储备力量格外重要。同时,关键区域的战斗成败就能决定整个战役的走向。因此,我体会到了影响战役胜败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取得胜利的果实。比如首战胜利很关键、掌握主动性很关键、意志品质很关键、榜样力量很关键、战局分析指挥很关键、总结经验的能力很关键等等。
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干”就完了,要敢于临危受命。面对挑战首先要动起来,不能被吓到,既要在干之前做好筹划,又要在干的过程中总结规律,不断精进,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整场战役“一半功劳”的后勤补给战斗中,志愿军面对敌人不间断的炸桥毁路,为保障补给,志愿军不仅发明了水下桥、铁轨筑桥、火车加汽车加人工搬运结合物资转运方式等,还最终通过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实现了被炸毁的设施大部分都能在24小时内修复好的中国速度,扼杀了敌人妄图通过封锁补给线赢的战争胜利的计划,最终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精神上,榜样的力量,做好政治动员,树立精神高地。面对数倍于己的地方兵力和火力,仍能顽强坚守阵地和攻克阵地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奇迹的产生更多依靠的是无数英雄的鲜血和胆识。断腿的孙占元、烈火中的邱少云、飞扑的黄继光,这些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催人奋进,同样伟大的还有黄继光的母亲将第二个儿子黄光恕也送到了朝鲜战场,黄继光家中15人参军,全国人民牢固树立起来的这种以保家卫国为职责,以为国捐躯为光荣的家国情怀同样是这场战役胜利的基石保障!
必须始终让自己掌握一线信息,基本的技能必须要不断打磨,不能脱离一线。毛主席远在首都却时刻分析战局,不以职位限定思维,而是以价值驱动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的价值影响力是深远的,是更有利于国家和企业的。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有调查才有主动权。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当深入一线,时刻使自己与实际问题发生碰撞,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回望历史只为收获更好的未来,走进这段历史中我感动过、愤怒过、钦佩过更自豪过,这种种情绪平复后,留下的是珍惜之情和强国的使命感。我更加珍惜这用英雄的血肉铺平的发展道路,我辈当做的就是继承英雄保家卫国的遗志,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我深知抓好生产技术管理,完成好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就是我的报国之路。我将守好自己的“上甘岭”,努力打造让领导放心的队伍,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