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之212
采访了一年的女性,MAY对笔下的人物,期待更多了。有人问,你想写怎样的女人啊?MAY说,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有内涵;不一定出类拔萃,但一定与众不同!
而当朋友介绍吴歆的传奇故事的时候,MAY又一次感到“眼前一亮”,立即约访,而且一见如故!
如果说“爱折腾”的女人,她肯定算一个:从北京折腾到武汉,又从武汉折腾到全国,她乐此不疲。
如果说“善变”的女人,她也是一个:从国家级新闻媒体一姐,到哺乳指导,再到OH卡咨询师,她常常让人捉摸不透;在北京居无定所,在武汉从头开始,从记者变成家庭主妇,又从职场精英变成焦虑者,再又变成学习达人,最终帮助他人成功做好心理疗愈……
MAY很好奇,无论她做什么行业,都永远那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吧!
一、北漂八年,她是国家级新闻网站“记者一姐”,玩命工作着!
吴歆是荆门人,本科在武汉读的是新闻专业,才华横溢的她,毕业后进入国家的一个新闻网站工作。
她从一名小编开始,靠着“拼命三郞”的个性,成为了单位的最年轻的女主编,同事们都称呼她“一姐”。
在北京呆了八年,从22岁到30岁,她没有回家过年一次,记者和编辑的岗位,都是要随时待命的,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
她参加过多次全国两会报道、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等多次大活动。记者这个行业,貌似自带光环、无比耀眼,实际长期加班、睡眠不足,谈恋爱、生孩子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丈夫说她是“男人婆”,在家跟不在家——没有大区别,无论是吃饭或喂奶或哄孩子,都会兼顾工作。家人和身体状况都开始报警了。
最让她痛心的是:没有安定的住所,北京那高昂的房价,让她望而生畏。长期租房,八年中她搬了十几次家,每次不同的房东,都给她不同的理由,让她一次次找房、一次次搬啊搬。三十而立,却没有自己的“窝”,让她心灰意冷。
有一次,家里人问孩子:“妈妈呢?”孩子指向了笔记本电脑。原来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妈妈就是“笔记本电脑”的代名词啊。她才发现,在这种工作的重压下,她把自己给弄丢了,既没有自己的生活,也没有陪伴孩子和家人。
她勇敢地提出了辞呈,在家人的支持下准备离开北京、落户武汉。
二、回归三年,她是“母乳指导哺乳指导”业的精英,痛并快乐着!
回到武汉,用最快的速度,她在光谷附近买了一套房子,然后把所有家当运回武汉。30岁那年终于稳定下来了,有了自己的房子,吴歆那颗漂泊的心、终于定了下来。
在家休整的她,一边准备在职研究生的考试,一边也在寻找工作。她拒绝了很多媒体的从业机会,她想找到新的动力和方向。
她在哺乳期时,曾经在北京接触过一所高端母乳指导机构,那里的学员都以高知、海归为主。她去过一次,就吸收到了很多关于喂养的新知识和资讯。于是,交了7000元学费,参与了机构的专业化学习。通过学习,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也能去帮助其他妈妈们优质喂养。
她结识了武汉的周欣欣老师,她当时也正在学习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的课程。于是她和周老师一联系,再加上另外一个朋友,三人一拍即合,准备在汉口开一家“母乳妈妈支持中心”的小店,专门帮妈妈们解决母乳喂养的问题。
从筹备到开张,三个人开始辛苦的创业。开始生意很一般,就主动上门服务,辗转武汉三镇,终于赢得了妈妈们的好口碑。为了省钱,冬天舍不得开空调,顾客来的时候才敢开。
第二年,生意才慢慢有了起色,到店的客人也开始多了起来,他们又开起了妈妈课堂,为那些新手父母们授课,让他们提前接受哺乳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母乳喂养,以及学习科学育儿方法。
周老师是拿过国际论证的母乳指导师,她的特长就是接收咨询;而吴歆的特长就是实操,她们俩配合得很默契。在这个行业,真正的“无痛通乳”非常少,母乳妈妈们一旦遇到“暴力通乳”,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产生新的伤害。
所以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遇到疑难杂症更多了。虽然她被称为“神手”,但依然有些问题无法解决。只能继续进修,继续摸索。有时遇到了“坠奶”、严重堵塞等复杂病情,敬业的她,非要研究出治疗方案来,那种挫败感又会时常让她动摇。
为了贴补家用,她还找到一份兼职,做美国一种营养素的直销。这份新工作也给她带来了一些新收入。但是劳累的母乳指导工作,让她身体很疲惫。有时一天做五个客户,她也终于体力不支地、在地铁站晕倒了。
咳得厉害,白天工作,晚上去医院打点滴。这么病着,心情不好,和家里人关系也很紧张,吵架似乎又回到了北京的那个怪圈。事业也处在瓶颈期,进退两难。
她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她不知道梦想是什么,感觉心里空唠唠的。她感觉自己又一次被弄丢了,不知道下一步的路在何方。
三、游走两年,她在“OH卡咨询”的新天地里,独特成长着。
正好赶上孩子2、3岁是最调皮的阶段,她完全搞不定;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了,和老公的关系也微妙了。她开始接触育儿课程和心理学《正面管教》,育儿先育己,终于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找到了一些方法。
之后,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她报名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和《TTT培训师》等课程,当时都觉得很好,但很快又被“打回原型”。但也是这些课程,让她终于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打开了一扇门。
32岁那年的五月,吴歆在来到北京结识了她的“救星”——玩OH卡的马楠老师,也是那个改变她后半生的人。
第一印象是,这个老师怎么这么会提问啊,太会说话了!每个环节,随便抽出一张OH卡,居然永远说得那么准。同学们看她是外地的学员,给了她唯一的解卡机会,她感觉找到了那个懂她的人,而且每一个点都是直指内心。她在心中暗暗决定,自己也要学习OH卡,也想那样“会说话”!
和马楠老师约了一次心理咨询,老师说直接给你做疗愈吧!
她一生都不会忘记那天晚上个案的场景。一心想着和盘托出,只要能够解决她的问题,所以顾不得什么隐私、羞愧,噼哩啪啦说了好多好多,然后“代表们”还原了她曾经经历过的一些场景。神奇的是,那个“代表自己”的人,竟然说出了心里一直想、但从来没能说出口的想法!
她懵懵懂懂,不太明白怎么回事,但又好似看清了一些什么。那时的她,完全不懂什么是疗愈,什么是宽恕。只知道在那次个案结束以后,突然地轻松。
那一个多小时的疗愈,在老师的细致引导下,她看清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向内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感觉压抑了多年的心态,忽然变得打开了!
回到武汉以后,还不敢相信个案的效果,默默观察了好几天。她发现自己看待周围人的眼光、真的开始不一样了,同一个人再说同样的话,也不烦了,真的是太神奇了!
几个月后,她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OH卡的世界。这种来自德国的神奇卡片,是“开启了对潜意识的探索,对了解自己的探索媒介”。
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说她变了、自信了、说话有深度了,并且只要跟她聊天,就会觉得有帮助。她这才意识到,学习不仅让自己成长和改变,也正在影响着身边的人。
有着孜孜不倦学习力的她,尝试在遇到“疑难杂症”时,用OH卡配合处理妈妈的情绪问题,居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好多原来反复出现、搞不定的问题,竟然都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甚至一些老客户的到店率明显下降:“因为她们的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
她给身边每一个感兴趣、有需要的人解卡,同时也是一次次自我疗愈。不仅自己工作上的瓶颈得到了突破,收入翻了数倍,孩子也比以前好带了,跟老公、父母的关系都得到了改善。
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找她用OH卡解决各种问题: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场事业、金钱、情绪、减肥等。
33岁,考虑再三,在合伙人的支持下,她离开了自己一手参与创办的公司,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她开始追随着马楠老师,一边学习,一边主办课程,一边自己不断接咨询个案。这一年中,她所经历的磨砺和升级都是未曾料到过的。
OH卡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游戏,她的玩法很多,有适合孩子玩的《OH卡少年班》,帮助孩子学会自助互动,提升成绩,;有一对一个案,一对一解决困扰问题;可以自己玩,每人一抽,觉察自己,了解他人,融洽关系;还可以一群人组一块集体成沙龙结对玩。
相比起传统的心理咨询,OH的个案不同于其他心理学的治疗,能够更快速地找到问题真正的症结所在,并进行处理。除了见面做个案,网络上也可以完成,但是为了能够真正帮到别人,她都愿意跑、愿意加班。
无论在哪个城市学习,只要有需求,她都会全心投入每一个场疗愈个案。回到住处,常常会做个案做到过了12点,还要先记录心得或感受再睡觉。
有这么一个老客户,她剖腹产后大出血,身体非常虚弱,无法正常给孩子喂奶。吴歆给她做了第一次疏通,让孩子顺利吃上了奶,而且后面的纯母乳喂养非常顺利。
2016年,这个妈妈主动找到吴歆,说她长期失眠,身体状况特别差。因为在外地,只能在网络上进行OH卡个案,最终吴歆帮她找到了失眠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上的压力,还有怕辜负上司的栽培等原因。病因早到了,负面情绪得到了解决。从此,她再也没有失眠了。
MAY和吴歆玩起了OH卡,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卡上面的人物,似乎可以读懂MAY的内心,又似乎说出了一些微妙关系。那些以前不愿想、不愿说的感受,在一张张卡牌的引导下,似乎都变得开朗起来了。
做OH卡咨询师这个职业,吴歆不是没有怀疑过,不过当知道“怀疑是推动进步的动力”时,她释怀了。甚至有了她一次次飞速的跃迁,一层又一层,就像打怪升级,愈战愈勇。她变得更从容淡定,也会考虑得更长远,更重要的是,知道该如何倾听自己的心声。
如今,OH卡和疗愈已经融入她的生活。每周她会做义诊,定期会开沙龙,她在全国各地忙碌地游走着,用专业的知识去协助他人,在自己不断成长的同时,也陪伴着越来越多的人,透过探索潜意识的方式,帮助上千人自我疗愈和成长。
吴歆说,她自己就是一张“行走的OH卡”。她终于找到了自我,也终于“活明白”了!她期待自己可以没有遗憾的长大,她的使命就是疗愈助人!