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到底哪里才算是我的家乡?
而这四十多年来,那个小县城却始终被我放在家乡的位置。因为每每想起它,每每踏上它的土地,总是觉得亲切和熟悉,总是不舍离开。
我的家乡在贵州一个叫做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地方。
1963年,父母还是青春少年时,在那个红色的年代,响应国家号召,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姊妹,从省城来到了这个小县城,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养育了我们姐妹三个。一待就是一生。松桃于父母肯定不是家乡,但于我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长之地。尽管我的户口本上的籍贯写的是别处,而在我的心底,它就是我的家乡。
松桃县城位于贵州省的东边,与湖南湘西毗邻,是一个以苗族为多数人口的小县城。我们住在银行的大院里,大院门口有一条小河流经,小河流过东门桥便汇入乾洲坝成了一条大河。
小时候,河水清澈见底,鱼儿成群。每到夏季,院子里的小孩子会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到小河边,大人们洗衣服,小孩子游泳戏水,欢声笑语在黄昏的河面上欢快的回荡。
那是儿时记忆里最幸福快乐的时光,仿佛就在昨日。
说到家乡,最不能忘记、最让人思念的当属美食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因为父母来自省城,爷爷奶奶会经常给我们邮寄一些县城里没有的食品,像果丹皮啊、鱿鱼丝啊这些。经常收到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但我更喜欢在每年花生成熟收摘时,背个小背篼去农民的地里捡漏下的花生粒吃。
松桃的花生,粒小皮薄,剥开外皮 花生仁的红衣是粉色的,轻轻咬开红衣,里面的果仁晶莹剔透,像珍珠一样透着莹白的光亮,故有珍珠花生的美称。它做成的花生糖片,香脆不粘牙,至今是我的最爱。
县城里还有一种美食,叫做油条稀饭。
油条的做法与各地差不多,稀饭却是把米泡过后,用石磨磨成浆,再用大锅在柴火上熬制成糊状,稀饭就成了。每日早上,站在小摊前喊一声:“老板,来一碗油条稀饭喽!”
只见老板麻利的取过一根刚起锅的油条,放在菜板上,一分为二,“cuacua”两刀切成小段,放入大碗中,从锅里舀出一稀饭浇在油条上,最后淋上一小勺加有折耳根拌成的辣椒酱。
一碗腾腾热气的油条稀饭放在桌上,取过筷子,边搅边吞口水,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油条的酥脆与稀饭的米香,混着辣椒酱的香辣,舌尖的味蕾瞬间就将这种美好的感觉传遍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化成一句感叹:哇,太好吃了!
如今,我已经回到省城,回到父母的家乡。而我却更加想念我的家乡松桃了。每次只要同学一召唤,便是再忙,也要千方百计找出一万个理由说服自己一定要去赴约。
走在县城的大街上,街景变化很大。站在模糊的,又好似曾经熟悉的路口,环顾四周,总想寻找记忆中的房屋。这里,那里,左边,右边。。。。。。脑海飞速旋转着,漩涡中的那个点,便是我今生永远无法忘却的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