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近期启动了一次公益性的内训活动。计划围绕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团队协作3大版块,联系自己日常的阅读积累和工作实践,依次对12个工作的基本能力作现场分享,并整理出文案发布。目的是传递终身学习的理念。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有所收益,自我迭代成长为职业、专业、敬业的高素质人才。
本次行动命名为“春雷”,有两个寓意:
- 春天到了,春雷响,万物长。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持续成长,意象很好。
- 春雷带来春雨,春雨贵如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以下为第一场讲课的文案——乐观力。
1. 测试题
- 每天觉得压力山大,上班就是熬着盼下班,但问题是下了班往往还要加班。
- 经常会有无力感,我没办法,我尽力了,我这么做都是被逼的。。。
- 团队中,工作就是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咯。做好自己的手头的工作,“团结友爱、严肃活泼”那个只是标语吧。
- 跨部门协调,为什么别人总是不理解我的苦衷呢。哎,没办法,“屁股决定脑袋”嘛,下次别落在我手里。
每题1-6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分,越贴合分越高。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极其吻合。
参考答案
- 4-8分,你应该是能够给人带来欢乐的人,有着较为强大的内心;平常应当也是充当团队润滑剂的角色;
- 9-16分,你很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但也因此而逐渐变得木然而没有更多的激情与动力;
- 17-24分,毋需多言,本次课程就是为你准备的,你会在其中获得很大的收获。
2. 什么是乐观力
- 乐观是一种能力吗?
- 乐观难道不是人的天性吗?
-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变得更乐观吗?
答案是肯定的。
乐观力的定义:面对压力,有自己适当的处理方法,能够战略性地消除压力的能力。
3. 为什么要乐观力
一方面,对事——
- 工作中总会有压力
- 成长会带来压力
在确定新目标时,要敢于将这个目标设定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现在被认为无法实现的高目标,在将来的某一时点定能实现。
我们要据此设定目标。同时,为了在设定的时点达成目标,必须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现有的能力,使之适应实现高目标的要求。
仅凭现有的能力,谁都能断言能做或不能做。但是,不提高现有的能力,就不可能完成新的工作、实现更高的目标。
虽然现在做不到,但到时无论如何也要做到,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达成高目标。
另一方面,对人——
- 老板总会给你压力
- 你的能力圈越大,可能面临的压力也会越大。就象一个圆,圆周越大,边界越大。
我们每个部门、每个人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但如果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圈子里。固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工作职责总有交界的地方,其次这个时代在飞速发展,总有跟不上变化的地方。这个时候是否兴高采烈地往前迈一步,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注意我说的是“兴高采烈地”往前迈一步,如果步子迈是迈了,但心不甘情不愿,好像多做事就吃亏了,仍然是缺乏乐观力的表现。
这边我稍微延伸一下——
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这是最可怕的一种思维。是本末倒置了,应该是“干多少事拿多少钱”,如果你真的做到了超出你目前职责的事,就算暂时得不到回报,市场也会给你一个回报。
我们以前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还记得吗?——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你的内在价值如果提升了,就算暂时在薪酬上得不到反映,终将会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相反的例子也有。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叫《年轻人不是死于创业,就是死于创业公司》,里面说到由于大量风险投资涌入一些热门行业。很多赶上风口的年轻人因此而成为CEO、总监,获得远超出同龄人的高薪酬。这时如果没有修炼内功,误把时代的红利当作自己的能力,那么"退潮后,就知道谁在裸泳”。
4. 如何锻炼自己的乐观力
我先讲世界观,再讲方法论。
怎样才能乐观?
(如何保有长期的幸福感,我这里稍微偷换一下概念,一个认为自己过得幸福的人无疑会更为乐观)
《幸福的方法》里讲的很好。
假设有四种汉堡,
- 美味,但没有营养
- 既不美味,也没有营养
- 不美味,但有营养
- 既美味,又有营养
四种汉堡,你会选哪种?
你一定会说要选美味而有营养的。
但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选其它三种。
这里的美味代表现在,营养代表未来。
现在幸福,将来不幸——吸毒、网瘾。
管不了那么多了,过把瘾就死也行。典型的只要现在,不要将来。
现在不幸,将来也不幸——我们会觉得这种人特别傻,但真的有。
举个栗子,女人在和闺蜜聊天时说“男人没一个靠得住”。这是被伤害得太多,不相信爱了。失去了爱的能力。
再比方说,有些人会说“我这辈子就酱了”,“我也没得什么太多想法了”,这叫做失去了相信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的能力。
这些人的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自己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更好,极度悲观。
上面两种我描述出来大家至少还知道那是病,得治。第三种则极具迷惑性。
现在不幸,将来幸福——这种想法特别是在中国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
比方说父母教育小孩“好好学习,熬吧,上了大学就好了”。
还有我们的父辈祖辈。“苦钱”,“熬日子”,退休了就好了。
上了大学、退了休能不能好?我们不确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失去的就是失去了”,再也回不来。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你有90%的时间是痛苦的,最后10%幸福,那你会怎么办?
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最后10%的时间里成为第一种人。醉生梦死、及时行乐。
所以很多大学生会尽情放纵自己,逃课去网吧、包夜,失去了人生目标,因为在学生时代90%的时间他都太压抑了。
如果这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学生生涯,而是整个人生,那是多么的可悲可叹。
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你要相信每一个明天都会成为今天,只有你今天幸福,你明天才会幸福;只有你现在幸福,你未来才会幸福。
而这一切都并不难,只要拥有乐观力。
下面是方法论。
你需要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如何真正热爱你的工作?
工作分为对事和对人,我们先讲对事:
(1)做你想做的事
最大的快乐在于实现自己的想法,而非执行别人的任务。
比方说,从小老师就跟我们说 要带着问题来学习。为什么?
因为①带着问题就是从 要我学 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了。②学完之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那么,疑问来了,有的童鞋可能会说,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选择啊?
很多时候,“这一切都是被逼的”,“我没办法啊”,其实这就是放弃了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举两个例子——
①商业谈判,对方咄咄逼人,你被迫做出了让步。也可以换个说法:为了达成这个商业目的,我选择做出了让步。
②你和你的男票/女票在一起,你想看球赛,她想看韩剧。你被迫跟她一起看韩剧,其实你心里觉得很脑残。换个说法:为了让爱人体会到我对她的爱,和她有共同话题,我选择和她一起看一会儿韩剧;并且我们协商好下次让我看球赛。
换个说法并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真的让你在思想上从奴隶变成了主人。
(2)一切问题都有解决之道
分享两个案例:一个看似不可能,一个看似不合理。
看似不可能——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越南,有65%的5岁以下儿童饱受营养不良之苦,当地政府及联合国有关慈善机构想尽办法,也收效甚微。无奈之下,他们请来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助理教授史特宁,希望他在六个月内,协助解决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史特宁来到越南后,从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口中得知,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起因于公共卫生差、平均收入低、乡下民众教育不普及等。问题看起来非常棘手,即使给他六年的时间,也都无法解决。
于是,他决定先不忙着解决问题,而是深入一个个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询问每个孩子的饮食习惯,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结果发现,即便是生活困难的家庭,也有孩子长得比别人高壮。之所以高壮,是因为他们有着跟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当地出产虾子、螃蟹和地瓜叶等,前两者被视为大人才吃的东西,后者被视为喂牲畜用的低等食材,一般村民不给孩子吃。而高壮孩子的妈妈则不这样想,她们在田里捞出小虾小蟹,把地瓜叶剁碎全部加入白米中煮,增加了孩子的蛋白质与维他命。
据此,史特宁为营养不良儿童的家庭开设烹饪课程,将高壮孩子的秘诀推广到更大范围。这些做法其他村民都能做得到,而且可以持续做下去。六个月后,参与项目的1000名儿童中有80%身高超过了预期。最后,这套做法总共影响了越南200多万人,取得了空前成功。
看似不合理——
樊登老师在一次招商银行的现场培训中让大家头脑风暴,考虑如何提高网点的客户满意度?
某支行行长提出“把那些不满意的客户拒之门外”,大家感到很不可思议。
细问之下才了解,某行长的想法是“我观察到不满意的客户都是那些来交水电费的低端客户,而我们招商银行的目标客户定位于中高端,因此建议多开几个VIP柜台,把不满意的客户‘赶’到隔壁的工行去,网点满意度自然就提高了”
想做事的有100种方法,不想做事的有100个借口。
(3)先解决10%
如果此时此刻真的想不到办法怎么办?
那就不要想,能做一点先做一点。
*以下引自简书 先解决掉前百分之十的困难,作者:韩大爷的杂货铺 *
当面对一个比山还要大的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想整体,先集中兵力,把前百分之十的任务攻下来,把能做的一切小事先打通,只要这个头一起,这个口子一撕开,后边的事,往往比之前想象的要轻松,问题也并没有一开始看起来那般复杂,一切都能水到渠成。
为什么说先把头开了,先把前百分之十的困难解决掉,后边往往会比较容易呢?
一方面是现实因素: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问题摆在那里,又多又难;而一旦开始行动,路上的问题往往会在行动中捎带手地被解决,因为行动主体是运动的,就会自然地吸引过来很多帮你解决困难的手段与资源。
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因素:人在面对问题时,产生焦躁甚至是想要放弃的念头,多半是在心理上被问题的庞大与复杂给摄住了,觉得自己力量有限,举步维艰;而暂时忽略掉后百分之九十,先将前百分之十攻陷,相当于在心理上为自己造势,通过这前百分之十困难的顺利解决,你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士气大增,没心没肺地向接下来的又一个百分之十宣战。
这张图,是《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圣经,里面藏了一把小手锤。主人公安迪,在含冤入狱后 用这把手锤花费了19年时间凿出了一条自由之路。
我们接着讲对人:
考虑到后面有整整一个版块来讲述人际沟通,这里只分享一点:
钝感力
这个概念来自于渡边淳一的一本书《钝感力》,渡边淳一在这本书里告诫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要修炼“钝感力”(迟钝的能力)。
在现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复杂化、冷漠化的时代,学会降低敏感度,保持宽容、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将是化解各种人际危机、矛盾和冲突,建立和谐人生状态的法宝。
钝感力能够让恋爱和婚姻幸福,夫妻双方能够因为钝感力而更加的包容。
皮肤更敏感的人容易受蚊虫叮咬之扰,而皮肤迟钝的人就不会有此烦恼。
女性平均寿命更长是因为 女性的钝感力使得她们比男性更强大,特别是一个母亲,可以没日没夜照顾孩子的一切,坦然原谅孩子犯的所有错误,这背后都是表现为伟大母爱的超人钝感力。
许三多可以说是钝感力的完美代言人。他有一句名言,也是士兵突击的经典台词——“活着要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好好活着。”
做IT的都知道这就是死循环吖。但许三多用这一个看起来很傻很轴的死循环解决了他生命中的所有问题,受打击、被嘲讽 都影响不了他,一开始没能去钢七连,在维护班的时候一个人修了一条路。
了解并锻炼钝感力,有助于我们乐观力的提高。
5. 结语
工作中无非是对事或对人。
对事:遇到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甚至于能力范围内的事务。不抗拒、不逃避,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手段去完成工作。
对人:在与人的交往中遇到阻碍时,不气馁、不被同化,坚持自己的理念。还能够自信、从容、乐观地去影响他人。
这,就是我今天想讲述的乐观力。
第二期分享“持续学习力”,敬请期待。
本文为作者原创,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